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的成功被岛国复制?父亲版《李焕英》,10分钟竟也看哭7次

#头条创作挑战赛#

你多久没放过假?


多久没去过海边?


多久没和家人坐在一起,好好聊会儿天了?


现实的困境花里胡哨。


我们对假期的憧憬却大多一致。


阳光、沙滩、睡到自然醒,嗨到天刚亮……



但Sir猜。


总有一段假期你忘不掉。


不是因为风景多美,玩得多爽。


而是,总会有些人,我们来不及告别。



《晒后假日

Aftersun



首部长片,就让导演夏洛特·威尔斯在全球各大电影节被记住了。


六座奖杯六个提名。


还差点摘下戛纳“金相机”(导演处女作奖)。


导演是第一次拍长片。


故事,也关于她人生的“第一次”。


一对父女。


爸爸叫Calum(保罗·麦斯卡 饰),我们叫他大C。


女儿叫Sophie(弗兰基·科里奥 饰),我们叫她小S。


这是大C第一次带小S在土耳其度假。


两个人别提多嗨。


导演用了两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父女的雀跃。


一个,来回穿插的手持录影镜头。


糊糊的画面里,你会看到爸爸跳了让人尴尬的奇葩舞蹈,女儿在泳池开心得像只青蛙……


观众与角色的墙在颠簸中被打破。


当然也提示你。


画面里尽是欢愉,却总有一个人会藏在相机后面,短暂消失。



另一个,是色调。


拍的是土耳其,不知道的以为在夏威夷——高饱和度色彩反复交融,让人回到还在用柯达全能400胶卷拍海的年代。


是绚烂。


可这绚烂的潜台词,又藏在那泛黄滤镜之中。



父女假日并没有表面那么美好。


甚至有人怀疑。


他俩到底是不是父女?


女儿刚满11岁,她爸也才30出头。


不知情的路人还以为他俩是兄妹。



真·早生贵子。


跟谁生的?


现在,让我们翻开假期的另一面。


抵达酒店的第一天晚上,女儿睡着了,男主偷偷地走到阳台抽烟。


抽烟。


曾经是这个家的“违禁词”。


当看到周围的游客吸烟,小S脱口而出就是吸烟的种种危害。


吸烟会导致癌症 会把焦油吸进肺里

让牙齿变黄 还会让你的眼球脱落



看,习惯还是从她妈那养成的。


与其说这是一次父女旅行,不如说,这是父亲单方面获得喘息的假期。


看桌上放着的诗歌集你就知道,他的脑子里满是浪漫主义。年轻的时候他拥抱自由,到世界各地旅行,参加各种聚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群。


嗑药,出轨,似乎全干过。


你都可以推断——女儿的出现只是一场意外。


浪漫完了,时间过去了。


他惊觉自己已经三十出头,仍没有半点出息。


没钱,没爱,没时间,没盼头……


这个年轻的理想主义之父游戏人生,到头来被现实狠狠蹂躏,脑袋空空如也,前途一片迷茫。


终于。


他想起了住在前妻那的女儿。


女儿的笑容能治愈他吗?能治多少?


他也尝试过向女儿倾诉,但她并不明白大人的烦恼,可能懂得一些,但注意力也都被青春期里的其他新鲜事物吸引了。



疏离感,藏在电影每一帧。


两人住在同一个酒店房间。


却困于两个世界。


小S提起当年爸爸订婚的事情,陷入沉默。


一个在暖黄的卧室看着书,一个在冰冷的卫生间里拆着石膏。


一冷一暖两种色调代表着两人不同的心境。象征隔阂的一堵厚厚的墙将两人狠狠隔开。



来到开阔的室外呢?


