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功夫片促成袁和平参与《黑客帝国》


《铁马骝》当年在香港上映时,票房只有681万,多年后却在北美市场创下轰动,国外票房大卖了1469万美元赚翻,该成绩是史上华语电影最卖座之一。

为什么同样的电影,在本土和境外的票房差距会有这么大?

我认为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1.香港本土电影市场太卷了;

看看当年的香港票房榜前十就知道了,基本被成龙、周星驰和李连杰垄断了(成龙2部、周星驰2部、李连杰3部)

当年的香港电影市场太卷了,竞争太激烈了,特别是动作片领域,成龙和李连杰交相辉映,基本上垄断了香港动作片市场。

连《铁马骝》都是蹭李连杰的热度,因为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太火了(《铁马骝》这部电影的全称是《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

但香港动作片领域卷,国外的动作片领域却没有那么卷。

再加上香港动作片是世界动作片领域超一流的存在,在香港动作片领域排不上号的《铁马骝》,在北美市场却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北美观众哪见过这个,都在心里想,原来动作片还可以这样拍。

他们都被刺激到了,犹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票房大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动作场面没有把控好度,太不现实了;

《铁马骝》的动作设计旳太写意,不够现实,超出了香港观众能够接受的程度。

比如,钢弹直接洞穿了横档的单刀,把刀身打出了一个完整的洞,还嵌入人的眼睛里,这样的动作设计确实精彩,却不真实。

那流云飞袖更是指哪打哪,比人的手还要灵活,衣服一扔,自动叠的整整齐齐。

这样的场面,确实很新奇,很有视觉效果,却已经超出了传统功夫片的范畴。

你这拍的不是黄飞鸿,是东方不败,拍的也不是传统功夫片,而是武侠片,甚至仙侠片了。

这已经超出了当时香港观众的既往认知了,黄飞鸿凌空踢七脚,已经是观众对传统功夫片接受度的极限了。

再过,就有点过犹不及了,后来徐克的《蜀山传》票房遇冷也是同样的道理。

观众还没有习惯太超前的特效,对传统功夫片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了。

可以吊威亚,可以有特效,但必须有度,武侠片就是武侠片,功夫片就是功夫片,不能混淆。

也不能只写意,不写实,只有特效,没有实打。

而北美观众却是没有这些固有认知的,这也提高了他们的接受门槛。

他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声光特效的科幻片,从小也没有看过硬桥硬马的功夫片,不会被这种固有认知束缚。

只要电影本身精彩就够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这才造就了这部优秀动作片,国内外冰火两重天的不同遭遇。

但随着观众接受度的提高,这颗沧海遗珠终于重新绽放属于它的光彩,在世界动作片领域留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请一键三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我是喜欢分析一切的小佳话天下,我们下期见![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