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艺节专刊|艺舆风向标:为时代欢歌,为百姓抒怀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活动陆续举办,共有145个作品和32个群众合唱团队入围群星奖决赛,集中呈现了近年来我国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为顺应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趋势、新特点,本届群星奖将广场舞、群众合唱纳入群星奖评奖范围。8月22日,第十九届群星奖合唱决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2个群众合唱团队在线上集中亮相。8月25日,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在宁夏银川开幕,比赛通过线上评审的方式决出群星奖奖项。8月30日,第十九届群星奖戏剧类决赛在天津滨海新区启动。9月2日至6日,群星奖曲艺、音乐、舞蹈门类决赛采取观看视频方式线上评审。9月8日,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名单向社会公示。9月15日,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结果正式发布。在当前舆论场上,群星奖的相关话题热度高涨。


一、舆情传播总体情况

(一)舆情传播量

8月21日至9月14日24时,“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相关关键词舆情传播量共计10755篇,其中客户端5128篇、微博1974篇、网站1763篇、微信1161篇、视频584篇、数字报120篇、互动论坛25篇。

▲ 舆情传播走势

(二)舆情传播态势

从舆情传播走势来看, 8月23日,《中国文化报》发文《为时代欢歌 为百姓抒怀——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作品全面亮相》,河北新闻网发文《文化盛宴大幕拉开!河北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今晚启幕》,舆情开始发酵。

8月25日,中国新闻网发文《北京10部作品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 数量居全国第一》。河北广播电视台百度App官方账号发文《十三艺 看河北|文化盛宴大幕拉开 河北6个城市10家剧场上演精彩剧目》。天津北方网发文《十三艺节看天津|演出50多场、观众数千人,用百姓心声打磨脱贫路上的好故事!》,舆情小幅攀升,当日传播信息量超500篇。

8月27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开赛。8月29日,《中国文化报》发文《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以舞会友》,文旅中国发文《十三艺节 反映人民心声 体现文化自信——评广场舞纳入群星奖评奖范围》,舆情再次小幅攀升。8月31日,新华社发文《56个戏剧、曲艺类节目角逐群星奖》,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众多媒体发文《第十九届群星奖剧、曲艺类决赛在天津启动》,舆情再次进入传播小高点,当日传播信息量近800篇。

9月2日,央广网发文《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活动将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举办》,河北长城网发文《“十三艺”看点|“群星奖”决赛群英荟萃 河北省多部作品入围全部奖项》,微博账号文旅之声发文:#文艺精选#【不要错过!一键接收#第十九届群星奖# 消息】,引发众多新闻媒体转发和网民点赞、转发、评论,舆情迅速进入传播高点,当日传播信息量超2700篇。

9月8日,文旅之声发布《关于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名单的公示》。9月9日,新华网发文《挖掘百姓身边故事云端“圈粉”》,环球网发文《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名单公示 北京三项入选》,文旅中国App发文《艺舆风向标:为时代欢歌,为百姓抒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活动举办》,舆情小幅波动,当日传播信息量超400篇。

9月14日,《人民日报》发文《第十九届群星奖首次将广场舞、群众合唱纳入评奖范围 呈现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河北日报》发文《河北省群众文艺精品闪耀“群星奖”》,文旅之声发文《敬请期待!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将于9月15日晚举办》,引发众多新闻媒体转发,舆情再次攀升,当日传播信息量超450篇。

▲ 舆情情感分析

对10755条舆情进行情感聚类分析,正面信息占比达99.3%,中性信息占比为0.7%,舆情态势总体积极正面。

▲ 舆情传播词云

对相关舆情传播进行热词传播分析,群星奖(12329次)、作品(8622次)、决赛(7583次)、群众(7236次)、十九届(4965次)位列前五位。

▲ 舆情信息地域分布

从舆情信息地域分布图来看,全国范围内均对“十三艺节”保持较高关注度,北京、河北、广东、天津、湖北关注度位居全国前五位。

▲ 舆情信息传播渠道统计

(三)舆情传播平台

客户端是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总量占比达到了47.68%。除客户端外,微博、网站和微信是新闻类媒体中最活跃的区域,占比新闻网站传播的45.54%。

▲ 媒体级别传播分布图

央级媒体是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传播信息量1864篇。除央级媒体外,排名前三的还有省级媒体和地市媒体,传播信息量分别为1795篇和718篇。

▲ 媒体活跃作者分布图

文旅中国App是舆情传播的第一渠道,传播信息量为713篇。此外,文旅之声、河北新闻网、河北广播电视台、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文化馆进入前四,传播信息量分别为208篇、154篇、145篇和143篇。


