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解读1 中国最能拿得出手的清廷剧 上来就是精彩博弈

中国人的学问往往被理解成谋略,“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话。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内耗,事实上,有多少人会喜欢勾心斗角呢?只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 社会,要想过得更好,有的时候单靠能力还不够。竞争嘛,有人得到就会有人失去,但是谁不想做那个得到的人呢?怎样才能得到?相信看过这部剧的人会深有体会,这也正是这部剧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下面请允许我带大家重新领略这部剧的风采。#影视图文连载计划##话题发文#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泛滥,毁堤淹田无数,康熙急召众位大臣商量对策。先问的太子:你说这事怎么办?太子支支吾吾也没给出个实用性的建议,八阿哥一看太子吃瘪,心想机会来了。这个时候如果自己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不但能让太子更加难堪,还能让皇上更加器重自己,于是站出来先对皇上奉承了一番。大意是说,跟历朝历代相比,在治理黄河上您是做的最好的,这次发大水也不怪人,纯属是天灾。他说这番话主要是为了平复康熙的情绪,让他找到心理平衡,人大多有这种心理,当自己遇到糟糕事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更糟,心里会好受点,如果你能让他觉得在遇到同样麻烦的情况时自己是做的最好的,那他心里肯定会更好受。

现在八阿哥就是给皇上一个这种感觉,能让皇上心里舒服,那皇上自然也会待见他。接着他向皇上提出处理灾情的建议:第一,在灾区周边调粮食过去;第二,从国库拨银子去抢修河堤。眼看着自己就要在皇上面前抢下一功,可没想到一盘好棋让老四给毁了。四阿哥去户部查了帐底儿,发现灾区周边已无粮可调,户部也仅剩50万两库银,几乎无款可拨。皇上看完账单后气得把太子跟八阿哥都骂了,因为太子监理国事把国库都快监空了,户部归八阿哥管,亏空到如此地步他竟然还不知道。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怎么办呢?太子跟八阿哥都没辙了。

皇上问到四阿哥,此时四阿哥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四阿哥道:立刻拨出库银40万两,在直隶一带向富户买粮急运灾区,以解燃眉之急。其余不足之数,立派钦差前往江南筹款购粮,赈济灾民过冬,抢修已毁的河堤。皇上听完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老八跟太子争来争去。结果功劳却被老四抢了去。两人心里肯定不舒服,老四在明面上是太子党的人,有些事还得依赖太子,所以该做的安抚工作还得做。当他来到太子府的时候,太子正在发脾气,抱怨这个太子当的真窝囊。

老四当然明白,这里面也有太子怪罪自己抢功的成份,于是先发制人。对太子说:我是为了给您提个醒儿,才去查户部的帐底的,没想到正好遇上那件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可不是为了邀功啊!这样一说太子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因为老四主动提起这件事,而人家也是为了帮你才去查账的,如果再计较就显得小气了。于是主动转移话题,问老四此次来的目的,是不是想让自己向皇上举荐他去做钦差。老四确实想去,但他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想法,而是先问了太子的态度,这就比较聪明了。因为一方面,显得比较尊重对方;另一方面,知道了对方的想法自己也好应对,如果对方同意那最好,如果不同意,也能了解到不让去的理由好对症下药。

太子心里也清楚老四想去,但是为了招揽老四的心,故意说不同意。因为这份差事不好干得罪人,自己这么拦一下,好让老四知道自己是照顾他的。老四听太子说不同意,于是就跟他摆大道理,还没等他说完,太子就同意了。有些事,看似拒绝却是为了更好的同意,有些话,看似简单却是为了更深的用意。无论如何,人都要有真本事才有可能爬到高处,谋略跟算计只是你攀登的工具,就像老四,如果给康熙提不出可行性的建议,那说再多也没有用。所以说,人要想爬到高处,有真本事是基本条件。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