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心疼古天乐,谁又来心疼他?死撑了三年,却倒在了“复出”前夕


一则挂在热搜上的“好消息”:


2022年8月,总票房突破36亿,是春节档之后最高的一月。



疫情三年里,这的确是国内电影圈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但。


它也建立在无数个“坏消息”之上。


Sir最近看到的两则新闻。


眼前的:


深圳部分影院因疫情扩散,不知道第几次面临停业。



遥远的:


前几天,全球第二大影院运营商、英国“电影世界(Cineworld)”公司传出消息,或将在未来几周申请破产(已证实)。


△ 图源:美联社


关于影视寒冬,Sir不想老调重弹。


Sir如今更担心的。


即使我们熬过寒冬。


想象中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能剩下什么?




01


先简单介绍这个即将破产的国际公司:“电影世界(Cineworld)”。


截止2021年6月,“电影世界”拥有751家电影院,银幕数达到9189张,员工超过2.8万人,在亚欧美10个国家都有业务。


怎么看都是个大公司。


就是这样的大公司,也被拖垮了。



疫情,关店;开店,没片,艰难支撑。


好不容易等到2022年中,大片姗姗来迟。


“超级英雄”们赶着来救影院,奇异博士、蝙蝠侠、雷神、汤姆·克鲁斯……


成果显著。


2022年过半,从全球票房前十来看,已经快赶上去年一年的成绩。



电影市场正在飞速复苏……


吗?


救市大片的能量,远远赶不上影院坍塌的速度。


2020年“电影世界”就一度濒临破产边缘,旗下很多影院都关闭。


辛辛苦苦苟下来。


结果是。


上一财年末,他们负债40亿英镑,旗下102家英国电影院依然面临破产危机,虽然公司发声明说希望影院能正常运营,但在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的当下,大众很难保持期望。


“电影世界”走不下去还有个原因:


“远水解不了近渴”。


纵观电影公司的存货,种子选手还是有不少的。


《海王2》《闪电侠》《黑豹:永远的瓦坎达》《阿凡达2:水之路》……


只是,这些片纷纷选择推迟。


《海王2》《闪电侠》推迟到2023年,《黑豹:永远的瓦坎达》和《阿凡达:水之路》推到年末。



“电影世界”们等不及了。


倒在“复苏”前夕。


或许有读者会问,英国的院线公司破产,关我们什么事?


那不如反推:


全球第二大的院线公司都在申请破产,那剩下的第五、第六、第十呢?


类似坍塌早就小范围上演过。


2021年3月,香港的连锁影院UA影院,包括6间影院,一间戏院,宣布全线结业。


5月,因受新冠疫情冲击,马来西亚第三大连锁电影院MBO日前通过其官网发文宣布正式结束业务。


内地的院线也不好过。


4月15日,大地影院一气关停了南宁、东莞、唐山等的10多家店。


原本,大地影院是拥有全国最多影院数量、中国第二大影院品牌,今年半年内关店近百间。


△ 图源:南方都市报


除了这些大规模关店,还有零星的消息传来。


苏宁影城、星美国际影城、英皇电影院……均有门店停业。


△ 这家影院2019年刚开就碰上疫情,没能撑过3年


△ 图源:电影情报处


灯塔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国内影院有12226家,银幕数量74566块。



这个数据,在2021年,是14235家(截至9月),银幕数量82248块,居世界第一(数据来自国家电影局官网)。



明明现在已经不像2020年时电影院面临大面积封禁,全国各地只有零星疫情,大多数城市已经能看上电影。


为啥影院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呢?


一个,或许是苦苦撑了三年,影院的亏损已经达到顶点。


比如大地影院。


年票房收入同比下降70.67%,是影院TOP3中唯一一家同比下降70%以上的企业。


甚至,今年的被执行信息也增多。


△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而冰山之下。


我们看不见的难题,或许才是根本。



02


眼下热热闹闹的暑期档,Sir再说片荒可能会被打。


成绩一个比一个惊喜:


《独行月球》,票房28.71亿。


《明日战记》,6.08亿。


《封神榜:杨戬》,3.10亿。


《断·桥》,2.26亿。


《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1.73亿。


喜剧、现实主义、科幻、动画、引进片……类型丰富。


但跟以前比,这些票房,只是零头。


暑期档,过去几年一直是国片的爆款孵化器。


2017年夏,《战狼2》57亿;


2018年夏,《药神》30亿,《西虹市首富》25亿;


2019年夏,《哪吒》50亿。


那时候的暑假档,也基本是以百亿计。


2019,117.78亿;2018,173.80亿;2017,163.58亿……


乘着这几年电影市场的东风,下游电影院也在飞增。


2020年,即便年度大盘下降近七成,但全国影院依旧新增了500多家,银幕数也首次突破7万张。


去年2021年,影院数量新增300-400家左右(数据来自《电影情报处》),银幕数82248块,居世界第一。


但这些增加的影院,一开业就碰上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蛋糕没分上,又有多少白白当了炮灰?


与此相对的是,因为疫情等因素,大片不敢上了。


《外太空的莫扎特》《神探大战》《断·桥》《明日战记》等原本市场看好的大片一延再延,延到没法再延才上。



以前,影片总要挑选一个合适宣传又没有竞争对手的档期。


现在已经基本顾不得了。


今年暑假档扎堆了30部影片,有些,是延期后精挑细选的档期。


而有些影片,就无法那么从容了。


比如早些时候的《中国医生》,本来是重点主旋律大片,上映前15天定档。


更大体量的《水门桥》,定档距离上映只有19天。


而今年暑期档,重点影片,都是定档在十几天前。


△ 图源:电影情报处


最着急的是《杨戬》,提前四天宣布定档。


完全没时间铺开宣发。


想象中来势汹汹的“救市大片”,许多不过是折衷自救。


一般来说,大体量的影片基本会提前2-4个月定档,中小体量影片也要保证1-2个月的提前,这样,才有时间去发布物料、线下布置影院展板、沟通排片、与相关部门协调发布发行通知、让排次号入库……


如果定档时间只有一两周,一切也只能从简。


那《杨戬》们,为什么不再择一个好档期上映?


