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播肖晓琳:退休仅5个月后去世,临终前25字遗言让人泪目

前言

肖晓琳是央视著名主持人,也是公认的才女。

她创立的法制栏目《今日说法》,至今仍是央视的王牌栏目,收视率与观众满意度长期以来都是专题类的第一名。

肖晓琳被称为“铁面美人”,她的主持风格独树一帜,她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深度都很高,所以她虽然长相普通,但是仍然能在美女如云的央视站稳脚跟,无人可替代。

她喜欢挑战,具有超前的开拓创新精神,她所主持、负责的每个栏目几乎都是全新的,而且内容跨度都很大。

但她从未在挑战面前退却,而是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实现了每一次转变,得到了业内同行和广大观众的认可。

她为电视节目奋斗了一辈子,放弃了家庭也忽略了自己的身体。

她55岁退休准备好好享受生活时,却不幸查出了重病,最终客死他乡,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01

1962年,肖晓琳出生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母都是湖南大学的老师,肖晓琳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肖晓琳的家里到处都是书,吃完晚饭后,一家人的娱乐活动就是一人抱着一本书看,所以肖晓琳小小年纪就已经饱读诗书了。

从小学开始,肖晓琳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在学习上从来不用父母操心。

同时她性格开朗,十分喜欢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唱歌跳舞都不在话下,真的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

那个时候肖晓琳就是所有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总是用肖晓琳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跟着人家肖晓琳学学,你看人家样样都那么优秀,以后长大了当个老师肯定很有出息。”

可是肖晓琳后来的选择却令大家都跌破了眼镜。

上初中时,肖晓琳忽然喜欢上了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甚至一度为此耽误了学习。

妈妈批评她,不应该在这些没用的东西上花这么多时间,可是肖晓琳却有自己的想法。

她说:“妈妈,我不认为这是没用的事,我以后想当一名播音员(那时候还没有主持人),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准备。”

妈妈十分诧异地说:“你怎么能去干那种职业,你以后应该跟我和你爸一样,当一个大学老师,又体面又是铁饭碗。”

肖晓琳并不认可父母的安排,她是个有主见的孩子,有了目标就一定要去实现它,不怕苦也不怕累。

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她总要腾出时间来练习自己的普通话,改正自己的湖南方言,渐渐地她的普通话已经能和广播中的播音员媲美了。

1977年,才15岁的肖晓琳参加了高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系。

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肖晓琳的成绩太好了,报考志愿时高考办的一位老师觉得太可惜了,冒着违纪的风险劝她改专业,可是肖晓琳却拒绝了。

虽然父母十分反对,但是他们也知道女儿的脾气,只好让她去了北京,

但是他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毕业后必须回湖南,肖晓琳满口答应了。

大学毕业后,肖晓琳听话地回到了湖南,但是她拒绝了父母给她安排的教师工作,执意进了长沙市广播站,成了一名播音员。

这个时候,所有曾经看好肖晓琳的那些亲戚朋友,全都变了脸,他们表面上说“当播音员也挺好的”,其实背地里都在笑话她。

“你看看这个肖晓琳,小时候学习那么好有什么用,长大了还不是当个大喇叭,真是给她父母丢人。”

肖晓琳不是不知道亲戚朋友的议论,但她不在乎这些,只要能做上自己喜欢的工作,她就开心。

正在此时,到了结婚年龄的肖晓琳,也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02

大学四年里,肖晓琳都忙着学习和实习,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于是参加工作以后,父母就开始为她张罗起了婚事,可是没想到处处受挫。

原本肖晓琳的家境是可以嫁得很好的,可是很多人一听肖晓琳的职业就退缩了,觉得不太靠谱,还不如一个工厂工人。

这个时候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肖晓琳后来的丈夫,两个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一直都很欣赏肖晓琳的独立有主见和积极向上,看到肖晓琳回来了就主动追求起了她。

但是他的条件并不算好,工作也很普通,父母并不同意这门婚事。

可是肖晓琳执意要嫁给他,她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丈夫,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没有错。

父母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两个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房也十分简陋,但是丈夫对她很好,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