两人闹了小别扭的当晚,小S漫不经心的一句话直接凉透了老父亲的心——“没有钱却总是抢着买单”。


即使导演刻意切割了父亲的半张脸。


仔细观察他反复变化的微表情,内心失落依然像吃了shi般溢出屏幕。



注意,这些镜头都是带着“主观性”的。


你应该猜到了。


整个假期,就是一场不自觉的“谎言”。


导演巧妙地埋下了两条叙事线。


美好假期是正叙,记录着回忆里那个泛黄但独特的夏天;


复杂回忆是倒叙,回溯着长大后女儿通过DV机影像,重新认识父亲的过程。


最后,一个连接两人的横摇镜头完成收束。



二十年过去,小S变成大S,成家立业。


她从女性伴侣的身边醒来,不远处传来领养婴儿的啼哭声,脚下是父亲当年在土耳其买下的地毯。


时过境迁,她也成为一个“父亲”。


似乎也遇到了生活的难题。



两段谎言至此闭环:


20年前,父亲自己骗自己,试图通过一次远走弥合父女关系,却不知道两人始终貌合神离。


20年后,身份反转,女儿面对着残存的影像沉思,试图找出年少时所有不解的答案,却发现似乎徒劳。


他们都试图走近对方。


但一个人真的能理解另一个人吗?哪怕是父女?


这是《晒后假日》留给观众的终极问题。


当回忆一步步拼凑完整,我们也对这个问题不断有着新的反思。


小S还记得,小时候问过老爸“11岁生日的他在干嘛”。


对方愣住了,因为“没人记得他11岁的生日”。



父亲放浪,始于对原生家庭急迫的叛离。


逃跑渐渐成了他的习惯。


和意外怀孕的“妻子”结婚时,他逃了;谈了几场恋爱,想过和另一半开咖啡店生活,均无下文……


甚至对女儿。


前面说了,他俩总被误认为“兄妹”,不仅因为父亲长得年轻,他和女儿相处时有意无意地营造着一种严格的平等关系。


“你在成长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和我说,任何事情”。


聊爱情,聊八卦,聊心事……无所不谈。


和泳池边路过的一对父子形成鲜明对比。



但。


11岁的女孩,和31岁的男人,如何做到绝对平等?


他还在逃,跟眼前的女儿保持“安全距离”。


终有一天逃不动了。


越来越压抑的他,做出许多反常行为。


径直走过马路,对鸣笛的大巴车视而不见;用毛巾包裹着整张脸,感受窒息;每次睡觉他都趴着,每次醒来都一脸疲倦……



自我厌恶,他唾弃镜子里的自己。


寻求解脱,他望着飘在空中的滑翔伞宁静得出神。



而对于这一切,女儿后知后觉。


这些场景在小S长大后的视角里才重新拼接起来。


导演用五次频闪的蒙太奇,重现她在假期最后一天的舞会。


那个爸爸与儿时的记忆完全两个人。



小S以为她终于理解了父亲。


走向他,拥抱他。


对方却不为所动。


在影像中坠入深渊,又折返进入通往黑暗的门。


再一次,女儿不懂他为何而逃。



电影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


仅留下一丝线索。


它的英文片名叫《Aftersun》,出自片中父女二人,躺在沙滩晒太阳时的对话。


有时在玩耍的时候 我抬头看天空

如果我能看到太阳

我就会想到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所以 尽管我们其实不在同一个地方

我们就好像在一起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阳”,它让每一个人分享阳光。


同时。


我们越是关注“太阳”,就越容易忽略光照背面的沟壑与褶皱。


这或许才是更大的“公平”。


电影确实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


导演夏洛特·威尔斯,试图通过这部改编自她真实经历的处女作,向父亲传达着自己的情感,也记录下错过的遗憾。


这更是一部“私心”的电影。


她想打破这种公平。


用一种叫做电影的魔术。


将那些逝去的,破碎的,在影像世界里重新变回我们希望的模样。


最后横摇镜头里。


两个从未见过面的人神奇地穿越了时空。


长大后的小S看着相机里的父亲。


回忆里的父亲看着相机里的女儿。


神奇归神奇。


我们都知道两人之间那一大段的空白,意味着什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拜访者Q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