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总裁一心想做我的狗!这就是让人心动的BDSM吗?

#Hello,我是童小羊,用最社恐的视角带你看最开放的世界


误打误撞下在某瓣上看到了一部岛国「恋爱喜剧」

剧情题材喜闻乐见,并让人不禁多看了几眼

剧情的具体迈向了「BDSM」——

《这个男人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

图片来自网络

剧情讲述了霸道总裁实际上是「抖M」

爱上了腹黑「抖S」女职员并想做她奴隶的故事

如果说《五十度灰》是教科书式的亚文化影片

那么《这个男人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可以说是「另类版《五十度灰》」

全局以另一种方式将亚文化,将小众的性偏好推到大众视野

也可以说是很多人建立对BDSM第一印象的影片

图片来自网络

那BDSM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

剧中的场景,贴近真实的BDSM吗?

一起来深度解读一下


BDSM的外衣下,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式的性骚扰


故事的开头和狗血恋爱喜剧没什么不同

社畜女主喝酒时吐槽自己领导

哀叹公司没研发出专门的药来挽救自己心爱的狗

毫不意外地被「霸道总裁」男主听到

剧本的要求,「总裁」的嘲讽,必然导致男女主互相口吐芬芳

最后以女主故意绊倒男主作为收场

俗套的剧情在一句「从今以后,请让我做你的狗」

正式拉开这转折的序幕


图片来自网络


后续的一系列动作

「在办公室里,社长捧住了佐藤的脚」

「尾随苦等被当作跟踪狂」

「已点名打扫为由,拉近关系」

剧情设定上实际两人在「抖S」与「抖M」上都有些名不副实

看似男主臣服女主,不断跪舔女主

实际上女主是被男主一步步培养成了自己的专属S


图片来自网络

BDSM中的知情同意,并不仅限于受虐方

BDSM这四个字母中,其实有三个组合:

BD:bondage & discipline 捆绑与调教

SM:sadism & masochism 施虐与受虐

DS:dominance & submission 支配与臣服

按照常见的角色划分有S(施虐方)、M(受虐方)、dom(支配方)和sub(臣服方)

其中SM指的是身体上的施虐与受虐,而DS指的是精神上的支配与臣服

图片来自网络

从剧情中来看,两人的关系,社长是「弱势」的,因为他希望被凌辱、被殴打、被践踏

但在现实中的权力关系来看

男主是「强势」的老板

女主是员工,本质上很难拒绝「老板」的要求

这其实,已经违背了BDSM的基本原则

图片来自网络

BDSM爱好者们普遍认可的原则有两个:

SSC:safe, sane and consensual 安全、理智、知情同意

RACK:risk-aware consensual kink 共知风险的知情同意情趣实践

相对于SSC,RACK承认了BDSM行为中可能会造成风险,很难达到绝对安全。

两个原则中,都强调了consensual(知情同意)


图片来自网络

那其实剧情到这里

当作下饭剧情看已然足够

但是其中关于很多BDSM的部分还是需要正确看到的


那BDSM真的是「变态行为」吗?

其实不是的

首先,要知道其实BDSM爱好者在现实人群中的比例并不低


上世纪六十年代,《金赛性学报告》就显示

有22%的男性和12%的女性对虐恋类的故事剧情有过性唤起的反应


198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大学城的调查结果显示,约10%的人有过虐恋经历


2018年,美国心理学家Justin J. Lehmiller对4175人做了性幻想相关研究,有六成以上受访者表示自己有过SM类的性幻想


在现实中,BDSM通常是伴侣床笫之间的小情趣;

亦或者是在达成良好约定下,进行的约定行为;

即使是沉浸式的主奴关系,也是在双方友好协商的基础下,有了完备约定之后才能进行的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

在传统精神分析理论上认为

BDSM是因为童年遭到「虐待」「压迫」后造成的某种人格缺陷

就像剧中的社长那样,身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物,也时常对自己充满怀疑


目前的研究显示

BDSM爱好者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的概率都要比非爱好者低

而且人格上还显示更高的外倾型、责任心、开放性和自主的幸福感

图片来自网络

2006年,新西兰心理学家 Pamela Connolly 研究发现,对比BDSM爱好者和非爱好者,BDSM人群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PTSD、妄想等心理问题。


2013年,蒂尔堡大学研究团队对比了902位BDSM爱好者和434位非BDSM爱好者,结果发现,BDSM爱好者神经过敏(neurotic)的程度更低,对于“被拒绝”更不敏感,性格上更外向,做事情更尽职尽责。


由此可以看出,BDSM行为本身并不会影响心理健康

它只是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并非由于虐待或者无法完成「正常」的性行为导致的疾病

2013年更新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以及2018年更新的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中,都已经将BDSM去病化,认为BDSM本身是没有危害的

但这也不意味着BDSM就不会带来心理问题


公布自己BDSM爱好者身份后,常常会陷入对自己是否“正常”的怀疑,是非常普遍的

很多人认为自己对BDSM的喜好影响了自己非BDSM的亲密关系

再加上来自周边人歧视的恐惧,很容易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本身BDSM并不影响心理健康,真正影响的是不正确的认知和误导

错误的认知加之本身社会道德环境下的误解,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最后

BDSM不害人,害人的是「歧视」「偏见」「错误认知」


好看的人都「点赞」「关注」了,你还等什么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