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25年,却被曝“怒吼孕妻”:娱乐圈又一好男人,装不下去了?

还记得《武林外传》里的邢捕头吗?

故事里,这个聪明狡猾的角色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欢乐,而他的扮演者范明,生活中则是个爱妻爱娃的好演员。

美中不足的,是他的暴脾气,一旦发作起来少不了矛盾争吵。

但每当这时,妻子厉玲总有办法止住范明的“火山爆发”。

她到底做对了什么,才没让关系一直笼罩在“硝烟”里?


“暴脾气”范明,用坚硬保护柔软内在

范明与厉玲在一次活动里相识。

一个是小有名气的男演员,一个是离异带娃的女编辑,两人相恋4个月就闪婚了。

有主持人问范明:“婚后会因为做家务吵架吗?”

范明直摇头说:“听她的,她太厉害了,所有东西都能在短时间内弄得整整齐齐。”

是什么让一个事业上升期的男星,心甘情愿变“老婆奴”?

范明讲了一件事:某天两口子吵架,厉玲自己锁厕所里抽闷烟,他又急又气,一脚踢破厕所门。

这一幕能把很多女人“吓跑”,但厉玲却能冷静应对。

她觉得,这一脚并非出自恶意、敌意,而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自我保护方式。

范明的父母都是军人,奉行严厉的“虎爸虎妈”教育,难过了不许哭,犯错了要挨揍;

长期以往,他就习惯了用粗暴的方式,仓促解决一切难题。

但这一招在厉玲这里,却行不通。

她知道范明不能控制自己,硬碰硬无异于火上浇油;每当对方发脾气,她都会默不作声地走开。

这一盆“冷水”浇下去,再激烈的鞭炮都得熄火。

厉玲的“拒绝”和“撤离”,让两人的矛盾总在你进我退的谋略中“化干戈为玉帛”。

一次,厉玲买包子算错了账,被较真的范明要求马上去还,但正在怀孕的她觉得身体不适,想第二天去处理。

结果,范明一下火气上来,把一杯水摔倒在地,水顺势溅到厉玲身上。

面对丈夫的愤怒,失望和委屈瞬间涌上心头,厉玲深呼吸几口气,没有争吵,而是选择转身离开。

范明也很后悔,但因为抹不开面子没说,直到下午厉玲一个电话打来:

“范明,你的所作所为会让我不想要这个孩子,当爸爸的不能总暴脾气。”

一句话,直戳范明要害!

他当即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那以后,范明也的确处处注意自己的脾气。

有人说,这是妻子拿孩子“要挟”丈夫。

并不是,范明能改变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因为厉玲清楚:

丈夫生气,是因为需求不被满足、不被尊重和接纳的原始情绪,被激发出来后的愤怒与大吵大闹;

她更知道,这份情绪不是自己的,这份吵闹也是丈夫丢过来的,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接受呢?

于是,她选择撤离,给范明独处的空间。

同时,冷静分析什么才是让对方清醒的真正法宝,也不忘表达自己的爱:

先是安抚说孩子是要的,再送上丈夫最爱的咖啡杯,让范明很快没了脾气,喜笑颜开。

厉玲,懂得用“冷淡”隔离负面情绪,同时无声说:你伤害不到我,你得学会自己成长。


一个人的情绪,如何成为两个人的错?

情绪本是一个人的事,但一进入关系,就容易变成两个人的事。

两口子吵架时,厉玲没少抹眼泪,范明看到这一幕,冷静后也很懊悔。

明明是自己处理不好情绪,却迁怒到妻子身上,见她伤心,范明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其实,在坏脾气的外壳下,范明藏着一颗善良、柔软的心。

