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隐入尘烟》火了,同时也宣告中国电影的浮夸年代即将过去

农村题材的文艺片《隐入尘烟》登顶了单日票房榜,这部小众电影在上映58天后迎来了高光逆袭,总票房突破了6500万,也让文艺片重新走入影迷的视野。

中国电影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执着于文艺片,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贾樟柯乃至姜文都是靠文艺片成名。但文艺片只能带给他们名气,并不能带给他们财富。

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大获成功后,文艺片的导演们也都看到了电影市场的新风向,更加娱乐化,大众化的电影才是影迷们需要的。

于是张艺谋拍了《英雄》,陈凯歌拍了一个馒头引发的,哦不是,陈凯歌拍了《无极》,姜文的电影接连票房惨败后,终于在2010年拍出了《让子弹飞》。

文艺片导演都去拍商业片了,那些新锐导演更是在资本的帮助下把商业电影玩出了花。最巅峰的时候,一个主持人指导的电影可以坐拥3.79亿票房。一个写小说的执导的某时代系列电影票房更是达到17.69亿,大家赚的是盆满钵满。

为了保证电影能大卖,制片人只挑选流量小生和流量大花,要求就是大场面,大制作,越浮夸越好,反而对剧本和导演要求不高。毕竟一部电影投资大头都花在主演片酬和特效上了,哪里还有钱去找好的编剧和导演。

那几年的电影烂片居多,但票房是一部比一部高,偶像歌手、小品演员、主持人、模特、流量明星等外行纷纷进军影视界,让一众老鸟感受到了压力,因为这些专业电影人拍的作品没有人家非专业的票房高。

这两年风云突变,烂片只能在网络平台上播放,影院不敢冒风险让它们进院线。于是专业的电影人又迎来了一个好的发展时机。《隐入尘烟》的逆袭开了一个好头,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投资方,对文艺片重新树立了信心。

影迷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看惯了油腻的商业大制作,再去品尝情感细腻的文艺片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电影的浮夸年代也即将过去,迎来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