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新专辑又占领美国iTunes榜单的吴亦凡,被diss了

最近,美国歌手“A妹”Ariana Grande发布了新歌,在iTunes排行榜排名第四,而排在她前三位和后三位均为吴亦凡的作品。

根据美国地区的排行榜预算系统显示,吴亦凡的销量是Lady Gaga的1750倍。

11月6日,这件事情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有一些美国网民询问吴亦凡是谁。

随后,有消息称歌手A妹ArianaGrande经纪人Scooter发推,疑似指责吴亦凡刷榜。11月6日,A妹经纪人发文否认指责吴亦凡刷榜。

今天,iTunes官方将吴亦凡新专辑下架,专辑歌曲在多个下载榜单内也不见踪影。据网友爆料,新专辑下架是因为海外众多粉丝的不满投诉。

这一切都属实吗?

01

Kris Wu,Kris Who?

11月2日,吴亦凡发行了自己的新专辑《Antares》。

直至4日,吴亦凡的三首歌曲居然将此榜单榜首常客、美国知名歌手“A妹” Ariana Grande的最新单曲挡在三甲之外——也就是说在美国,他的新专辑下载量力压A妹、Lady Gaga以及皇后乐队。

另外,在榜单前十中,吴亦凡占了7首。

根据digitalsalesdata的统计数据显示,吴亦凡有三首歌排名前三,分别都卖出去了1万5千多次以上,A妹的新单则是1万3千多次,而Lady Gaga和Bradly Cooper的新单《Shallow》只有6千多次。

感觉自己“被代表”的美国歌迷集体蒙圈,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谁是Kris Wu”的疑问。

全Twitter都在问吴亦凡是谁

令故事更加精彩的是,Twitter上还流传了一张截图,上面疑似A妹的经纪人Scooter发推说,怀疑吴亦凡的团队正在用机器人刷榜。结果引发大量A妹、Lady Gaga的粉丝加入大举指责吴亦凡和他的团队刷榜行为的大战。

之后不久,Scooter表示自己没发过上述推文,也不认识吴亦凡。如今,这两条推文都“被消失”。

可在今早,美国iTunes下架了吴亦凡新专辑,A妹新单美区登顶。

随着iTunes数据已被清除,专辑榜和单曲榜也已看不到吴亦凡新专辑和歌曲,排名更是直接掉到了100名开外,iTunes实时下载榜上更已经看不见任何Kris的影子。

今天中午,环球音乐发声明称,“吴亦凡新专辑在iTunes美区下架”消息不实,属于恶意造谣,吴亦凡的专辑和单曲均在榜并可正常购买。上述所指应为跌落热门榜。

此外,吴亦凡方还强调相关信息发布者应立即删除不实言论,停止进一步扩散,并表示己方保留一切法律措施,对恶意散播谣言的行为坚决追究到底。

02

不是第一次完成屠榜

近年来,吴亦凡对于歌手身份的回归和越发认同,不仅是对自身的实现,同样也为音乐行业带来了新气象。

2016年年底首支英文单曲《July》开始,歌手吴亦凡便开始发光发亮。

截止目前,《July》MV播放量达到了2465万次观看。

《July》MV在Youtube上线14小时点播量即突破百万,48小时就已经突破300万。这首融合了Electro、HipHop、Future Bass等元素的单曲,可以看作吴亦凡对于海外市场的一次试探,结果却收获了首日美区iTunes下载榜前50的亮眼成绩。

紧接着今年1月,单曲《Juice》一经上线就冲到iTunes总榜28的位置,打破了2个月前《July》的成绩。

去年吴亦凡跟Travis Scott合作的歌《Deserve》登上了美国iTunes top songs和Hip Hop songs榜第一。

今年5月,吴亦凡发布了新专辑《Like That》,在美国iTunes总榜以及Hip Hop/Rap分榜上双冠,并且仅仅用了一个半小时时间,持续登顶了近4天时间。

《Like That》成功刷新此前《Deserve》上线两个小时登顶双榜并持续19个小时的个人纪录。此外,《Like That》在Google Play的Top Songs拿下第一,并成功进入Apple Music Hot Tracks。

从《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的电影插曲《Juice》,到《Deserve》再到《B.M.》,吴亦凡的确在不断完成他进军欧美的音乐改良,在说唱中更加重了旋律Loop的成分,并日益熟悉欧美音乐的语言与流行模式,加上每一次都有欧美大牌音乐人保驾护航,无论吴亦凡到底唱得怎么样,音乐制作本身都可圈可点。

不同于过去市场上流行什么音乐,歌手便扎堆做什么音乐。随着自我身份认同成为越来越多先锋音乐人开始关注的内容,去同质化、建立个人风格便成为后粉丝经济时代音乐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015年,吴亦凡参与推广了关于美国西海岸嘻哈传奇人物Dr.Dre的传记电影《Straight Outta Compton》(冲出康普顿),这些与国际代言比起来显得有些不起眼的动作,却最能梳理出音乐人吴亦凡个人风格创造的前因后果。

实际上,东亚偶像闯美国也并不是只有吴亦凡能屠榜。

今年,蔡徐坤新专辑登上iTunes美国总榜第一、POP榜第一,有趣的是,当时的第二名也是A妹。

张艺兴在2016年发行的《LOSE CONTROL》刷新韩国单人歌手各项纪录(首日/首周/年销量),并刷新iTunes华语专辑榜单最好成绩。今年10月,张艺兴还成为首位登上美国iTunes POP Chart流行音乐榜前60的中国艺人。

另外,吴亦凡进军欧美的国际化之路走得真的挺坚定,某种意义上说,这值得佩服。就目前来看,我们并不知道吴亦凡创造力的下一站在哪里,却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让人更加期待。希望在他继续努力的情况下,不用再靠美国全网都问“吴亦凡是谁”找到欧美市场的存在感。

03

粉丝经济的时代

现在的明星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造星模式,也催生了粉丝经济产业的崛起。

粉丝原指是对某个明星或团体的狂热、热爱的一个群体,而如今的粉丝已经不单单局限于此了,除了粉丝在称呼上出现了变化。

如吴亦凡的梅格尼、迪丽热巴的爱丽丝、赵丽颖的颖火虫、魏晨的乐橙……

这个群体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对群体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所以其价值和力量就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于是乎在这庞大的粉丝群体下又形成了利用明星效应促使粉丝进行消费,抓住粉丝对这个明星(意识的集合体)相关的人事物的追随与喜爱心理,从而反向进行销售,这就是——粉丝经济。

吴亦凡已开始为LV代言

歌手的专辑、影星的电影票,这是最基本的粉丝消费,而明星们代言的产品,如手机、电脑、化妆品,服装也会引起粉丝纷纷购买,这是明星们的广告效应。

周边产品,也就是明星们的吃穿用行的相关产品,如印有明星形象的海报、服装、手袋、贴纸,甚至是明星提及的某个物件,都有粉丝们对其进行消费。

在淘宝上搜“吴亦凡 周边”,有100页的内容。

从平均购买力来看,粉丝人群比非粉丝人群高出约30%,从品牌线上营销活动的转化率来看,粉丝人群是非粉丝人群的5倍。其范围小到明星去过的餐厅,酒店,大到明星住宅周边的房产。

由此可见粉丝经济的惊人之处,况且在当下,得粉丝者得天下。

不可否认的是,粉丝经济背后主要是85后、90后消费人群,他们的购买力也会越来越强,如果能紧扣消费升级趋势,深挖年轻群体消费潜力,突出产品和服务特色,未来粉丝经济的市场空间还会不停增大。

精彩回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