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又被低估了?这部电影的美感,你可能还没发现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是一朵一秒钟的浪花。转瞬即逝,无声无息。

在岁月的阵阵风沙里,每一个生命的痛苦、挣扎、哀愁与失去,都终将被吹至无尽的天边。

也许可以触摸能够确认得以慰籍的,只是无意间有幸存留在胶片上的那刹那永恒的一秒钟。


张艺谋又被低估了?这部电影的美感,你可能还没发现



张艺谋的《一秒钟》,把镜头留给了那个过去时代里最底层的无名艰难者。银幕、胶片、礼堂、《英雄儿女》、《22号新闻简报》……国师个人的电影情结,得到了同龄人与同业者的最大共鸣。

一个为看死去女儿留在这世间仅有的短短一秒钟影像的逃犯,一个为了帮助弟弟学习要偿还别人胶片灯罩的的流浪女孩,和一个兢兢业业又时时刻刻要算计保住自己工作的放映员,拐弯抹角始料不及又无可躲避的相遇在了惊险难忘心疲力尽生死未卜的一天一夜里,又回归各自的命运轨迹,失散于大时代的洪流沙场……

谁都能看出,“二年后”那个结尾补拍的。很无奈,也很滑稽。电影里的那个时代,明明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们依然还是要那么那么艰难地来保留属于自己的一秒钟。

很多人说影片是一部走温情路线的小格局文艺电影,根本就不配被施以“技术原因”这一高规格的关照。如果说是为电影开脱打掩护,那还是说得过去的。

张艺谋又被低估了?这部电影的美感,你可能还没发现



张艺谋是真正的高手,出招于无形。不打脸,不见血,而是让对手说不出咽不下受不了的内伤。从剧情和视觉符号上来说,《一秒钟》对于那个时代的表现淡到要靠观众脑补的地步。就是古今中外共而通之的亲情,就是一个世世代代人人俱有的执念。

与社会和时代而言,很平凡很卑微。与个体和生命来说,却是无比宝贵乃至价值终极。

张九声在大漠里追寻带走胶片的刘闺女未果,嘶喊着:“还我女儿”,刘闺女和张九声被绑在坐在礼堂门内银幕前,说:“其实我也很想自己的父亲”,看完简报片后张九声从放映窗口转回头来,看着那一串奔涌滴落的大颗泪珠;刘闺女举着灯罩在远处送别被抓走的张九声,那让人一句一断肠的:“哎”……

电影里太多这样的动情时刻,在张艺谋的镜头语言下,不停地流淌澎湃着,拍击着观众的心灵堤坝,泛起历史河床里的几粒尘沙。弥漫在这个故事里的,是入骨的辛酸。没有庙堂之上的对错,只有草木逢霜的悲苦。

张艺谋又被低估了?这部电影的美感,你可能还没发现



因为展示了真实的最基本最广泛层面的伤害,所以最小的切入点也能呈现出不可低估的力量。故此,影片才在柏林和金鸡电影节上的技术性消失。同样是靠电影吃饭,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张艺谋的电影一直被观众所质疑,很多影迷说他只会拍画面和团体操。但是,西北汉子老张从不辩驳闷头苦干。他就是一个手艺人,也许没你期望的高,但绝非你贬斥得那么低。

已经七十岁的张艺谋,依然老骥伏枥马不停蹄地工作着。尽管,色彩淡了,故事小了,《一秒钟》里依然有他当年的温度与力量。他就是一匹脱缰狂奔不顾生死的野马。

用心去看他的电影,你会发现他的柔软、热爱与坚强。

至于说到电影技法,张艺谋更是在《一秒钟》里使用了大段无台词和音乐的默片场景,精巧又自然,更贴合了剧情营造了氛围。

刘闺女望着被抓走的张九声,一个虚字“哎”接连喊出,足胜万语千言扎心。还有为调节气氛的卡车里斗嘴和礼堂内范电影与张九声倒片时的姿势对调,都显现出张导玩起喜剧类型来,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电影里镜头的美感与力度,还用举例细说吗?张艺谋电影的画面,放到全世界都是第一流的。

最后,说一点轻松的吧。补拍的结尾里,刘闺女对着镜头嫣然一笑,那一刻简直就是师姐章子怡再版。

张艺谋又被低估了?这部电影的美感,你可能还没发现



这也是导演在用镜头给新一任谋女郎盖章官宣吧。就别去感慨老谋子挑选女演员的审美执着了,中国电影能多几个光彩照人的谋女郎,也实在是一件好事情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