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过去了,那个因《闪闪的红星》走红的“潘冬子”,如今怎样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如今影视圈里不少年轻演员接班人都是童星出道。

比如与鹿晗谈恋爱的关晓彤,出演《星汉灿烂》的吴磊,还有“哪吒”宋祖儿……

不知道提起六七十年代的的小童星。

有多少人会想起《鸡毛信》里的“海娃”;《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三毛流浪记》中的可怜的“三毛”……

张爱玲还说:“(出名)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如果这话说给“潘冬子”听,他小时候可能认同,长大后可能就不那么认同了。

“我被一个角色困住许多年,我很爱‘潘冬子’,但当我走进影视圈后,我发现我只有这一个名字了,我再也不叫祝新运……”

距离1974年10月日上映《闪闪的红星》已经过去48年。

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几十年,祝新运再没有一部剧像小时候那样被一个时代铭记。

追求不到新的突破那就转道而行,从演员到导演。

《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剧照

曾经那个勇敢又天真,可爱又聪明的“潘冬子”怎样了?

说起他在影视之外过的生活,不知道被多少人深深羡慕着……

01 年少遇上英雄梦

1962年出生在北京,祝新运有对知识丰富,思想自由的父母。

孩子想要做的事,只要不伤害、影响他人,只要不与道德相悖。

在问过一句“你确定要做吗”之后,祝新运大多会得到允许与鼓励。

自由开放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有主见,也知道自己的目标。

197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想要将歌颂小英雄的故事《闪闪的红星》推上荧幕。

可陆陆续续在不少学校见了不少学生,“潘冬子”一角始终定不下来。

“要么看上去机灵动作有点慢,要么虎灵劲儿形象或者年龄又不合适,真是愁煞人。”

作为导演的李昂、李俊焦头烂额之际。

他们在某校五一劳动节晚会中看到了祝新运。

虽然都是小学生在台上蹦蹦跳跳,可将小品模仿做到惟妙惟肖,把台词说得声情并茂。

11岁的祝新运与同伴一起将观众逗得忍俊不禁,也为自己搏出了个“英雄角色”。

“那天李叔叔、我的老师都陪我一起回家。一路上他们跟我讲拍电影很有趣,还跟我说《闪闪的红星》的故事。”

“小孩子嘛,谁还没个当英雄的梦。他们跟我爸妈说想借我去演电影,我爸妈刚说要问问孩子的意思,我就迫不及待地点头,头都要点晕了……”

祝新运

祝家父母要求导演必须出具正规的工作证明,将孩子带走也要找人做担保。

确定了对方的身份后,他们这才配合学校和剧组,为孩子请了超长的假期。

送孩子进了剧组,之后好像万事不愁,祝家父母没待两天便走了。

走之前他们告诫儿子:“你自己要演的,不管多累都不能哭,我会隔段时间来看看你,你可以和我抱怨一点,但不能全是怨言,要像你演的‘潘冬子’,做个小英雄知道吗?”

祝新运

当时的祝新运信誓旦旦地做保证。

可真正的集训开始,他才知道妈妈说得“苦”并不仅仅是拍摄过程苦。

作为城市里长大的娃娃,要想演好一个在泥土中打转的农村娃娃,祝新运就得让自己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来个大改变。

还没开拍先晒太阳,一边变黑一边和村里的孩子们学做农活。

“刚开始真会偷偷哭,因为草鞋磨脚,挑的柴太重,拔草不起来,他们爬树抓鸟我害怕。”

好在同剧组也有小朋友没接触过这些,有人陪着一起学,祝新运的劲头慢慢被带动起来。

不愿落于人后,小朋友之间的“争强好胜”就是最好的激励。

而近3个月的特训生活,让祝新运等孩子浑身满是农村孩子依托自然的天真童趣。

小男孩更加坚强了,背着磨出茧子的小手,他只和来看他的妈妈说自己下河抓鱼的乐趣。

而小演员们准备就绪后,接下来就该导演们头疼了。

十几岁的孩子没演过戏,导演要一点点为他们像讲故事一样地讲戏。

好在祝新运等小朋友耐心很好,先不上胶卷在一旁酝酿情绪。

导演一说开始他们就迅速拿起武器进入状态。

祝新运


02 红星下的轰动一时

真正化身“潘冬子”,收起父亲给的那颗红星。

亲眼目睹了相依为命的母亲被“胡汉三”捉拿,之后英勇就义的场景。

完全忘了是在演戏,祝新运嚎啕着直喊妈妈,往前冲去。

小孩子的情绪实实在在毫不作假。

虽然知道这条胶卷算是废了,导演与摄像却没有发脾气,而是拉着祝新运小声哄着。

就是伤心啊,我第一次感受到生离死别是在剧组里。我就是‘潘冬子’,他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当时哭得很惨,雪红妈妈跟我一起哭,不停给我 擦眼泪……”

