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成国产电影“冷门佳作” “拾穗者”的苦难与浪漫打动人心

近日,《隐入尘烟》这部暑期上映的影片累计票房突破了两千万。也许这个数字并不惊人,但对于一部农村题材、节奏缓慢、大量素人演员出演的影片而言,已经足够令人振奋。上映期间,该影片豆瓣评分从7.8分涨到8.4分,成为2022年度首部豆瓣破8分华语院线电影,堪称今年国产电影的“冷门佳作”。

平视视角 质朴与浪漫并存

《隐入尘烟》中的马有铁是村里的困难户,曹贵英则是一位身患隐疾、被哥哥和嫂子排斥的农妇。两人的结合,本是亲戚为甩掉包袱的随意安排,却意外让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共建家园。导演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出发,以真实农村现状为背景,在对西北农村生活图景的描摹之中,呼唤着来自普通人扎实而坚定的力量。

对于两个农村的“边缘人物”,导演并没有“贩卖”同情。影片摆脱了对两个“苦命人”命运俯瞰的视角,以一种平视视角介入,带领观众真切去体验两个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温情。影片几乎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叙述平直,情节简单,呈现了一年四季的劳作日常,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充满了质朴的气息,也让观众深深共情了这两个生活中不起眼人物的命运。

但影片的叙事又是浪漫的。马有铁和曹贵英从邻居家借十个鸡蛋来用灯泡孵化小鸡,两人围坐在自制的暖箱边,探着头等待新生命的降临,抱小鸡时从纸箱的小孔透露出来了满天星光;结婚时他们住的是村子里废弃的危房,由于拆迁他们只好不断搬家,但这无法消灭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墙上的喜字被马有铁摘了又贴,贴了又摘;务农时,贵英在前用脚抹平播种的土地,有铁在后一边撒下种子,一边充满童趣地说“看,像不像把你的脚印种进了土里”;两人农闲时为对方用麦粒在手上“种”花,刻下属于他们的专属印记……这是属于他们的质朴、纯真的爱情。影片在叙事时透露出一股奇特的浪漫气质,如同散文诗一般。

直面苦难 是丑化还是真实?

电影中女主角曹贵英的扮演者海清是全片唯一的职业演员,她曾凭借《小欢喜》《小别离》等多部都市剧早早被观众熟知。这次饰演起甘肃农村女性贵英,蓝色头巾下发丝凛乱,面色蜡黄,腰间挺着一只铁皮水桶,是对以往角色的重大突破,而这巨大的反差也引来了争议:农村人真的长这样子吗?影片这样的处理是一种“丑化”吗?

影片导演李睿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面质疑,谈到海清的形象,他建议质疑者去农村看一看,甚至不用去大西北,去两三个小时车程以外的北京郊区乡村就行。他感叹,“不要以为北京是高楼大厦,全中国都是高楼大厦。”

影片中对于苦难的现实并不避讳,甚至敢于直面,用诗意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让观众被主人公那份坦然接受苦难、真诚面对生活的精神所打动。在黄土漫天的地里,马有铁和曹贵英一起犁地、播种、灌溉、收割、脱粒、造土砖、盖房、过小日子,观众被他们劳作的日常所打动。影片中有一个画面是麦收季节,戴着蓝色头巾的贵英蹒跚着拾取麦穗,让观众不禁联想到白居易《观刈麦》中的那句“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又和米勒的经典画作《拾穗者》有着相似的美学意境。这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散发着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

人与土地 爱与尊严

“人与土地的关系”是《隐入尘烟》所要揭示的重大命题。有铁和贵英的命运就如地里的麦子一般,在时代的风中飘零,在外界的啄食中小心地保持自我。两人在给小麦间苗时,贵英除草不小心挖倒了一棵小麦苗,有铁安慰她,贵英却把麦苗捧在手里,感叹道:“这也是一个生命啊”,然后仔细埋好,细致刻画了普通劳动者在困苦的生活中体现出天然的劳动快乐和乐观态度。有铁拥有罕见的熊猫血,在他献血救了村子里的土地承包方后,村子要奖励他一套城里的楼房。他并不开心,反问道:住进楼房,驴和猪、鸡怎么养?他对贵英感慨:“我们农民生下来就离不开土地”。他们的所有喜悦、担忧以及希望几乎都与土地有关,这份对土地的依赖和崇敬贯穿整部影片。

关于爱与尊严的探讨,影片也有了独特的诠释。两个一无所有的个体,却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中,依靠勤劳和智慧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被周围人嫌弃的男女,却在对彼此的珍惜与扶持中生出令人艳羡的浪漫之花。

《隐入尘烟》在今年2月入围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它也是近三年来唯一一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影片既展现了西北农民的真实生活,又不乏平凡生活中的浪漫气息,是一部充满真挚情感并给人以力量的作品。这样的优秀作品,不应该“隐入尘烟”,值得我们支持。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张明月 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