肖晓琳的性格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好,在广播站她总是力求每一次播音的完美,

所以她总是提前好几个小时开始准备,把要播音的稿子背的滚瓜烂熟,所以4年的播音工作她都完成的非常好,同时她努力上进的精神也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赞扬。

但是这些秀有的背后都是丈夫无私的付出,他们结婚后不久就生了儿子,但是肖晓琳放不下工作,儿子就只能让丈夫来带。

每天天还不亮肖晓琳就走了,丈夫就给儿子做好早饭,再把他叫醒吃饭,然后送他去幼儿园。

晚上下了班丈夫去接着儿子,在买菜回家做饭,辅导他的功课,而肖晓琳时常深夜才回家,每次回去时儿子都已经睡了,肖晓琳就轻轻的亲亲儿子的小脸。

肖晓琳以为丈夫会抱怨,可是他并没有,反而不管多晚都要等着肖晓琳回家,给她打水洗脚。

肖晓琳很内疚地说:“你辛苦了。”

丈夫笑笑说:“这有什么,你工作忙我就多干点,这不是应该的嘛,你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就行了,其他的不用担心。”

肖晓琳为自己选对了人而高兴,在丈夫的支持下她的工作越来越好。

1985年,长沙电视台成立,肖晓琳因为工作优秀而被选为了第一批主持人,这下她更忙了。

因为没有当过主持人,肖晓琳不得不努力学习怎么当一名主持人,别人主持时她就站在旁边学习,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不久之后肖晓琳就正式的登上了主持台,稳扎稳打的完成了第一次主持,顺利的从播音员转型为一名主持人。

她风格亲切又稳健,不久之后就成了湖南当地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原来那些看不起她工作的亲戚朋友也对她刮目相看。

可是肖晓琳对自己却并不满意,干得越久她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她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舍家弃子。

03

1987年,肖晓琳决定暂停工作,考研深造,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

这意味着她不得不和丈夫孩子两地分居了,肖晓琳本以为丈夫会反对,可是没想到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她。

丈夫说:“你有自己的追求,能一直努力向上,这是我想做而不敢做的,我会带好儿子的,你去吧,照顾好自己。”

肖晓琳眼圈红了:“我一定尽快在北京扎根,然后把你和儿子都接来,我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了。”

来到北京后,肖晓琳学习十分努力,第二年就被调进了中央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和制片人,主持了社会焦点节目《观察与思考》。

这一年丈夫和儿子也来到了北京,他们终于团圆了。

此后肖晓琳一直主持普法类节目,她的主持风格严峻又亲民,总是能站在观众的角度提出问题,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肖晓琳在央视也站稳了脚跟,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她也终于能轻松一点,可是肖晓琳对自己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她觉得国内的电视制作水平还是太低,她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实现。

于是在33岁这一年,肖晓琳决定再次深造,这次是出国。

1995年,肖晓琳准备赴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新闻系学习,这一次,丈夫没有像以往一样支持她。

丈夫说:“你都已经33岁了,事业也稳定了,干嘛还这么拼呢?多些时间休息不好吗?”

可是肖晓琳说:“我追求的从来都不是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这样我早就做到了,我希望能做出更好的节目来给观众,不让我去的话我恐怕饭也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

丈夫知道改变不了什么,只好答应了。

肖晓琳这一去就是2年,回国后她就开始担任央视法制节目《社会经纬》主持人,后来又主持了《焦点访谈》和《半边天》节目。

1999年,她利用自己在国外学来的经验,制作了全新的法制类节目《今日说法》,用一种新颖的“说法”形式来进行“普法”宣传,并且大胆启用了新人撒贝宁。

因为是全新的节目,肖晓琳既是制片人又是主持人,工作更忙了,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一天连口水都喝不上。

丈夫十分担心她的身体,总是提醒她一定要注意吃饭,多休息,可是她怎么听得进去呢?