是他们不想吗?


从6月开始,影片就一直在传定档,传到最后,只赶上一个暑假档的尾巴。


有前作口碑的加持,追光系的动画电影,票房上,原本是可以有所突破的。


但《杨戬》,上映5天,票房不到两亿,票房预测不超过5亿。


△ 图源:猫眼专业版


没办法,不确定因素在增加,过了审有机会不赶紧上的话,不知道又要延到什么时候去。


幸好。


这些无奈上映的电影里,质量都相对不错,撑起了暑期档难得的热度。


那未来呢?


对于勉强活下来的电影行业,一次“咸鱼翻身”。


真的够吗?



03


Sir可以肯定地说:


用当下暑假档的繁荣拍板中国电影市场复苏,为时尚早。


豆瓣显示,接下来已经定档的影片,到年末,只有22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从前年就在传定档的《世间有她》,3万多人标记想看。



在淘票票上,这个数字是23.9万,跟暑假档影片热度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最高的《独行月球》想看人数有127万)。


考虑到可能会有影片忽然定档,Sir查了下撤档未播、杀青没动静的影片。


种子选手也就是张艺谋的《坚如磐石》、陆川的《749局》、曹保平的《涉过愤怒的海》,程耳的《无名》以及周冬雨、刘昊然主演的《平原上的火焰》。



大多是现实主义题材,预测票房也都不算高。


要想拯救电影院,补贴、情怀、口号,只能是锦上添花,真正的救星是影片,是“大片”。


博纳影业头号人物于冬,总结眼下最需要的“大片”:


首先,一定要有当红的明星担纲;第二个要素是用先进的电影拍摄手法与真实事件来结合;第三个要素是大投入,大制作。


这虽然不能保证会是永恒的爆款规律,但的确是目前的“近水”。


春节档后院线第一次破冰,就是因为大片。


《侏罗纪世界3》开画首周,贡献了连续三天破亿的单日大盘,80%的营业率依旧能够促进市场恢复到往日水平。


可即使是国际院线,能接档现任票房冠军的,最近也要到年底。


搁在平时,大片晚点来就晚点来吧,但如今,干涸的影院就等着大片的水来滋润嘴角,多少下游产业再也等不起了。


那,之后待定档的影片里有这种电影吗?


似乎也是有。


《危险航线》,刘德华、张子枫主演,父女联合斗空中劫匪。


《维和防暴队》,黄景瑜、王一博、钟楚曦,在海外战场维护世界和平。


《惊天救援》,杜江、王千源……


定档时间未知,能不能杀出血路更是未知。


观众会对主旋律视觉疲劳吗?


未知。


演员、主创会忽然犯什么错误吗?


未知。


疫情还会反复吗?


未知。


Sir盘到现在,似乎这两年有关注度的影片就这么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今年上映。


或许Sir现在说的,就是未来两三年,甚至更远的存货。


因为业内都能感知到。


眼前的未知,正在叠加着未来的风险。


新项目都不敢撒开手脚了。


8月15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说,目前市场最大问题是,影片供给不足,且此问题会长期存在。

6月份,院线电影开机只有6部,7月份是7部,立项备案数量无论是同比环比都在下降,5月份比4月份环比下降了57部,4月份跟去年相比下降了75部,5月份跟去年5月份相比下降了71部,如果今年立项备案的数量这么少,那么明年的市场怎么办?这是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困扰和问题。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


今年全球票房前十(目前)里的大片,都是续集。


《大眼萌》《奇异博士》《索尼克》是2;


《侏罗纪世界》《神奇动物》是3;


《雷神》是4……


连《蝙蝠侠》都是“重新启动”。



再往前,是老迈的007、卖情怀的《黑客帝国》、风光不再的《速度与激情》……


虽然曾经占据票房高位的,仍是各大超级英雄IP,但彼时的业界还很乐观,从各大超级英雄宇宙里开发新角色、扩展新领域。


2017年的《美女与野兽》《神奇女侠》,2018年的《毒液》《海王》《毒液》,2019年的《小丑》《阿拉丁》……


不是大家创新力在枯竭,是大片成本过大,现在电影公司不敢冒风险去做原创。


续集,尽管有更大可能不及原作,或者被骂得狗血淋头。


但起码,冠着原作的名头,初始流量有了。


国内其实也一样。


《危险航线》以前,已经有过在机舱小空间“螺狮壳里做道场的”《中国机长》。


《维和防暴队》之前,也有过《战狼》《红海行动》。


《惊天救援》,同样是有消防员题材《烈火英雄》的成功打底。



宛宛类卿?


不过市场应激反应罢了。


既然同类型的能火又安全,何必吃力不讨好地去做新尝试?


那么。


话筒再次递到观众手上。


如果没有更奇异的故事,更创新的语言,甚至更多元的表达。


你,还会为了什么走进电影院?


倒也不全是坏消息。


我们能看见,扶持影视行业的政策在陆续推行,从制作方到影院都有涉及。


△ 图源:文旅部官网


Sir也依旧相信电影。


相信那片自由而神秘的黑暗里,总会透出不可取代的光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