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经典回放-我的科幻片启蒙《回到未来》

“穿越”可以堪称人类好奇心与想象力极度膨胀的产物,因为只有在对现实社会不满足或过度满足的条件下,人类才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找到一个方法,帮助人类对过去、未来“一探究竟”!那些前往电影院观看科幻电影的观众以及科幻电影中的人物同样如此。


夏日经典回放——我的科幻片启蒙《回到未来》


在1985年拍摄的这部《回到未来》中,主人公马丁对他现在的家庭状况并不满意。父亲的懦弱,哥哥姐姐对他的嘲讽,以及母亲并不讨人喜欢的态度,都让他想要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许是基于此,他结识了“科学怪人”——布朗博士。这对儿忘年交竟然阴差阳错地完成了人类穿越的实验。借助博士发明的“流量容器”,驾驶一辆使用钚元素作为燃料的跑车,当车速达到88迈的时候,就会实现穿越。


夏日经典回放——我的科幻片启蒙《回到未来》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在严谨性上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时间的严谨,《回到未来》一开始,伴随着秒针和钟摆的声音,画面中出现了挂在墙上的各式各样的钟表,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时间(临近8点)。接下来又多次出现了时间的提示,最直接的就是博士打电话给马丁,似乎已经“预感”到马丁会来自己的实验室,然后墙上的闹钟响起,博士问到:现在的时间是不是八点,其实并不是闹钟慢了25分钟,而很有可能是从25分钟后打来的。换言之,博士穿越到未来去了。


夏日经典回放——我的科幻片启蒙《回到未来》


其次,科幻电影中需要一个科学家的形象,作为科幻电影严谨性的象征。科学家可以有一些怪异的行为,奇装异服,脑洞大开的发明等等。但同样需要有科学依据或者能够佐证科学的元素存在。比如挂在博士家里的科学家画像,甚至连博士养的狗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包括博士发明流量容器时的灵感来源,和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如出一辙!科学并非完全的按部就班,科学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是相辅相成的。


夏日经典回放——我的科幻片启蒙《回到未来》


最后,人物关系和道德层面的严谨。很多时候,科学与道德之间充满了暧昧与争斗,即使是电影,也不能企图越过这两者之间搭建起的围墙。马丁穿越后遇到了年轻时的母亲,母亲对他一见钟情,但是他也只能想办法和母亲保持距离,并努力促成父母的感情。当马丁想要把关于博士“被杀”的消息告诉他时,博士果断拒绝了!但是最终他死里逃生,也符合博士放荡不羁的性格。即使是在拥有了穿越的能力的电影中,主人公也不能肆意妄为,无视科学发展规律和道德底线。之后一直欺负父亲的毕夫,由于马丁的穿越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成为了马丁家的佣人,也是在合理想象范围内的改变。


夏日经典回放——我的科幻片启蒙《回到未来》


《回到未来》系列与其他同题材影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拥有将先锋的科学幻想与妙趣横生的喜剧因素糅合在一起的独特风格,并且影片的实质是以重返过去为结构框架。落笔于普通美国人的现代生活与情感,从中引出无数极富人情味的笑料,这种首创的尝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是绝无仅有的。


夏日经典回放——我的科幻片启蒙《回到未来》


彩蛋:本片上映时间是1985年7月3日,足比影片故事发生的时间早了三个半月,换句话说,电影首映的时候,观众们正在看的是未来发生的事,这一点相当讽刺。


尽管“科幻电影”一词出现于1926年左右,但是早在电影诞生之初,科幻片的雏形就已随之产生,如法国导演乔治·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1902年)、《太空旅行记》(1904年)和《海底两万里》(1907年)。科幻电影是基于科学(现有科学和假设科学)而假想出来的;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还没有发生的。电影本身同样也是借助于科学理论和发展,在不断地实现其作为“电影”的功能。普遍的观点认为:当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三者结合时,科幻电影亦随之产生。其通常会涉及的主题有四个:宗教与反叛主题、凡尔纳式科学享乐主义主题、权力与秩序主题、罪恶与拯救主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