她肩上的责任太重了,《今日说法》是央视第一档全日播的节目,虽然一开始只有15分钟的节目,但要把一个案子讲述清楚,吸引住观众的目光,最后再进行普法,背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在肖晓琳的努力之下,《今日说法》的收视率越来越好,很多观众从这个节目中了解到了更多法律知识。

2002年,《今日说法》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的称号,央视也将节目的时间增加到了20分钟,后来又到了30分钟,这是对肖晓琳最大的认可。

后来,肖晓琳又创办了《讲述》这个节目,也成为了央视十套的标志性节目。

但是此时肖晓琳的身体却出现了问题。

04

肖晓琳的儿子长大后,就去了美国读书,肖晓琳年纪也大了,逐渐退到了幕后工作。

工作一下不忙了,家里的事业少了,肖晓琳才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

她发现自己的食欲越来越差,经常吃不下饭没胃口,而且腰也经常疼痛,还有些贫血,如果长时间蹲着或者坐着,站起来时就会眩晕。

肖晓琳认为自己可能真的是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丈夫也说:“要不你就早点退休吧,现在儿子也结婚了,咱们也清闲了,不如多点时间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享受一下生活,也养养身体。”

肖晓琳还是很舍不得自己的工作,但是她知道自己亏欠丈夫太多了,看着丈夫头上的白发,她决定为丈夫牺牲一次。

2017年,肖晓琳正式办理了退休,这一年她才55岁。

她从事主持行业30多年,开拓创新了一个又一个的节目。

让观众们爱看的同时又能从中学习到知识,同时又为推动法治建设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更是一名优秀的普法者,她无愧于自己手中的话筒也对得起每一位观众的支持。

此时退休,也算是事业圆满,光荣退休了,肖晓琳憧憬着以后的美好生活:她可能会去带带孙子,也有可能再去学点什么,当然这次是和丈夫一起,他们再也不要分开了。

可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

退休后肖晓琳在丈夫的建议下,先去做了一次全身的体检。

丈夫说:“你这些年这么拼命工作,身体肯定有很多毛病,咱们统统检查一遍,哪有问题我就好好地给你调理好。”

肖晓琳还笑丈夫想太多:“我哪有什么问题啊,我身体好着呢,那都是些老了该有的毛病,不用管。”

可是检查报告出来后,肖晓琳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医生给肖晓琳的丈夫打了个电话,让他自己去医院拿检查结果,当时丈夫的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有大问题。

他赶忙去了医院,医生把检查报告拿给他,脸色阴沉地说:“希望你听到结果能挺住,你太太这个病,已经是直肠癌晚期了。”

丈夫觉得难以置信:“不可能,她身体没什么问题啊,怎么可能得癌症呢?是不是弄错了?”

医生摇摇头说:“没有错,这个病早期确实没什么症状,基本上一查出来就是晚期,而且已经转移了。”

丈夫的眼泪流了下来,腿都软了,他哭着说:“大夫,你一定要救救她,花多少钱都行,一定要治好她。”

可是大夫表示: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了,回去让她过好最后的日子吧。

丈夫不信,他又带着肖晓琳换了好几家医院检查,结果让他们绝望了。

05

没有一家医院能治,都说治不了了。

肖晓琳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她看着疲惫的丈夫,安慰他说:“咱不治了,我这一辈子也活够了,这辈子有你,我知足了。”

丈夫无言地摇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第一次感觉到如此无助,他希望为妻子做点什么,可是他却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他想到了儿子那边,决定带着妻子去美国试一试,国内治不了,说不定国外医术先进,哪怕有一丝希望他也不能放弃,于是他们坐飞机去了美国。

儿子和儿媳也到处去给妈妈找医院,问医生,可是因为发现得太晚了,已经无力回天了。

最后的日子里,肖晓琳的身体已经虚脱了,连回国都回不了了,最终在美国去世了。

客死他乡,十分悲凉。

她去世后,丈夫没有再娶,怀着对她的思念留在了美国,永远陪伴着她。

临终前,肖晓琳拉着儿子儿媳的手说:“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肖晓琳才明白了人生最大的意义,带着无尽的悔恨走了。

曾经她以为,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享受生活陪伴家人那些都可以等到以后再说。

现在她才知道,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她希望用自己这个例子来警醒那些牺牲健康工作赚钱的人,身体健康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肖晓琳的一生都在做对社会有用的事,她的去世十分可惜,也令人感怀。

不管是谁,什么岗位,都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一切追悔莫及时才后知后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