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倚梅园复宠时,齐妃的反应总让我唏嘘不已

看《甄嬛传》几十遍,给我最大的冲击之一就是:


高段位认知对低段位认知的碾压竟然如此无情!


举个例子。


同为后宫妃嫔,同样取悦争取皇帝这个大老板的青睐和关注。


齐妃的段位是没有段位,竟然把“皇帝最喜欢臣妾穿粉色”当一招鲜。



结果引得皇帝吐槽:“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了?”



富察贵人的段位是表面功夫段位,但是她可比齐妃努力多了,好歹主动学了“先秦淑女的步伐”。



虽然富察贵人也有相关历史学识的储备,但是从安陵容的吐槽来看,她认知能力太过肤浅,只是做到了有样学样,不考虑皇帝喜好,也没有结合自身气质,就盲目地学了这种步伐。



结果呢,在高手如林的后宫,富察贵人这种单纯且盲目的讨好行为被吐槽为“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皇帝指定是没瞧上。



甄嬛的段位和富察贵人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甄嬛第一次小产后复宠后,开始和皇帝博弈。每晚都把皇帝赶走,不让其留宿碎玉轩。


流朱对甄嬛的此番操作很不解:“……都三四天了,小主还赶皇上走,就不怕皇帝一生气不再来了?“


甄嬛便点拨流朱:“你可听说过汉武帝、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因倾国之貌得幸于武帝,而死前武帝想见她最后一面,她却以纱巾覆面,至死不肯相见。”



一旁的流朱和槿汐听了面面相觑,甄嬛进一步解释道:“只因色衰而爱弛,是后宫中所有女子的噩梦,只有永远失去和最难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甄嬛从战略层面一语道破玄机,崔槿汐立刻领悟:“小主日日婉拒,为的是欲擒故纵四个字,所谓欲擒故纵呢,最终还是在那个擒字上。”



这简短的对话反应的是甄嬛对人心和人性规律的理解和领悟,然后结合自身处境和皇帝之间关系的相处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战术运用的过程。


「欲擒故纵」这种战术人人知道,但不见得人人都会用,都能用好。


所以很多人会说,“我读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其中的关窍是,很多人只是知道那些道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就没法落实到执行层面。


大多数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可能都停留在富察贵人的段位,同样掌握了一些知识储备,学习了一些策略,但是做起事情来,仍旧停留在表面的思维和浅显的认知层面上。


说白了,就是不懂得如何学以致用。


私以为,「学以致用」在“学”的阶段就包含重要的两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得愿意去学,有主动性,积极性,这就是齐妃和富察贵人之间的区别,齐妃是完全懒得去学的人,学都不学,就更别提去运用了;


第二个环节是,是会学,有方法,有逻辑,能让自己不断地打开思维界限、不断提升认知层次,这就是富察贵人和甄嬛之间的区别,富察贵人就是照葫芦画瓢,停在学习和认知的表层,认知能力决定执行水平,学不明白,自然就用不好。


正是在“学”的阶段的差别才导致了甄嬛这种高段位对齐妃和富察贵人这种低段位的无情碾压。


有个细节,我每次看都忍不住想笑,但笑完又觉得很唏嘘。


甄嬛在倚梅园用蝴蝶复宠时,齐妃看到后的反应震惊且意外:“你看!莞嫔身上全是蝴蝶!”



富察贵人则很不屑的吐槽说:“狐媚妖术。”



哈哈,这种壁真的无法打破啊,甄嬛驾轻就熟的小计策,在齐妃和富察贵人眼里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


但是两人又对此不明觉厉,看肯定是看不懂了,但心里清楚甄嬛很厉害,因为她一使手腕就得势了。



于是两人开始后怕,担心甄嬛会因为她俩给甄嬛的长街之辱遭到报复。但是,两人在一起商讨了半天,毫无结论,最后齐妃眉一皱,叹口气:“哎~认命吧!”



哈哈哈,能力不行,认命倒是很快。


虽然很好笑,但是想到后来甄嬛只是对富察贵人讲了一下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故事,富察贵人就被吓疯了。


有人说富察贵人就是个胆小的草包,其实,富察贵人的胆小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因为她的认知段位太低了,才会很容易就被唬住。


这令我忍不住唏嘘,因为我想到现实中就有很多人因为认知的局限,特别容易被一些断章取义的新闻、或者一些信息不全的消息误导,偏听偏信,被带节奏,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甚至陷入某种偏执。


而甄嬛这种高段位认知却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为她始终有自己的判断力。


举个例子。


甄嬛和果郡王泛舟那场戏里,果郡王想撩甄嬛,故意夸她美若西施:“今日与美同舟才是真正的乐事,竟让小王有与西施共乘,泛舟太湖之感。”



甄嬛很不爽,但非常得体地怼了回去:“若非知晓王爷本意,我必然要生气,请王爷不要拿我与西施相比。”



同样是官宦人家出身,与后宫其他妃嫔相比,甄嬛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别人若是被比作西施自然是欣然接受,甄嬛却不以为然


果郡王自视甚高认为甄嬛也认为西施是亡国祸水,所以不想被比作西施。



于是甄嬛反问他:“若说西施亡吴国,亡了越国的又是谁呢?”



果郡王更好奇了:“贵人通情达理,何故说刚才的话?”他不明白,甄嬛既然不认同西施是亡国祸水,为啥不乐意被比作西施呢?



甄嬛回答:“范蠡是西施的爱侣,却亲手将西施送去吴国为妃,何等薄情,纵然后来西施摒弃前嫌与之泛舟太湖,想来也不复当年初见的少女情怀了吧?”



甄嬛这观点有很多人文主义的关怀,很多人在看西施时都把她当作一个符号,美女或者祸水,却鲜有关注到西施本人的真实感情和情感状态。


要知道,西施也是个人呀,范蠡作为她的爱侣却为了政治利益利用牺牲她,人们都把国家命运归责在西施身上,说她是亡国祸水,可是谁来为西施的命运负责呢?


就如果郡王所说:“世人或叹西施,或骂吴王,却从无人责范蠡……”



甄嬛看到的是全局,以及个人在全局中的命运兴衰。这不仅是一种全面,更是一种辨证。


人们都知道“读史使人明智”,却很少有人知道,读史究竟如何使人明智。很多人喜欢讨论了解历史和文化典故,但大多都是抱着束之高阁,做点归纳和总结。很少有人像甄嬛这样,带着投入的热情和人文关怀去全面且辨证地看待。


所以,同样是学习历史和文化典故,是需要方法和策略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