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演员不能吃苦,老一辈演员打不动,中国功夫片真的没救了吗?

近日,成龙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感谢学生们为其创作的经典作品纪念海报,引起网友热议。猛然间才发现,成龙已经出道60周年了。而这位一向以“拍戏拼命”著称的享誉国际的功夫巨星,也已经68岁了。

评论区,有人讨论自己最喜爱的成龙作品,或是《红番区》,或是《警察故事》;有人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从小看着成龙的电影长大,如今自己也早已不再少年;更多的人则略感唏嘘,成龙老了,功夫片也没落了。

确实,成龙已经年近70岁,虽然还一直在坚持拍戏,但岁月不饶人,就连他自己都承认:如今拍戏也要用替身了。遥想以前,“替身”是很少会出现在成龙的演绎生涯中,但是人总要服老,有些动作真不是一个“老年人”可以做到的。

有人可能会问,老了就别拍了不行吗?

答:行,也不行。

拍戏本就是一份工作,成龙早已功成名就,更不会为了钱去拍戏,如今的他,一身伤且年龄较大,完全可以不拍戏。但在我看来,他又不得不坚持拍下去。一方面是作为电影人的信念,另一方面就是:他不拍,功夫片真的就可能成为历史了。

一代功夫巨星李连杰,早已皈依佛门,如今在国外过上退休生活,很少拍片;动作演员出身的吴京,如今一头扎进了商业片的海洋;从小习武的王宝强,这些年的作品也多是喜剧为主,动作演员的身份愈加模糊;

洪金宝打不动了;赵文卓虽然也有功夫电影上映,打得也很卖力,却多是一些评分较低的作品,质量堪忧;甄子丹自从《叶问》之后可以说是再无佳作,耗资2亿的转型之作《搜救》上映20余天,票房不足2000万,看来要赔。

一代人创造了功夫片的辉煌,却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有人想打却打不动了,有人能打却也撑不住市场,有人不得不转型另谋出路……老一辈枯木难支,功夫片日渐没落。更重要的是,很有可能“后继无人”。

这不是危言耸听,纵观当下的演艺圈,能称得上“功夫片接班人”的演员有几人?或者说,又有几个年轻演员愿意认真地“打”?

在观众的印象中,成龙是出了名的拍戏敢打敢拼。《A计划》中跳下钟楼;《我是谁》中滑下鹿特丹大楼;《警察故事》中抓着灯柱跳楼……危险动作比比皆是,可以说,成龙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在“玩命”

拍摄《飞鹰计划》时,成龙从高处摔落,胸骨摔裂、移位;拍《龙兄虎弟》,从高处摔落,左耳骨凹陷,伴有脑出血;2001年的《特务迷城》,尾椎软骨受伤……成龙拍戏受的伤,大大小小加起来,100次都不止。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拼命,他的回答很直接:“尽管很危险,但我还会坚持玩命拍戏,坚持玩命冒险,只是为了还原最真实的感觉。”而同样说过类似的话的还有吴京,他曾在一次演讲中强调:“最好的表演是真听,真看,真感觉。”

拍《太极宗师》,打断手指;拍《小李飞刀》,炸伤了眼睛;拍《杀破狼1》,仅仅是和甄子丹的那段在巷子里的45秒打戏,他手臂的同一个位置四次受伤;拍《男儿本色》,韧带断裂……受伤似乎是家常便饭。

有人曾开玩笑地跟吴京说:“你那场打戏实在是太精彩了,满眼的仇恨呐!”吴京回道:“兄弟,那是真疼。”确实疼,但是对于功夫演员来说,破皮、扭伤、肿胀、充血,根本不叫事儿,只要还能打,就不叫受伤。

敬业,功夫片的成功大都要求演员敢打敢拼能吃苦。

而如今,演员手上破个皮贴个创可贴都叫受伤,都要大肆宣传自己多么敬业;有多演员,拍动作戏用替身,吊威亚用替身,就连拍个跑步的背影都要用替身,以至于某位演员偶尔一次亲自拍打戏时,竟然还有很多粉丝予以称赞。

还有的演员,动不动就抠图,事后还给自己找一堆理由;拍动作戏都不用上场了,替身飞来飞去电脑合成,自己只要上来喘两口气就行,旁边还有人高喊“辛苦了”;动作打斗部分都让替身给演了,你辛苦个什么?

以前的演员,那真是拿命在拍戏。但如今的演员,或者说“艺人”,受点小伤就在那吱哇乱叫,极其夸张。不得不说,你用现在一些演员的这种“破皮算受伤”的标准去衡量成龙的话,那我估计他受了一万次伤都不止。

所以,如此一群娇气、不敬业的演员,你能指望他们拍出多好的功夫片?又何谈什么“功夫片继承人”?功夫片能不没落吗?

当然,功夫片的没落也不能全怪演员。功夫片的成功需要演员有敢打敢拼的敬业精神,但同样也需要得到市场和资本的青睐。没人投钱,就没人拍;有人投钱,却没人愿意认真拍,观众对功夫片也就越来越失望,自然市场就越来越小。

所以,功夫片的没落也离不开资本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以及粉丝的吹捧放纵。试想,如果投钱的人和支持的人对演员提高要求,不敬业演员们又怎么会愈加自欺欺人,乃至肆无忌惮?功夫片又怎么会没落至此?

可如今,市场对演员的要求可谓是越来越低,别说让演员真打真摔了,就连关于“背台词、配音”这么基础的事都能吵上热搜。抠图、用替身、用特效,轻轻松松就能名利双收,还有资本和粉丝追捧,又何必去伤筋动骨?

年轻演员不愿意打,老一辈演员打不动了,曾经风靡全球的中国功夫片真的没救了吗?我不想下这个定论,也不愿意去悲观地看待功夫片的没落。

只希望未来能多出现几个如成龙、吴京般认真拍戏的好演员,少一些吃不了苦,不认真、不负责、不敬业的“假演员”。同时,也希望市场能给功夫片多一些机会。别总拍那些连个穷人都演不好,或者是抽着雪茄打仗的“神剧”。

当然,如果能有人打出功夫片的“第二春”,那就再好不过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