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来自大西北的爱情悲剧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视频,我本来是不愿意看这部片子的,因为我怕产生太多感触。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把我带回到老家的记忆当中。土胚房,架子车还有地道淳厚的甘肃方言。

言归正传,这是一部由李睿珺导演执导,海清、武仁林主演的农村题材文艺片。整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完美地展现了小地方底层农民的悲剧爱情故事。网上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全剧没提一个苦字,却苦出了天际,全剧没提一个爱字,却每一个动作都表达着爱。

男人马有铁是村里老实巴交的大龄单身汉,任劳任怨被哥哥使唤了三十多年;女人曹贵英身有残疾、尿失禁,在家里也被哥哥和嫂子嫌弃。经媒婆介绍,两人可怜人“凑合”在了一起,媒婆拿到200块介绍费走人,而两家人的“麻烦”也得到了解决。

一张结婚照,两人正式结为夫妻。平凡的生活一天天度过,就是这样在各自的生活里受尽了嘲讽和排挤的两个人,也在生活中慢慢养出了朴素的温暖和浪漫的爱情。

男人很爱女人,知道她尿裤子难堪给她买了件长大衣,提前为她蒸好馒头再出远门,不舍得她干重活什么都抢着做,知道她喜欢看电视特意带她去看村民家看电视……

他们含泪哭笑着在大雨中守护做好的土坯,然后一起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一起经历春种秋收收获小麦,一起田间除草搀扶玉米,一起孵蛋生鸡再用鸡下蛋,一起为燕子搭窝,一起仰望生活敬畏生命。

看似平淡的生活,他们过得很辛苦、很努力,也很幸福。

平静的生活总会被打扰。男人会临时被叫去给侄子搬嫁妆,没有换来一声感谢却还被指责;会因为是稀有的熊猫血被村里的富商张永福一而再再而三地叫去抽血;村民会为了拆迁款赶他们搬家;明明是分给他们的楼房却被三哥抢占……看到这些,一度看得很心酸很气愤。善良的人就该被压榨吗?热爱生命的人还要被遭利用被嫌弃?他们只能活在最底层?社会的畸形不公一览无余。

最后,当一切都开始转好的时候,刚搬进新房子的女人却突然卧床不起,在等待男人回家的途中女人意外坠河死亡。这唯一的希望破灭的一刻生活也就“到头”了!

很简单的一些叙事,讲述了一对可怜人的一生,也曝露了一个不公平的世界。

农村生活真的是这样吗?

本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甘肃人,虽然和影片里的场景有着一些距离,但依然能找到童年生活的一些印记。

盖房,用模具做好一个个土坯,然后累起来用草泥糊上表面,再用草编席子放上屋顶,一草一泥的搭建自己的家。

种麦,犁地,播种,除草,收割,碾场,扬场,磨面,最后吃上面粉做的面条。

他们的生活朴实无华却又与众不同。而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中间简单的爱情和简单的善良。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就在这样的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镜头中,贵英死了,死在了给马有铁送鸡蛋和馍馍的途中,死在了包谷成熟的秋天;老实有人情味的马有铁死了,他还完了欠所有人的债,右手捏着贵英编的草驴,左手印着“麦子花”,死在了他和贵英刚盖好的新房子里。

他们生于泥土,又回归泥土,变成了尘,变成了烟。

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很快,所有

人会忘记他们。可是他们,跌跌撞撞、互相扶持着对方走过了一个冬春夏秋。可是他们曾给彼此贫瘠荒芜的生命点亮过一束微弱的光。

最后我又复制了人民热评的一篇文章,也讲得很好: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说了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说了个啥?”其实,只有他们听懂了一粒麦子的叹息。电影《隐入尘烟》自上映以来便引来热议,不仅入围了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更有评论赞其为“迄今为止今年表现最好的国产电影”。尽管故事选取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但正是朴素、真挚的情感,描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现实,呼唤着人们内心对美德的敬意。

《隐入尘烟》没有采用宏大叙事,而是采用甘肃张掖本土方言传递了两个相濡以沫的“伴儿”的艰辛却又充满希望的生活。那头小毛驴、刚抱窝的燕子、灯泡孵化出的小鸡,是他们期盼的“好日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搬家后有铁都会重新张贴“囍”字,并问贵英“囍”字是否挂好了,贵英都在仔细端详后说同一句话:“高一丝丝”。其实就是期待往后的日子能够更好一些。这幅现实主义的田园图景在一帧帧动情的镜头中,谱写了唯美的爱情篇章。某个时刻,这部影片唤醒了我们内心的良知,或引发对当下生活新的思考,无意间赋予了我们普通人一种坚强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西北农村题材电影,能够突出重围,除了两位主演的出色演技,离不开故事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和对时代的思考。电影是蒙太奇的艺术,更是归于真实生活的艺术,暖色调、精心构图下的自然表演一瞬间将人们拉回当时的场景中。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导演给了失语人群一次对外讲述故事的机会,受众在“以心换心”的过程中,内心中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或许有人质疑,这部影片的真实性和年代感,但作为陇原儿女来说,看惯了宏大命题的高远境界式解法,一刀一镰下的真情流露,这些再亲切不过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隐入尘烟》是序章不是终章。不是只有建立丰功伟绩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像有铁、贵英这种极少出现在银幕上的耕耘形象,社会需要给他们无差别的关怀。电影结尾有一行字幕:“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了新生活。”是啊,土归土、尘归尘,老四真的该隐入尘烟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