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量国家综合实力时,体育运动逐渐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

以体育类型为主:新时代迸发新力量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在衡量国家综合实力时,体育实力的强弱是一个重要体现,建设体育强国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面。

体育电影以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等为题材,展现体育运动的魅力,通过体育运动的影视化表达,展现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带给人乐观向上、不怕失败的精神力量,因此体育电影一直以来保持旺盛生命力。

在世纪之交,中国电影史上体育片的创作并不突出,体育类型创作的乏味逻辑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类型的优化升级,新主流电影在体育的类型化创作上也有明显的突破。

020年,体育题材的新主流电影《夺冠》横空问世,斩获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

体育类型电影要在真实事件与虚构的故事中找到平衡点,学者陈旭光评论:“艺术表现上混合虚构与纪实,跨越历史与当下,有着含蓄蕴籍的主题意蕴表达。”

《夺冠》是体育电影类型化的一部成功代表,既有坚守亦有突破,不同于传统体育题材电影,也有别于传统传记片。《夺冠》可以看作是一部以体育类型为主打,融合了名人传记、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多重的类型。

在传承方面,《夺冠》传承了体育题材电影中的既定模式,在影片中用大部分镜头表现了艰苦的训练场面、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激发观众深层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突破方面,《夺冠》借鉴类型片创作经验,不仅是体育赛况的呈现,还有人物情绪上的波动上一波三折,使影片节奏富有张力,除此之外,影片更大的突破在于形式和语态上:

第一,在视角方面,影片突破以往体育类型影片单人视角的局限,将40年的时空融入叙事,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给人民观念上的影响。

第二,在主题方面,首先影片在彰显女排精神的同时,更多讨论了女排精神在当下时代的困惑,探讨当今时代女排精神将如何发扬和传承。

其次,影片突破了体育类型彰显运动员个人奋斗和集体精神的固有的主题模式,更多地注入时代的反思,传达出爱好体育必须结合自身爱好,追求身心和谐,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文化理念。

第三,主旋律影片融入国际视野,影片中展现中国女排与外国的比赛外,还不时穿插外国运动员的视点,当中外文化发生碰撞时,无疑会激起中国观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夺冠》在进行类型化风格尝试的同时,更难能可贵地反思了“女排精神”,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突破常规体育类型的叙事窠臼,开拓创作的新思路。

“女排精神”曾经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的今天,这种精神同样鼓舞人心,影片在传递一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一种信仰的力量,那些使一代人振奋的面孔会跨越岁月的沟壑历久弥新。

除了表现“女排精神”的《夺冠》,同样也有表达“登山精神”的《攀登者》,登山题材是一种贴合当下年轻人和大众文化的新尝试,登山题材作为体育类型的一种亚类型,影片中表现出人类对极限的追求,赞扬了人类的冒险精神和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登山题材将探险为表达主题,并且将户外作为视觉景观的重要图例,以及将个体所感受到的极限生命经历、文化体验作为展现内容”。

影片类型化特征明显。情节设置上,影片从外国人质疑中国的登顶记录开始,不服输的中国人重新登顶证明自己。在登山过程中,主人公又面对雪崩、冰裂缝、大风暴、冰塔塌裂等一系列困难,最终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战胜极寒环境,登上峰顶。

一波三折,最后以大团圆结尾;视觉营造上,运用航拍、大景别等镜头、快节奏的剪辑以及用特效创造出的雪山环境和雪灾的奇观化景象,营造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影片将登山题材与主旋律结合,将中国历史上一段鲜有人知的历史搬上银幕,彰显了中国人一贯的奋斗精神,通过外国人对中国登顶记录的从不信任到最后的认可的转变,隐晦地传达出中国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显著增强,唤起观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旋律+体育类型的融合为新主流电影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也为中国在国际上传播中国话语的找到了新思路。综上所述,类型化创作经验以及不断的拓展类型边界,是新主流电影在商业化过程中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元素比较突出的电影,还有基于现实题材且兼顾商业化和叙事性的“剧情片”创作也获得观众不错的反响(如《我不是药神》)。

在未来,新主流电影想要走得更远,还要不断挣脱禁锢,探索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新方法,切勿让类型化的创作形式成为新主流电影发展的另一道枷锁,若将类型化创作比作容器,中国故事就是容器中的容质,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继续深掘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从而进一步掌握国际文化传播中的话语权,在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头条群星10月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