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三十年前的月光

正在播出的电视剧《风吹半夏》,除了剧情、表演等等看点之外,还有一个看点,而这个看点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追怀。

《风吹半夏》根据阿耐小说改编,讲述民营企业的“野蛮生长”,以及民营企业家泥沙俱下的发家史。以其对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描述,以及对商业海盗时期的客观评判,得到了观众的肯定。故事背景放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个年代,敢于四处出击,明确地把“赚钱”当做目标的,是最先感受到时代变化的人,也是最先利用规则的缝隙,在灰色地带博弈的人。这个时代不完美,这些人也充满瑕疵,但只有真实展现这种不完美,才是最好的记录,也是最好的追念。毕竟,人吃了十个大饼才饱,不能仅仅归功于第十个大饼,也要考虑到前面那九个或许很难下咽的饼子。

图源:豆瓣

既然要真实展现,服化道的任务也就非常繁重。要找到旧日的服装用具,要考证当时的流行文化,要给足年代感,才能让故事和主题更显自然。所以,在《风吹半夏》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九十年代的物品,比如那种港风装扮,牛仔服、大垫肩的衣服、头箍,以及看起来像是尼龙制品的毛衣。

服装之外,流行文化也是时代感的重要一环。在《风吹半夏》里,出现了许多金曲,例如童安格的《忘不了》、李翊君的《萍聚》、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Beyond的《海阔天空》,等等。这些歌出现的时机,经过了认真考证,既符合剧情时间线,也和剧情环环相扣,成为烘托人物命运和内心情绪的法宝。

这不是影视剧第一次还原九十年代,也不是赵丽颖第一次出现在九十年代。赵丽颖曾出演过韩寒电影《乘风破浪》,那个故事,也是以九十年代为背景,在《乘风破浪》里,不但出现了九十年代的服装、发型,传呼机,传呼机甚至还扮演了人物命运转变中的重要角色,还出现了九十年代的卡拉OK歌厅,台球厅。和这一切相配的,也是九十年代的时代金曲,比如那首《在雨中》。

再往前,还有2010年后大量出现的青春片,这些青春片的故事,也多半发生在1990年代,为了还原时代气氛,也会刻意用服装、道具、场景、声音进行强调。女生宿舍里的《阮玲玉》海报、游戏机、BP机、电台热线节目,乃至剧中人的发型衣衫鞋帽,都在撩拨怀旧情绪。在某部电影中露面的那种罐装啤酒,内地已经无缘得见,剧组干脆专程去香港购买。

1990年代,为什么这么重要?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还原?为什么要一次次讲述,一次次还原,大概因为,1990年代,是我们今天这一切的起点,如果要考虑因果关系,2022年的果,在1990年就种下了因。1990年代的人,受时代影响最大也最明显,他们从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转向一个务实的、商业的、喧闹的、充满变动的时代,而且,是首当其冲第一拨。

1990年代,也因此特别让人惆怅,因为,它不是一段平顺时光中的一段,而是一个逐渐进阶、逐渐发生剧烈变化的年代的开端。它不只在物理上不可逆,在心理上也不可逆,当我们回望1990年代,所感受到的,绝不只是张爱玲遥望三十年前月亮时那种纯真的、唯美的怅惘,而是乾坤大挪移,是呼啸着的、嚎叫着的时代列车的无法回头。

而我们并不能长久驻足,只有一边追念,一边继续往前走,直到下一个十年,下一个三十年。今天那种新鲜的月光,或许也有一种呼啸着的诗意和怅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