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创文娱董事长兼CEO张昭:品牌的价值可以穿越流量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

“感谢主办方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奖不仅颁给成功者,也颁给我这个持续创业者。”23日,在“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中获得提名的张昭这样说。从2017年乐视风波,再到春节档《熊出没》出人意料地票房飘红,张昭和他的乐创文娱经历了几多波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恰恰是在乐视影业和中国电影的至暗时刻,张昭带领乐创文娱危中寻机,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

▲乐创文娱董事长兼CEO张昭发言。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 摄

把深圳看成中国未来文化产业的硅谷

“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到昨天为止,《熊出没》的票房已经超过了一亿美金。在全球范围内,票房超过一亿美金的动画片也是不多的。”谈起刚刚在春节档推出的《熊出没·原始时代》,张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自2014年开始,《熊出没》系列电影连续六年称霸春节档动画市场。除了2018年受乐视风波拖累,另外五次都由张昭带领的乐视影业参与出品并负责宣发。乐创文娱剥离乐视控股之后,马上重拾《熊出没》,对于张昭来说,这显然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而偏偏遇上因预告片而大火的《小猪佩琦过大年》,让人忍不住为他捏一把汗。可张昭却显得成竹在胸,时至今日,市场的反映完全印证了他的预言。“我们第一天的排片只有4%,可是我们的上座率有70%,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品牌的力量可以穿越流量。”

▲张昭。

张昭表示,之所以在一开始做动画,就选择与深圳华强方特的《熊出没》合作,就是因为把深圳看成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硅谷。深圳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城市,是创新之城,在文化产业模式的创新上也应该走在前面。中国文化产业未来五年要重视的是产业模式,而不仅仅是产品。有了可持续增长的模式,自然会吸引大的资本进来。“中国电影今天仍然在拿爆款说事,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爆款是不可持续的,要克服这种思维,才能吸引到持久的价值资本。”

▲《熊出没》电影海报。

“熊出没”是文化品牌运营的一个标本

乐视影业改名乐创文娱之后,张昭宣布公司将由影视公司转型IP品牌运营公司,而要以文化价值为核心,张昭强调,首先就是不能为做爆款而做电影,要关注品牌的成长。“《熊出没》的主题一直是成长,从低幼到亲子再到中国式的合家欢,我们的客户一直在成长,企业也在成长,《熊出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中国合家欢动画的第一品牌,未来的《熊出没》一定是覆盖全年龄段客户的。”

“做文化就是做品牌”,张昭坚定地说。在他看来,ip运营不能用流量思维来做分众用户,而是要有非常强的品牌理念来运营市场。品牌化之旅需要系列化打造,电影的核心价值是为文化产业打造品牌,要跨过娱乐,走向文化,最终走向生活,《熊出没》比较好地反映了这个思路,可以说是文化品牌运营的一个标本。

身处冬天,活在春天

“今年的《熊出没》讲述的是关于勇气的故事,每个人都需要勇气,对于我个人来说,度过至暗时刻需要勇气,从乐视这个大灾难中生存下来,更需要勇气。”

2019年,尽管经历了《熊出没》的开门红,张昭仍然认为,说至暗时刻已经过去,还为时过早。他说:“2019年是转折年,不能过于乐观,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公司还在恢复期。我常说,我们是身处冬天,活在春天。”

▲《影》电影海报。

张昭认为,在中国电影的转折期,靠技术驱动的动画行业值得重视,“动画行业比较工业化,不依赖于演员,迪斯尼就是靠动画起家的,中国目前对动画对重视不够。”张昭透露,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乐创文娱目前正在和华强方特谈新的ip合作。同时在进行的还有《狼图腾》、《神雕侠侣》、《影》等系列。张昭的梦想是打造中国的迪斯尼,“中国有这么大大市场,有这么好的资源,出不了一个像迪斯尼这样的大文化公司,太可惜了。这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也许我这一代实现不了这个愿望,但建立商业模式这样的基础性工作,现在必须有人去做。”

(除活动现场图片为记者拍摄外,均为受访者提供的资料图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