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过林青霞,演不过张曼玉,未婚生子的她却活成了传奇…

几天前,华语影坛迎来一位三封影后。


距离她上一次拿金马影后,已过去36年。



这方领奖台,她46年踏过20余次,笑意盈盈,难逢敌手。


她哽咽地说:“我真的很怕电影会被小荧幕取代,我希望电影永远、永远地存在。”


面对镜头,69岁的她优雅从容,温润得体。


岁月催人老,可好像唯独偏爱她,在她的身上不见半分蹉跎。



就是这么一个女人,让成龙叫她“大姐”。


罗大佑、李宗盛视她为女神,将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了她。


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很少人记得她了。


张艾嘉。


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一身反骨,意气风发


常有人问,张艾嘉是什么级别的存在?


借用小S的一句形容,“张艾嘉是所有女人都想活成的样子。”



别看现在的张姐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年轻时的她也是个叛逆的“飞女”。


生于动荡的五十年代,她恣意得像匹脱缰的野马,天地这么大,哪里都是她的草原。


张妈妈看了,一个头两个大,索性中学时把她送到国外读书。


出人头地不敢想,习得半分优雅内敛便是最大期望。



张艾嘉面上不显,到了国外原形毕露,撒开了腿,直接宣告:姐彻底叛逆!


十个手指头戴满了戒指,又换上了性感火辣的超短裙。


姐的风格,咱也不敢问,欣赏就对了。



她天生爱自由爱浪漫,有着永远对一切事物好奇的探索心。


当时的国外正值嬉皮士文化兴起,张艾嘉和朋友们喝酒行乐,参加派对,人家游行她也凑热闹,举着牌子大喊“Make love,not war ”。



张妈妈一看还得了,更崩溃了,剪掉她的超短裙,勒令她回国。



她倒是没怎么反抗,只是终于知道:要穿喜欢的衣服,就要自己赚钱。


直到19岁那年,一身的反骨终于爆发,她不顾反对,一头扎进了演艺圈。


闪亮叛逆的少女时代结束,属于张艾嘉的传奇人生,正式拉开帷幕。


一路封神,大杀四方


一开始进入演艺圈,大家都不当回事:大小姐逐梦嘛,图个新鲜。


美貌,她比不过林青霞;演技,逊色于张曼玉。



在群芳争艳、神仙打架的七八十年代,她实在叫不上名号。


幸运的是,她签约的演艺公司是著名的嘉禾,算起来,她还是成龙同公司的师姐。


天赋高,资源又好,东风一吹,便乘势而上。


第一年,她就作为女主角出演了电影《龙虎金刚》,四年后,又凭借出演琼瑶的《碧云天》拿下了金马最佳女配。



自此张艾嘉跻身一流,与林青霞、林凤娇并称为“第一代琼女郎”。


这下,没人再敢说张艾嘉只是玩玩而已。


她与男神恋爱,又与各路名导编剧在戏外结交成好友,一时风头无两。


尤其是奖,多到家里摆不下。


《阿郎的故事》里她搭档周润发,刷新了当年香港文艺片的卖座纪录。



她目睹心爱之人在比赛中倒在终点线上,爆发时的演技,看得人痛苦和心碎。


《山河故人》与小39岁的董子健谈忘年恋,却演出了少女般心动的感觉,让人知道原来老去并不可怕。



《地久天长》饰演照顾绝症爱子的单亲妈妈,细腻又自然的演技,又骗走了众人的眼泪。



张艾嘉的演技,并不大开大合,而是埋在生活里的一颗种子。


待春雨一拂,便破土而出,润物细无声。


她一路封神,大杀四方,总获奖提名次数是华语影片女演员中的第一。



那时的奖项含金量,可不是现在这些水奖可以相提并论的。


人人说她天赐好机遇,入行不到十年,就已经达到别人一辈子不敢妄想的巅峰。



可同事、好友更懂她的不易,业内评价她:“她很疯,一旦做起工作来,一定以进医院为结束点。”


有多疯?


在演艺事业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张艾嘉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宣布转去做幕后。


众人一看,纷纷傻眼了:姐,你又想干嘛?!


文艺女神,笑看苦痛


讲真的,张艾嘉惯会自讨苦吃。


她当导演并不顺利,1981年的处女作《旧梦不须记》,就以惨烈扑街的票房收尾。



但这女子,没有一天是服气的。


不久后她重振旗鼓,集结了一批当时心怀理想的导演,拍摄了一部单元剧《十一个女人》。



其中,就有后来名声大噪的名导杨德昌。


这部剧,既不浪漫也不轻松,只是赤裸裸地揭露了女性现实的一生。


但意外的,这样的转变,却直接推动了新浪潮电影的成型。



黄霑赞她是新女性,更夸她是“台湾娱乐圈教母。”


