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这么多明星纷纷开始考公考编?

易烊千玺、胡先煦、罗一舟、关晓彤等纷纷考公考编;目前据网曝消息准备上岸的还有鹿晗,肖战,张艺兴等人。为什么明星也开始对考公考编趋之若鹜?

俗话说,备考大树好乘凉。这帮明星疯狂涌入体制追求的无非是一个身份的保障而已,只有自己这个明星的外皮套上了一个体制内的皮,自己才能获得一定量的光环赋能,就像那些资本家、大商人不遗余力也要给自己弄一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格一样,只有套上这层皮,自己才安心。

大家要明白一个概念,这些所谓涌入体制内的明星其实都算不上公务员,更算不上国家干部,因为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不能外出兼职,如果他们是公务员的话,根本就没办法给自己挣那些百万、千万、甚至是上亿的片酬了。讲真,作为一个省厅公务员,我这辈子挣的钱也许都没有人家一年挣得多,也是羡慕这帮明星,当然我也是没那个命了。

当然,如果这些明星要是真的愿意安心在体制内工作,并愿意通过正规考试进入体制内的话,他们也能顺利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就像陈逸菲,人家上岸的过程也好,标准也好,一点毛病也没有,曾经艺人的经历就算上岸前的基层工作经验了。



但像众多明星那样去文工团、话剧院、艺术团之类的,那就是相当于兼职,跟你在外挣钱没什么关系,只要你能符合所在单位的要求,完成相关的表演任务,那对你未来的发展完全不构成影响,甚至熬个几十年之后,没准还能定个级别,混个国家一级演员之类的荣誉。

但是吧,我发现这样的运作实际上是有很大的漏洞的。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演员,艺人,或者更确切的按照当时的称呼,人民艺术家,是属于工人阶级的一份子,表演只是他们的一份工作,跟工人做工没啥区别,挣的也只是所在单位给他们发的工资,这些艺术家有名气不假,但是他们无法把自己的名气确切的变现,这些人通过不断的磨练演技,完成单位要求的任务,获得相应的职称评定,很正常。这既是对其业务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其所作贡献的表彰,无可厚非。

比如1994年,央视花1.7亿拍《三国演义》,演员平均片酬不到150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演员是体制内人,他们的收入只有工资,跟演出的剧目无关,更跟剧集的收入无关。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形式存在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很多艺人受不了自己的名气无法变现,于是开始纷纷走穴,比如一些地方举办一些活动庆典之类的,就喜欢邀请一些明星捧场,这些明星也就获得了不少的收入。这其实是一个灰色地点,单位对这些事情往往睁一眼闭一眼。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情况又发生了变化,那就是流量明星时代的到来,众所周知,流量明星不管能力如何、演技如何、水平如何,其背后都是由资本包装的,这些人通过考试的形势获得相应的职称,进入文工团、话剧院、艺术团,就相当于半条腿迈入了体制内,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既获得了体制外资本力量的支持,又拥有了体制内力量的保护,既能够获得体制外的大钱,又不用收到体制内的监管。

举几个知名的拥有编制的明星吧。

郭德纲,2004年9月,成为中国铁路文工团签约演员。

靳东,2020年11月,评为国家一级演员;2021年,被任命为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

郭敬明,2009年担任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辑(副处级)。

刘昊然,2020年,中国煤矿文工团的编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