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迷人眼:盛唐女性服饰的特征

引言

范冰冰所饰演的《武媚娘传奇》在宣布上映之后便突然宣布停播,一直到数月后才恢复播出。

复播的《武媚娘传奇》里妃嫔脖子以下全部被剪,观众这才得知电视剧被停播的原因是因为剧中女性角色的衣着过于暴露。

但是通过翻看先前的几部武则天题材的电视剧,我们可以发现,并非是《武媚娘传奇》的衣着过于暴露,而是几乎所有涉及唐朝的戏份都有此类问题。

导演在拍唐朝宫廷戏的时候,让女性穿上较为开放的服饰并非是因为现代人编排,而是因为唐朝女性的服饰非常开放、多样化。

“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雪芙蓉”就是唐代女性衣着的真实写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开放的唐朝之一,中原对西域、吐蕃、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兼容并收。

使得中原文化呈现出了极强的包容性以及开放性,这种特性影响了男女服饰以及社会风气。

唐朝女性的服饰束缚较少、面料轻薄、款式众多、颜色艳丽、繁杂典美、极具观赏性。

作为封建王朝,唐朝宫廷确实对百姓的服饰有一定的要求,女性的朝服、工服、祭服必须要符合身份,突出庄重典雅,但日常服饰却可自由发挥。

武则天登基,提拔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女性入朝为官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女性在服饰方面也出现了解放自我的特性。

这种特性体现在衣裙上,便是衣衫由宽袍改为了小袖窄衣,由紧身长裙改为了束胸裙,由之前的布、麻质衣物改为了纱质衣物。

《浣溪沙》中所形容的“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服饰的典型代表。

开放时尚、标新立异、胡服之风、兼容并蓄

两段记载,非常形象的描写出了唐朝女性服饰的时尚和开放。

唐朝时期,女性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她们不用恪守封建传统的行为道德规范,可以穿着纱质衣物胡服或者男装郊游、骑射。

并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自由的权利,更有甚者,女性还能够自由地入学学习、入朝为官。

从唐朝的壁画、仕女画、石刻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出唐代女性服饰大胆奢华,裸露大气的特点。

传统的襦裙装大多以短襦,长衫,下为裙为主,但是唐朝女性却根据个人审美,将其穿出了新花样,设计出了圆领、方领、直领、鸡心领、斜领等各种各样的领口,增加了儒裙设计的多样性

唐朝女性群体中流行的胡服同样体现了开放的特点,由于李唐王朝带有鲜卑血统,李世民注重民族团结,因此唐朝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也非常高。

唐代融汇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波斯和天竺等外来文化的服饰风格,创造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胡服。

胡服新奇干练、极受达官贵妇、商贾小姐的喜爱,不过唐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曾经风靡一时的胡服也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唐朝女子可女扮男装。

这表明在古人的思想中,女人是不可以穿男性服饰,也不可以穿带有男性风格的衣服的。

穿男性服饰出门的女性会遭到世人的批驳和斥骂,但是唐朝时期的女性却能够随意的穿男性服饰在大街上行走,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开放与包容性可见一斑。

我们在张萱所画的《执扇仕女图》《虢国夫人出游图》上均能看到唐代女子女扮男装的情况。

由于唐朝统治者李氏家族出身胡族,而胡族崇尚武学,所以才导致了女性学武、女性穿男装的社会风气。

史书记载,有一年,唐高宗举办内宴,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穿着一身男装,带着弓箭走进了宴会会场。

唐高宗和武则天见到太平公主这身装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和她开起了玩笑。

公主都能够穿着男装参加宴会,民间女子就更不必说了。

从以上三种女装形式中,我们均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开放和唐朝女性的大胆。

经济繁荣、交流广泛、政通人和、女性意识崛起

文化的发展和政治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彼时政治开明、经济繁盛,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隋炀帝登基之时广收赋税,压榨人民,使得百姓苦不堪言,造成了自身的灭亡,因此李渊、李世民非常注重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

二人登基后,都曾多次提出过,

这种正确的政治思想使得唐朝的统治阶级、官僚阶级和平民阶级相处的较为融洽,政治环境较为开明。

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百姓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实行了一系列重用人才选贤举能、兴修水利的政治措施。

使得国家经济、农业、文化迅速发展,打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李世民统治末年,唐朝首都长安成为了世界著名大都会和东方文化交流中心

彼时,来到唐朝交流的国家、民族达到了上百个之多。就连波斯、日本、印度、罗马、朝鲜的客商也成为了长安的常住客。

这些外族人将自己国家民族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传给了中原百姓,为服饰的多样化提供了灵感。

正是因为有这些来唐交流的外族人,唐朝的文化才能如此多元,服饰才会如此标新立异。

其二,经济的发达为衣物的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唐朝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在李世民、武则天的主张下,唐代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收纳了大量外来资金。

在往来贸易的过程中,唐朝的纺织业、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技术得到了革新,为唐服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平台。

唐朝女性既追求美,有追求心,这种买家需求也加快了唐服饰样式更新换代的速度

其三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唐朝女性服饰的开放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息息相关。

武则天当权期间,逐渐由“威仪天下”演化为了“服仪天下”。

武则天是李世民之子李治的妃嫔,她回到后宫后,逐渐由皇后步步高升坐到了天后乃至帝王的位置。

武则天登基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有过女皇帝。

因此当时有许多官员都对武则天的统治提出了反对意见,武则天为了增加自己登基的合理性,实行了一系列变革,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她将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和亲信上官婉儿送进了朝廷,并赋予了她们滔天的权势,促使民间掀起了一股女子入学、女子做官的风气。

女性手中有权有钱之后,引发了服饰的变革。

其四,佛教思想的渗透。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中国文化提供了许多新元素,对中国服饰产生了许多新影响。

在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家中,当属佛教对人体最为尊崇,佛教的着装较为裸露,佛教对服饰也不存在什么特别的禁忌

在佛教的观念中,裸露身体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因此裸露部分肌肤在佛教国家中也较为常见,我们今日仍就能在敦煌壁画中看到许多代表画作。

唐朝时期佛教兴盛,人们对佛教的信奉逐渐衍伸到了宫廷贵妇的穿着观念上,使人在思想上接受了裸露之美。

大唐威风已去,昔日荣光不在

唐朝的繁华与奢侈在唐明皇爱妃杨玉环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出来,杨玉环的穿着也一度成为了宫中朝、乃至民间妇女争相效仿的对象。

但是可惜的是,多年后杨贵妃误国,安史之乱爆发,盛唐风光不去,那些代表着繁华的胡服、儒裙也成为了“沉沦享受”“不问世事的”代表物。

人们曾经追捧的华丽服饰一夜之间成为了导致盛世衰败的“罪证”,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社会风气逐渐封闭,女性地位再次下降

积极昂扬的盛唐之风逐渐变为了凄凉颓废的败国之气。

我们在晚唐和宋朝的诗词中,再难感受到盛唐的繁华开放之美了。

透过唐朝女性的服饰,我们能看到文化的交融、能看到创新与发展、能看到开放与风潮。

当代百姓应当学习这一历史,真正做到兼容并蓄、借鉴发展,勇于接纳外来元素,积极推陈出新,真正实现文化的多元。

参考资料

1.《唐书》

2.《礼记》

3.《唐会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