五年后,张艾嘉自导自演的《最爱》拿下双料影后,好评如潮。


她偏爱文艺片,《念念》、《相爱相亲》、《20 30 40》里,总能看到关于女性感性、细腻且富有层次的一面。


但所有人都知道,文艺片难懂又不赚钱,同频的人,少有。


张艾嘉的爱与坚持,注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那时,华语影片叫座的是《英雄本色》式的男性荷尔蒙,女性导演往往不被市场待见,生存环境极其狭小。


《念念》刚上映,对打的是《速度与激情》,前者票房1000万,后者24亿,输得一败涂地。


但她笑笑,既然放手去做,是好是坏,都认。


许知远有句形容她的话,极准:“她从来没有被鲜明地‘符号化’,她是每个时代的介入者。”


香港的新浪潮和台湾的文艺片,都有她的身影。


轻盈地来,洒脱地去,徒留佳话。


才子佳人,绯闻缠身


“不可一日无恋爱。”


年轻时张艾嘉就因为“男朋友太多”让张妈妈担心,成名后她亦未曾收起过对恋爱的向往。


每当她的情感生活出现新话题,必定刊登在娱乐版头条。


25岁,事业刚绽放,张姐平地惊雷:拜,结婚去了~


第一任丈夫刘幼林比她大16岁,两人的婚姻仅维持了6年。



她坦承:第一次结婚太早了,还没有准备好做人家太太就答应了,连累了人家。


年近30,她遇到了金曲才子罗大佑。



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生无数,他写歌,她来唱,好不浪漫。


他把自己歌手生涯里的“第一次”给了张艾嘉,没错,就是那首经典的《童年》。


童年音乐:罗大佑 - 2015浙江卫视跨年演唱会


谁都说她好命,总和才子谈恋爱,但才子的敏感与多愁,总是耗人的。


一年后两人分开,张艾嘉说:“他们没有看到我被才子折腾死的时候。”



她虽爱才子,但像她这般有故事的女人,何尝不是才子的最爱。


很快,她又遇到了一个乐坛新星,她叫他“小李”。



李宗盛进入滚石后的第一张唱片,就是张艾嘉的《忙与盲》。


绯闻渐起,大家议论得热火朝天,她哈哈大笑:“关于我们的故事,他们统统都猜错。”


次年,李宗盛为她创作了那首著名的《爱的代价》。


爱的代价音乐:张艾嘉


他说:“我写这首歌的时候,是想着你写的,想着你为什么嫁给别人了。”


演唱会的时候,她俏皮问道:“小李,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李宗盛不答,眼眶湿润地唱起歌。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才子佳人的故事告一段落,她又被卷进了更大的风波中。


飞得太高,总要折翅


唱着那首《爱的代价》时,张艾嘉四面楚歌,恶评几乎将她淹没。


37岁,张艾嘉被曝未婚生子。


众人皆惊,打破头都要问:孩子父亲是谁??


1991年,张艾嘉宣布与王靖雄结婚,真相水落石出。



可王此前是有妇之夫,这段恋情被千夫所指,所有的矛头对准了她。


指责她全数吞下,并向原配致歉。



张扬了前半生的张艾嘉,飞得太高,所以折翅时也最痛。


2000年,儿子奥斯卡被绑架,赎金2000万。


绑匪威胁她,“敢报警就撕票”,这辈子,她第一次慌了。


整整七天她没合过眼,一边若无其事地出席活动,一边与绑匪周旋。


第七天,她暗中联系的警察终于定位到绑匪位置,离她家仅有150米。


警察从密闭的行李箱中救出奥斯卡后,还在房间里搜出枪支、冥纸和蜡烛。


回家后的奥斯卡留下了巨大心理阴影,患上了自闭症,张艾嘉用了三年才治好儿子。



可经此一事后,她变了,不再风风火火,烈火烹油。


有后生夸她总是云淡风轻的智慧模样,她摇摇头:“哪有的事,一代代生命的沉重压在我们身上,你想那要脱多少层皮?


她只是突然明白,总有些生命的沉重,在某个时候是能被轻描淡写的。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同时代的女神们,皮相褪色后要么息影结婚,要么退居二线,周围那些已经攀顶的好友也都享福去了。


唯有她,一身倔劲儿,仍旧活跃在一线,跳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停拉长自己的艺术生命。



许知远问她:你会不会觉得你们这代人在舞台上太久了?


她想都没想:不会。


20岁轰轰烈烈,30岁浓墨重彩,40岁时沉静平和、50岁时忠于自我。


60岁的她,仍在书写传奇。


她将每一天都活得彻底,尽兴而归,让自己潇洒无愧走一生。


于她而言,年龄从来不是示弱的工具,而是前进的武器。


所以这一路累啊,伤啊,跌倒啊,都没关系。



奔跑着的人,会听到时间的风声。


每分每秒,都够本。

图片来源 / 网络

责任编辑 / 钮祜禄桑

编辑 / 鸭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