将这种感情记在心里,化悲愤为力量。

小小的英雄带着红星坚强起来参与斗争。

9个多月的特训、拍摄、后期制作工序完成,1974年10月1日,《闪闪的红星》献礼国庆。

无数大人小孩坐在大荧幕前,跟着“潘冬子”破坏吊桥,化盐为水,偷送情报,弄沉运粮船……

听着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观众气愤难当。

闻声“不对!你姓潘,叫潘冬子,你爸叫潘行义,你妈被火烧死啦!对不对”,观众紧张万分。

而看到“潘冬子”一路在正确思想引导下成长为一个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战士。

当“潘冬子”举起武器手刃坏人为母报仇,观中直呼大快人心。

将一颗红星高高举起,满山开遍了映山红的画面,让人们也长久记住了那首插曲《映山红》。

影片的轰动是祝新运完全没想到的,他只知道自己演了部电影,从此爱上演戏

而随着《闪闪的红星》爆火,观众谈论的同时,祝新运也成了人人追捧的小明星。

不管什么年代,影迷追起星来都是激动的。

在学校里有无数人打招呼,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争着抢着和他交朋友。

和父母一起出门买东西,商店老板一认清祝新运的脸,大喊一声“小红军潘冬子在这里”。

周围人迅速往这边聚,没有现在追星人常常挂在嘴边的签名和合影。

“那时候的叔叔阿姨其实就是想和影片里的小英雄说说话,好像这样就与片子里的时代、人物接了轨,对故事更能感同身受一样。”

一个角色成就一个小童星,真正做到了张爱玲所说的“出名要趁早”。

没想到热度一年不消下去,祝新运渐渐有了苦恼。

妈妈,他们为什么总是叫我‘潘冬子’。我叫祝新运啊,他们不知道吗?”

没有用“我怎么知道”这样的话敷衍孩子。

也没有用“他们知道你时你就叫‘潘冬子’”这样的事实安抚孩子。

祝家妈妈说:“你要更努力,在一个角色后再演更多角色,别人在屏幕上看得多了,就会对你好奇,好奇之下最先打听你的真名,这样他们就都知道了。”

被鼓励地信心满满。

加入八一厂演员剧团,祝新运陆陆续续在《萨里玛珂》《十天》《赣水苍茫》中现身。

同样被观众看在眼里,但由于《闪闪的红星》给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

以至于他演别的电影,也会有人说:“看,潘冬子演了别的片子”。

03 被动接受另一个名字,无法超越

年岁增加好像脸型不变。

即使迈过小学步入中学,即使青涩褪去变成小小男子汉,祝新运的“潘冬子”之名依旧响亮。

而年纪增加心态也逐渐出现变化。

“小的时候是委屈,觉得大家在意的是电影不是我。长大后觉得不管是我的名字还是电影中的名字,能让观众记住都是我的幸运。毕竟它让我找到了我喜欢的人生道路。”

依旧热爱演戏,想要在演艺道路上走下去。

1980年,18岁的祝新运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

而几年后从学校走出回到八一厂,20多岁的小伙子演绎了自己的第一个成人角色。

在《颤动的金翅膀》中化身“天保”,这部片子上映后反响不错。

但说起来很有意思,观众对祝新运的评价挺好,但细说起来。

他们大多感叹,当年的“潘冬子”长大了,还在演电视,演得还不错

用《闪电行动》中的“林小亮”,《黑脸女婿》中的农村青年刷新观众的认知。

再次受到大家关注的祝新运只激起了一阵小水花,并没有让大家对长大成人的他印象深刻。

“小时候的角色真得对我影响太大了,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是坏,反正大家都对我的童年记忆如新。”

因一部戏爱上影视,从少年到青年为影视拼搏,却都超越不了那部戏。

这种被枷锁禁锢住的感觉,令祝新运心中难过的同时也无可奈何。

好像数十年的坚持像个笑话,如何打破固有的壁障,走出新的影视之路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可不温不火地演着戏,角色从不重要的A跨到不重要的B。

时间慢悠悠来到80年代末,影视剧发展的春天喷涌而来。

层出不穷的新人演员昂头挺胸,自信非凡,十分受导演们看好。

“就是忽然有一天,我早上一醒脑子里就有个念头蹦出来——要不放弃台前转幕后吧!”

