周迅因衰老整日哭泣,中国女人为什么不敢老?

周迅在一次陈可辛的采访中说,《如懿传》刚播出的时候,网上有很多人都在谈论她的脸。

那时她很难过,非常不开心,每天早上起来就坐在沙发上哭,阳光再好也在哭。她那时没有办法面对人的衰老这件事,尤其是作为一个女演员。

《如懿传》刚播出的时候,对40多岁的周迅饰演十多岁的少女如懿这件事,网上铺天盖地都是负面评论。

也有人连霍建华一起嘲笑,说“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人学十几岁的人谈恋爱,你就算把腮红涂满脸,观众也体会不出来那份娇羞……”

周迅说,衰老是一个非常客观存在、不可能避免的事情,但自己也是在这几年才开始面对衰老这件事。

陈可辛说,他觉得女人特别不容易,人人都要面对衰老,但对女人来说更难。

其实周迅已经很好运,上天足够眷顾她的容颜,她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演十多岁的少女,仍然能够获得“有灵气”这样的评价。

但并不是所有女演员都有周迅这样的运气。

姚晨曾经在《一个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这个演讲中提到,当她生完孩子想要回归职场的时候,发现适合她这个年龄段的角色已经不多了。

她没办法再饰演少女,即便在她最近的一部佳作电影《找到你》中,饰演的也是一个有个几岁孩子的母亲,与她自己真实年龄差不多。

我们这个社会的女性,其实有着严重的“年龄焦虑”。

这一点从娱乐新闻中完全能看出来,一个中年女明星如果有新闻,很多关注点会集中再她是否有“少女感”,是否“冻龄”,颜值还在不在,身材是否走样......她在电影或电视剧里的演技怎么样,她的节目品质如何,她个人生活态度、生活风格如何,好像不太重要。

周慧敏不久前曾开过一次演唱会,我没有看到太多关于这场演唱会本身的评价,比如周慧敏的歌声如何?演唱会效果如何?被刷屏的基本上是关于51岁周慧敏的脸蛋和身材。

据说林青霞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刻意回避在公开场合露面,目的就是不想媒体发现她逐渐衰老的容貌。

王祖贤偶然回了一趟香港,被媒体拍到了她的样子,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舆论暴力就出现了,甚至有人说她整容失败。

已经退出娱乐圈多年的王祖贤不得不出面澄清,自己并没有整容。

陈红现在每次出现,很多新闻题目也用“老态发福”“如今这模样”“老女人”等词形容她,并且一定会放她年轻时的照片做对比。

我们现在的社会太崇拜“年轻文化”,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敢老去”。

年轻文化本身并非不好,因为年轻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意味着可以犯错再来,意味着创新、活力和变化,但是过度强调这种文化,会让一个人与现实脱节,因为从年轻走向成熟,再到衰老,是人必然要经历的现实,谁也没办法脱离这个过程,可是不承认这个现实,就会给人造成巨大焦虑,总是想要“永葆青春”。

现在的女明星和热播电视剧也很有误导性,女明星们生完孩子复出之后,很多新闻都是关于身材“没变”,保养很好,和没生孩子一样......

殊不知她们每一张放出来的照片都有一个专门团队做后期处理,把她们的身材修得如同超模一般,甚至连皮肤都要修白几个度,脸上不能留一丝皱纹、斑点。

国内这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套路都差不多,一个身处底层的小姑娘,通过“自己的努力”(实际上是各种主角光环、各种好运以及全剧所有男主、男配加持),历经“险阻和挫折”,走上人生巅峰。

就连口碑和收视率超好的《我的前半生》,似乎都没逃出这个套路,只不过它在这些超极不靠谱的热播电视剧中,还算接近现实一点点。

真正大女主的电影电视剧,很少。

很多社会都崇尚年轻文化,但是中国的年轻文化还有着性别上的巨大差异,就是人们对女性的“年轻”要求比对男性苛刻多了。根本上的原因,可能是我们这个社会“男权观”仍然很严重,所以主流审美观仍然是以男性为主的审美——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

美国热播电视剧里的大女主,基本都是中年女性,甚至老年女性。比如《傲骨贤妻》、《纸牌屋》、《傲骨之战》、《绝望主妇》、《欲望都市》等等,这些女性在不同年龄展现出不同年龄的魅力,她们向女性传达出“不用担心老去”的信号,因为不同年龄的女人,都可以很迷人。

当然我也不想过度批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对女性照顾不够,社会问题是客观事实,社会不能给女性足够关怀,女人要懂得如何关爱自己。

我曾在之前的几篇文章里都说过,40岁对很多女性来说都是一道巨大的门槛,在这个年龄附近,很多女性会感觉到或多或少的“危机感”。

因为这个社会会不断地、用各种声音提醒你:你40了,你老了,你失去魅力了;却不会告诉你“你进入了新阶段,你拥有新的魅力了”等等。

要抵挡这些负面声音的侵害,需要一个人有很高的自我接纳度,能够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甚至放弃一些期待。

一个人能够拥有很高的自我接纳度并不容易,她要足够了解自己,敢面对自己的缺乏,甚至敢承认自己可能填补不了这些空缺。

她要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恐惧、忧虑,知道什么能让自己快乐平静,她要会安抚自己的情绪,不再只期待别人给自己快乐,责备别人让自己痛苦。

我想我的读者可能都是二十多三十多岁的年纪,还很年轻,如果早一点知道未来可能会面对这些年龄的困惑,会有更好的准备。

老是一个人必然会经历的过程,所以“老去”本身并没什么特殊,但每个人如何经历这个过程,如何在经历这个过程的时候,蜕变出更加成熟、稳定的心智,更加喜欢自己,更能体会生命中珍贵美好的东西,如何让自己拥有一种与年轻时不同的美,或许需要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

也许我们没有周迅那么好运,接近四十岁的年纪还能演十多岁的少女,但如果能比周迅更早一点接受自己年龄的真相,越早一点蜕变出成熟的美,也就不会向周迅当时那样茫然、无助地,因为年龄而忧伤哭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