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占科幻读物销量的67%,中国需要更多“大刘”

12月10日,也就是上周六,《三体》动画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B站)上线,24小时内,播放量超过1亿。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三体》仍然是中国科幻的顶级IP。

11月26日,在第二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颁奖典礼现场,发布了《中国科幻10年行业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读物销量的67%为《三体》。

中国科幻产业要运用好《三体》这个IP;同时,中国科幻产业还需要更多的刘慈欣、更多的《三体》。

“你相信平行世界的存在吗”

3小时现场交卷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本届读客科幻文学奖从7月20日正式启动,共收稿超过8000篇,总字数超过3000万,创造科幻征文奖项的收稿纪录,引得科幻界赞叹连连,最后有33位选手获奖。评审采用“科幻+文学”的双角度机制,评委包括戴锦华、韩松、江晓原、吴岩、严锋、姚海军等人,涵盖文学教授、编剧、作家、导演等多个界别,阵容堪称豪华。参赛选手来自医生、警察、博士、建筑师、影视编剧、金融从业人员等各行各业,职业身份的多元化,也让本届的参赛作品中蕴含的科幻元素广泛有趣,包括但不限于外星文明、元宇宙、赛博朋克、平行空间、时空旅行、人工智能……

决赛需要选手在3个小时里,围绕“你相信平行世界的存在吗”进行创作。要求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构想出世界观,不光把设定写出来,故事还要吸引人,最后结尾还要能够让人意犹未尽,非常考验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正如复旦大学教授严锋所说:“他们仅仅3小时就能写出洋洋洒洒几万字,选手们真的都挺有才华的。”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

颁奖礼现场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对谈,江晓原首先肯定了《流浪地球》对中国科幻影视的带动作用,认为科幻产业总体是一个一直往上走的趋势。而严锋更是认为,中国已经掀起了一个现象级的、全社会的科幻浪潮。

从产业看,无论是如今各地兴起的科幻产业园区、科幻概念楼盘,还是网络上如潮水般猛涨的科幻网文数量,都预示着科幻产业在如今的中国毫无争议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从人群来说,科幻在中国实现了几乎全年龄的覆盖,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大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的选材中,科幻在其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还有很多商界精英、企业总裁钟情于科幻创作,严锋透露甚至有很多企业老板邀请他进行科幻主题演讲,甚至帮忙修改科幻作品。

实际上,很多商界精英都从小热爱着科幻。比如马斯克就是《银河帝国》的忠实粉丝,在他把“重型猎鹰”火箭送上天时,就让火箭搭载了一套《银河帝国:基地》。正是年少时读阿西莫夫的作品,为马斯克的太空梦埋下了种子。同样,小米董事长雷军,也是《三体》的忠实粉丝。

面对这种现象,严锋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是一个科幻的时代,我们许多现实的问题,气候、环境、元宇宙、AI技术等都与科学技术有关,科幻的概念,科幻是直指未来的”。科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启发读者,去探索未知,迈向未来。

《三体》很好

仅有《三体》是不够的

在本届读客科幻文学奖现场,发布了《中国科幻10年产业报告》,从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创作者等多维度,回顾了中国科幻10年来的发展,并展望了中国科幻的未来。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科幻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等等,整体发展迅猛,2021年产值超700亿元,5年来增长了8倍。

在科幻阅读领域,零售品种超过3000种,头部效应更加凸显,《三体》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凡尔纳系列稳居前三。

如果进一步细分,那么在2022年,科幻小说销量占据中国通俗读物市场的15.56%,而其中有近70%的销量来自《三体》系列。

从不同年龄段读者阅读偏好来看,在历史传记、社科人文、悬疑推理、科幻文学4个门类中,“50后”—“80后”读者较偏爱历史传记、社科人文,“90后”读者较偏爱社科人文、悬疑推理,“00后”读者较为偏爱悬疑推理、科幻文学。

2018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出现了两道与科幻有关的题目;此外,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被收入课本,《三体》《银河帝国》《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科幻小说入选了中小学推荐阅读书目,这些都助推了青少年对科幻的热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