二、媒体报道

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备受瞩目,《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网》等中央媒体,《北京日报》《湖北日报》《陕西日报》等地方媒体及不少其他媒体纷纷聚焦“群星奖”,并进行集中报道。

(一)中央级媒体关注群星奖舞台“紧扣时代脉搏”“绽放群众文艺魅力”

一是群星奖入围作品“精心打磨”“礼赞时代”,在彰显不同地域特色的同时,更弘扬了奋斗精神、展现了时代特征,引发群众强烈共鸣。

《中国文化报》发文《为时代欢歌 为百姓抒怀——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作品全面亮相》称,入围群星奖决赛的作品来自全国不同地区,虽题材各异、风格迥然,但方向一致、视角共通,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创作者来自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捕捉美好,有感而作,真切表达出人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以及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坚定信心。

二是群星奖作品凸显“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展现了群众文艺创作高度与美学品格,展示出全民艺术普及的厚积薄发。

《中国文化报》发文《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作品展示了全民艺术普及的厚积薄发》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的艺术创造、文化活力在线上线下得到充分释放,成为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文化现象。群星奖入围决赛的作品,展示出群众文艺创作的新成果、全民艺术普及的新高度。

三是群星奖首次将广场舞、群众合唱纳入评奖范围,顺应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趋势、新特点。

央视《朝闻天下》聚焦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开赛,报道表示,来自全国的14个代表队轮番上阵,他们把各地独特的地域元素融入舞蹈,不仅让广场舞现代起来,也让观赏性大大提升。

《人民日报》发文《第十九届群星奖首次将广场舞、群众合唱纳入评奖范围 呈现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列举广场舞《舞起来》和《弄堂烟霞》特色,点赞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昂扬活力与灿烂多彩。

四是群星奖引领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光明日报》发文《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北京地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启动》称,系列活动将选取第十九届群星奖北京地区入围作品和2021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中优秀作品进行10场巡演。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北京市、区、街乡、社村四级联动,将组织开展市民文化活动共2833场。

(二)各地媒体重点报道当地亮相群星奖决赛的优秀作品

一是北京媒体盛赞入围作品题材广、门类全、制作精、品质高,体现了近几年北京群众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

二是天津媒体高度评价决赛作品融入“天津元素”,多视角展现了天津包容的城市性格、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及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河北媒体赞叹入围作品以浓郁的乡俗风情,展现了“燕赵儿女”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令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展现新魅力。

四是上海、湖北、云南等其他地方媒体聚焦群众文艺创作呈现出的新局面、新风貌,点赞当地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数量实现突破,评价群星奖决赛作品以百姓视角讲述中国精神、以传统腔调传递时代心声、以艺术之美展示生活之美。

五是群星奖获奖名单公示引热议,多地媒体集中报道“上榜作品”。


三、舆情点评

群星奖是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于1991年设立,是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星奖的奖励对象都是非专业的基层群众,表演形式不设门槛、适合基层演出,作品创作不限题材、带有浓浓的“时代性”“烟火气”“人情味”。本届群星奖8月至9月进行决赛,其间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与热议。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本届群星奖备受瞩目,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文旅之声等文化和旅游部官方媒体,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湖北日报》《陕西日报》等众多地方媒体纷纷进行集中报道。其中,中国文化报和文旅中国App等文化和旅游领域权威媒体,通过图文、专题、视频、H5、海报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展示群星奖决赛、优秀作品、最新资讯等精彩内容,有效扩大了本届群星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从网民的舆情态度来看,“享受群众文艺成果”“艺术源于民间高于民间”等相关正面言论在舆论场上不断涌出,民众纷纷表示,从决赛作品中感受到了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昂扬活力与灿烂多姿。

本届群星奖亮点纷呈,参赛作品经过层层打磨,人物塑造鲜活有力,普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聚焦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又展现抗疫精神、讴歌建党精神。既体现时代风貌,又彰显了各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汇聚全国群文精英的群星奖,充分展现了群众文艺创作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绽放了新时代、新风貌下的群众文艺魅力。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供稿供图)


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新时代更上层楼


张 影 王 彬


近日,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名单公布,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6个门类共30个作品获奖。这些作品集中呈现了群众文艺创作的累累硕果,为即将到来的党的二十大献礼。

群众文艺创作体现群众创新创造活力,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给予资金扶持、着力打造品牌和培育人才,持续激发群众文艺创作活力,使其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

政策与经费投入支撑创作繁荣

从《“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磅国家政策,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扶持为群众文艺创作筑牢基石。

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市优秀群众文化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北京艺术基金评审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草案)》等政策文件,从制度设计、政府职责、组织实施、品牌培育、人才培养、社会参与等方面,有力保障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

