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是迎合西方,刻意凸显苦难?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

《隐入尘烟》在这个追逐流量的年代,这种电影却是不被很多人看好。

然而在网络上,这部不被有些人看好的电影突然火了起来,很多人说这电影真好啊,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电影了。

然而随着好评如潮的涌来,一些反对的声音也逐渐响了起来,比如有人就说这《隐入尘烟》完全就是在可以凸显苦难,迎合西方的审美从而丑化我们。

毕竟你看那些在西方获奖的电影跟文学作品,好像很多都是描写苦难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乍一听似乎是非常合理,但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

最近,随着这种声音越来越大,心中忽然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总觉得该说点什么了。

因为经常在网络上冲浪,所以这部电影在网上火了以后很快就去看了看,想看看网友们说的好电影是什么样的。

看完以后感觉挺复杂且微妙,又难过又沉默甚至还有一点惭愧,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位网友的评论,我才搞清楚这份愧疚与难言来自何方。

因为我们很多人已经遗忘了生活真实的样子,已经遗忘了那几亿农民,但忘了他们,他们就能不存在吗?

看到很多人都是这样一种论调,电影太假了,现在哪还有这么苦的人,自己也是农村的就没有见到过。

但事实是这样的人不但有,而且还不少,就比如 《隐入尘烟》里面两个都有点问题的男女走到了一起,事实上这种双方都有些问题,但是又组建了家庭的并不少。

《隐入尘烟》的男女主至少还有点自我生存的能力,而有些夫妻不但自己有问题,生出的孩子也有问题,那才是苦中苦。

电影也就那一两个小时,即便是再凸显苦难又能凸显多少,而真正的人生不是一个个的电影片段,是长达几十年的跨度。

至于那些说自己生活在农村没看到的人,没看到不代表没有,而且现在很多人被父母宠坏了,父母不希望孩子过苦日子,对孩子各种保护,但是这种过度的保护反而让很多人忘掉了根。

再加上现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短视频放大了精英阶层的生活,当然不乏一些骗子,搞得很多人都以为生活就该是这个样子。

每个月不赚一万块,那就不配做人,毕竟网上都是动不动月入几万,可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一个月赚5000就已经很不错了。

普通人缺乏认知跟判断,对很多事情的判断不那么准确,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专家说出来的话反而更离谱。

比如有专家说低收入家庭可以把自己的车开出去经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从而扩大自己的收入来源。

这里有几个问题,如果私自把车用来经营是违法的,把车变成经营性质折损又严重,而且累一天了能拉多少,现在油钱那么贵,说不定收入还不如油费多。

至于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这还是普通家庭吗?

或许在专家们的心里,最穷也只能是这个样子了,真的穷只剩下钱了。

其实普通家庭很多人没房没车,自己的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入不敷出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是一个专家这样说,可能是他的问题,但是这样说的专家并不是,而且一个比一个更离谱,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人相信专家说。

比如最近很火的那个专家,县城房子两三千一平米,农民们可以在县城买房,然后开车回家去种田啊。

简直就是离谱到家了,且不说哪里的县城房价这么便宜,每天开车回去种田,这个专家真的种过地吗?

很多网友问这个专家,这么便宜的房子在哪买,还有人想让其代购的,普通人这个价格肯定买不到,但是专家肯定可以,甚至还能打折。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可能在这些精英们的眼中,几亿的普通农民就这样消失在这片土地上了吧。

《隐入尘烟》稍微展示一下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就有很多人说这是刻意凸显苦难,那些离谱的偶像剧,还有把各种家庭的鸡毛蒜皮都揉杂到一个家庭身上的剧,就不是凸显苦难?

就像客人来了家里,大家都要先把屋子打扫干净,或许在精英们的眼中,那些刻意矮化、总是把农民当成落后对象、淘汰者的电视剧,才是他们喜欢看的吧。

现在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那些高楼大厦很多都是农民工修的,难道他们修了房子以后就凭空消失了吗?

现在的城市真是一边吸着农村的血,又一边嫌弃着农村。

而现在的人对于农民,对于普通人的生活已经越来越难以想象了,甚至在很多精英们的脑中已经完全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普通人了。

这点从现在很多家庭伦理剧里面可以看出来,穿着名牌衣服说自己过苦日子,每天买各种包包逛街喝奶茶是丧偶式婚姻。

很显然他们对于生活的困难,对于婚姻的困难,只能想象这种程度“痛苦”了。

很多人说这电影消费困难,迎接西方审美,丑化中国人,这完全就是偏见,这完全就是想当然。

这个电影的故事背景在甘肃张掖,网上一搜都是各种美景跟农家乐,其实你换个地方搜索基本也差不多,但这个世界上不只有农家乐跟旅游景区,还有农村跟面朝黄土的农民。

农家乐有现代化跟玫瑰花,而土地里没有这些,只有那绿油油的小苗,那是希望!

仔细看看世界上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很多都是讽刺现实描写困难的,粉碎虚幻的现实,击穿人心,照进现实。

当然有人说文学难道就不能赞美好的吗?凭什么只能歌颂苦难,但这句话反过来说为什么就不行了。

比如小学课本上经常出现的少年宫,很多农村小孩想象了一辈子,也没想明白少年宫到底长什么样。

难道我们普通人,就该在这时代的洪流中被粉碎,然后隐入尘烟?

希望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跟农民的故事,不要隐入尘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