念头一出思绪便拉不住地伸展出去。

被无形的东西摁住的咽喉一下子呼吸畅通。

这时候祝新运动摇了,他觉得自己应该退一步,放过自己,方得始终。虽然心有不甘。

04 遇见命中注定,心结尽解

从在剧团帮忙开始做起,业余时间在学校进修导演班的课程。

忙忙碌碌的每一天从最开始的没有目标的,到自我打气充满干劲。

心态变了的祝新运气质也变了,往先的愁眉苦脸变成笑容浅浅。

人开心了,遇到的开心事也就多起来。

张玲亚比祝新运大3岁,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

她是八一厂的化妆师,各个演员的脸在她看似简单的一画一扫下,总能显出漂亮的出境妆容。

出生于军人家庭,自小被教育地自信爽朗,落落大方。

如果说祝新运笑起来是温柔,让人如沐春风。

那么张玲亚笑起来就是畅快,让人情不自禁想要和她一起开怀。

只要张玲亚在的剧组,演员之间互开玩笑的声音都会高一些。

被这样明媚的姑娘吸引,祝新运尝到了心里牵挂一个人的小鹿乱撞。

朋友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怂恿:“你去跟她说话啊,你不先认识她怎么有以后?你们没有以后,那她可就跟别人有以后了啊!”

被这样的话激得头脑发热,祝新运便开始在厂里、在剧组里、在休息时间里频繁联系张玲亚。

通过了解的加深,祝新运也和爱慕的女孩说过自己曾经的辉煌,中间的迷茫与现在的失落。

本来不是为了找寻安慰,只是想要将一直隐藏起来的自我向他人倾诉。

可张玲亚却先和他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以前是个舞蹈演员,天赋还不错,跳得也挺好。但因为我身体的原因不能频繁登台演出。慢慢的我就从中间位置退至旁边,到末尾,最后到了幕后。”

“我非常难受,也试图努力过,觉得多年的坚持没有了意义。但真正放下的时候我又觉得十分轻松,谁说只有站在台前我的人生才有意义?换种活法,我只要快乐知足就可以。”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重重地击打了祝新运的心。

迎难而上固然值得钦佩,但也只有上去了,才会被人赞扬。

迎难而下需要勇气,因为自己与外界的看法会像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可只要是自己能接受的,心安的,知足的生活方式,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这次敞开心扉的交谈让祝新运更加喜欢张玲亚。

两人之间的接触明显增多,1990年,28岁的祝新运将31岁的张玲亚娶回家。

一年后两人身份晋级,女儿的出生,让小夫妻更加体会到了生活的美满与快乐。

新生命的到来就是祝新运最大的动力。

在事业上发力,他不仅参与拍摄了《惊涛骇浪》,还重拾演员身份,在不少剧中客串角色。

作为副导演将《弹道无痕》推出赢得一片好口碑。

跨入20世纪,祝新运成为八一制片厂剧团团长。

2006年出演温兆伦的《爱在战火纷飞时》。

之后又导又演《山间铃响马帮来》,他与杨恭如、于洋、牛犇、仲星火的搭档,让业内人士赞不绝口。

2010年作为导演,将制片厂与市级单位合作的援藏教育片《西藏班》搬上荧屏。

与张一山、小叮咚、胡天阳、果靖霖搭档演绎《小小飞虎队》;导演儿童电影《太阳脸》……

2018年主演《雪葬》;2019年和丁柳元、丁勇岱等出演《在桃花盛开的地方》。

2020年与宋春丽、韩月乔、赵晓明作为特别演员,出演军旅爱情电影《守望相思树》。

事业有成,婚姻甜蜜,女儿长大成人找到了值得托付一生的人,成立又一个小家庭。

48年前那个勇敢天真,可爱聪明的“潘冬子”人生美满。

他活出了简单的幸福,也成了不少人羡慕的样子。

从角色中走出来,放过自己,舍了站在红火角色上更进一步的可能。

60岁的祝新运收获了更加实在,更值得珍惜的人和事。

成就自己的方法永远不止一种,适当放弃并不丢人。

只要放弃后找到新的目标,有了新的人生规划,何时起步都不算晚。

少年英雄的电影依旧会在六一儿童节被搬上荧幕。

曾经演绎少年英雄的人也会像同时代的观众一样。

搬个小马扎,坐在电视机前,笑着对家人说:“你看,那是我的童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