只是这颗心,必须穿越负面情绪才能看清。

为了帮丈夫管理情绪,厉玲在家里养了一条“和睦犬”,它被训练得每当两人吵架,就会离开。

一旦和睦犬消失不见,就是在无声地提醒:是时候从情绪中抽离出来了。

这时,范明就会收住火气,厉玲也会及时撤离,同时为关系制造一个“背风口”。

硝烟燃不起来,关系也就重回和睦。

心理学家小马克.B.博格说:亲密关系是两个人情感上的链接,让我们和某个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想法、以及所作所为。

可生活中,很多夫妻不喜欢链接情感,只喜欢投射情绪。

一个发脾气,另一个也把脾气加进来。让本就充满火药味的关系,像冰山触礁一样充满碰撞。

真正的自我、情感、感受和心声,都被隐藏在冰山之下。

这种情况下,争吵就变成了“互为情绪垃圾桶”,越吵越心烦。

《亲密伴侣》提到:夫妻吵架吵个不停,其实是一场互相投射情绪的共谋,丢给对方的全是坏的。

想要维持一段和睦的婚姻,夫妻需要停止投射坏的,多给好的。因为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离不开美好、积极、温暖。

想要打破“争吵——投射——厌恶”的恶性循环,只有一个办法:

将沟通模式改变为“撤离——清醒——成长”的良性循环。

经过20多年婚姻良性循环的滋养,范明变了,他越来越少发脾气,越来越多给予付出。

厉玲给予了撤离、滋养和包容,他也回馈着尊重、信任和支持。

在这段“没有情感共谋”的关系里,人的成长能得到滋养,升华的爱也应运而生。


停止互相投射,与伴侣携手成长

荣格说:“我们会把自己的弱点,投射到另一半身上,那个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感觉,成了别人的不够好。

投射的根源,是觉得自己不好。如果我们能和自己的内在情绪相链接,就会发现那份隐藏的自卑。

唯一能克服这部分的,只有持续不断的成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停止互相投射、与另一半携手成长呢?

1.学会审时度势地撤离

撤离,是经营关系的大智慧,它让人在动荡氛围中,生出一种冷静地观照。

姐妹的老公是个急性子,每当他急躁争执,她都会说:“打住,我不想跟你吵,等你冷静了再聊。”

这句话是一个信号,既在告诉对方“我不想成为你的情绪垃圾桶”,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另一半变得冷静。

都说情绪像“感冒”,传染性很强,不想生病,第一办法是“离远点”,第二是“我先冷静下来。”

2.拒绝接受对方的投射

每个人对情绪的耐受度都是有限的,如果夫妻都是急性子,忍不住,吵起来惊天动地,即使撤离也会觉得愤怒、委屈。

这时,我们要明白:情绪是自己的,对方不是我肚里的蛔虫,不知道我在气什么,自然也不知道如何让情绪消失。

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对方丢过来的情绪,也不必照单全收。

撤离不只是行动上的离开,更是情绪上的断链。拒绝在情感共谋上内耗,自然就有更多精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3.用双方能接受的方式寻求合作

“我撤离了,老公还是要吵,怎么办?”

如果对方没有严重的性格缺陷,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你想合作。毕竟,一吵架就扭头离开,有时会让人觉得冷酷无情。

所以撤离的同时,也要抛出一个信号:我离开是为了更好地与你在一起。

就像厉玲,每次吵架都买咖啡杯回家的细节让范明知道:妻子心里是有我的,她是真的对我好。

投其所好,让厉玲找到了范明能够接受的合作方式。

夫妻合作就像陋室里的一瓣香,什么味不重要,互相都感到舒服惬意,才是第一位。

我们可以尝试用写信、写诗、画画、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对另一半的爱意。

有人说:夫妻吵架吵上头了,跟两个醉汉差不多。

而正确的“撤离”,是一碗醒酒汤。清醒过来后,损耗感情的吵架,就变成了有积极意义的“头脑风暴”。

清醒的人吵架,越吵越成熟,因为心里带着爱。

希望能把彼此带去更好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和另一半共同成长。

而好的婚姻则是:让关系里装满爱,就能与伴侣携手面对一切风浪。

策划|六记

编辑|Kiwi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