上海成立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将群众文艺创作列入关注的六个板块之一,着力加强对其组织引导和规划,与专业创作同等重视、同步部署,团结、培育、引导广大群文工作者繁荣发展群众文艺。

湖北建立繁荣群众文艺创作长效机制,落实群众文艺创作扶持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繁荣湖北群众文化的意见》《湖北省“十三五”时期群众文艺创作规划》《湖北省繁荣群众文艺“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重点从经费支持、辅导培训、资源整合三方面落实创作帮扶机制。

山东高标准规划群众文艺创演路径,坚持“点线面”立体化推进,在全省层面建立创作演出任务目标考核机制,建立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补贴机制和奖励表彰机制,推动文艺创演工作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新期待。

资金扶持同样为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北京市各级文化和旅游、财政部门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创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保障之中,解决场馆免费开放、活动举办、文艺创作、品牌培育、更新维护、人才培训、数字资源提供等经费需求。同时,还通过文化艺术基金的方式,扶持群众文艺创作和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017年至2022年,全市累计投入2.3亿元,用于群众文艺创作;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开展和保障群众文化活动。

上海于2017年建立了“群众文艺创作孵化机制”专项资金,6年来筹措了1860余万元资金,对优秀群文新作、群星奖入选作品、其他优秀作品、青年人才、创作基地等进行资金扶持。今年,上海刷新成绩,10个作品及团队在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前,都得到过不同程度的专项资金扶持。

发挥群星奖导向作用

2022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要求发挥群星奖等群众文艺评奖导向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秉持人民至上的宗旨,各地以打磨群星奖作品为契机,充分发挥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引领示范作用,紧抓骨干人才培养,锻造群众文艺精品。

2020年至2022年,山东各地共新创群众文艺作品855件,以群星奖为引领,每3年为一个周期,层层遴选和选拔群众文艺精品,在全省开展群众文艺大创演和走进基层大巡演、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等活动,做到了有机制、有举措、有成效。

湖北通过定期培训、规划创作任务、提出创作要求、拓宽培养渠道等措施,培养了一批群文创作队伍,并遴选建立1000支骨干社会文艺团队,组织“点单式”培训,推广“派单式”服务。同时,召开专题创作策划会,有计划抓好节目创编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遴选跟踪打磨20个省级重点扶持项目,积极推出有基础、有潜力、有竞争力的作品。

上海以群星奖选拔作为工作引擎,把青年人才培养作为未来希望,扶持创作基地以点带面,把优秀作品的专家指导作为专业引领,把人民群众的反映作为评判标准,以提高作品质量作为终极目标,针对群星奖的门类,完成创作过程中的人才和作品的孵化。

四川共有7件作品入围本届群星奖决赛,其中,四川巴中就有3件作品入围。近年来,巴中将文艺创作纳入对县区党委、政府的考核范畴,纳入了扶持奖励范畴,深入实施文艺创作“六个一”精品工程,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创演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坚持“全市一盘棋”,探索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创演机制,加强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从全市范围内调集精干力量进行集中攻坚,集合文艺人才,形成既可独立作战又相互协同配合的群众文艺创作氛围。

品牌活动拓宽群众文艺展示舞台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近年来,各地以品牌活动、节庆活动为抓手,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搭舞台建平台,激发群众创作热情。

广东精心打造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同饮一江水”劳动者歌唱大赛、民歌民乐大赛、粤曲私伙局、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等群文活动品牌,实现年年有赛事、月月有活动,为全省群文工作者和群众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

2016年至今,陕西通过举办第十七届群星奖、第八届和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参评第十八届群星奖和第十九届群星奖,不仅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小高潮,更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创作、演出工作中,扩大了群星奖的品牌影响力。

上海的品牌节庆活动对于各门类群文创作起到展示、交流、示范和推广的作用。特别是上海市民文化节,成为全面展示上海群众文化建设成果和市民文化风采的平台,助力众多艺术门类新人新作崭露头角。今年入围群星奖广场舞决赛的作品和团队就是从2020年市民舞蹈创作大赛中脱颖而出的。

新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文化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凝聚共识、增强认同,打造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普惠制为主导的“文化四市”(文化超市、文化集市、文化早市、文化夜市)群众活动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进民族团结。

此外,各地还通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歌会、“村晚”等品牌活动培育乡村文化能人,将群众文艺创作的触角深入基层“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文艺创作有了更扎实的群众基础。


2022年9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36版刊发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刊

其中A02版刊发

艺舆风向标:为时代欢歌,为百姓抒怀》、

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新时代更上层楼

↓ ↓ ↓ ↓ ↓ ↓ ↓ ↓ ↓

2.jpg

责编:陈晓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