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明兰对小公爷的这句评价,暗藏了她舍弃他的理由

最近重看《知否》,才发现明兰对小公爷爱得深切,虽然剧中明兰对小公爷各种疯狂的明示都没有太热烈的回应,但其实明兰早在当初一起在家中私塾念书时,就已十分心仪小公爷。

但这段美好的初恋,无论重来多少次,也只能以明兰放弃小公爷作结局。

那么,明兰是什么时候决定要放弃小公爷的?

答案是,当顾二叔拿着小公爷的男娃娃找到她时,明兰就释怀了,她说:“他也很有苦衷,想办的事总是办不到。”

第一遍时,还以为明兰同情小公爷处境,思量他家中有一位虚荣又固执的老妈,所以事事难办,但再看突然发现,能说出这句话,是明兰把小公爷的为人真正看透了。

“一个人总办不成事,除了外部的压力,更因为他自身性格的软弱。”

因此,惋惜再多,小公爷与明兰也是注定要错过的。

小公爷从未真正了解明兰的处境。在盛家私塾念书时,小公爷眼里的明兰,规矩、低调到几乎无趣,她太板着了,一点都不活泼,所以才觉得明兰从屏风后面摔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姿态鲜活可爱,他不知道的是,对看重家风、教养的盛家来说,是绝对不允许自己女儿做出这种失态之事的。

这边,小公爷在回程的轿辇里感慨明兰可爱,那边,明兰与如兰却被罚跪祠堂,还痛打了手心板。

小公爷多出的这点喜欢,明兰可是付出了身体疼痛和令家人特别是父亲厌弃的重大代价。

小公爷对明兰的喜欢从不遮遮掩掩,自以为“初恋嘛不就那点事”,故而送完好笔送点心,还躲在明兰背后捉弄她,那可是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呀,小公爷却只管自己开心,丝毫不为明兰姑娘家的名声考虑,就连他身边的仆人不为都觉得不妥,提醒小公爷小心,他却始终不以为意。

明兰原本只想暗自躲着,见招拆招,但在马球场上,小公爷擅自出列要陪着明兰出风头,明兰急了眼,干脆直接点醒他:“男儿名声,等过了风头,考了科举,就成了风流韵事;女儿家却成了污点,坏了名声,搞不好还连累家族父兄姐妹。”

但有啥用呢,咱这个小白兔小公爷从不放在心上,最终,马球场上出尽风头的他惹了县主青眼,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小公爷性格懦弱,没有担当。第一次科考,小公爷和顾二叔双双落榜,主考官这样评价:小公爷文章写得花哨但没主心骨,意思就是光有花架子没有中心思想;

顾二叔则刚好相反,有理有据豪气云干,但坏在言行放肆忤逆圣上,导致他被勒令50岁才能再参加科举。

但有一说一,仅从这里的评价就能看出:小公爷,外强中干,空有一副美貌,扛不住事儿。

果然,面对县主和邕王的逼迫,竟学起古时女子的模样把刀架在脖子上以命相胁,古代女子这样做是因为她们人微言轻,除了性命也没什么能做筹码的,可小公爷好歹是堂堂齐国公府独子……

都是皇亲贵胄,你没做好准备就跑到人家里叫嚷着放人?我的小公爷啊,“不打无准备之仗懂不懂?”明兰一个弱女子尚且知道为要报仇且需从长计议,“实施报复计划”连最亲近的祖母都没告诉,直到事办了才和盘托出,你堂堂侯门男儿竟还不如一姑娘,也就不怪明兰要舍弃你。

何况,别人也不是没给机会。当顾二叔来还当初他给明兰的泥塑娃娃,见他实在痛苦,对他说:“你若爱惜明兰,我就是豁出这条命也成全你们。”

他给了小公爷两条路,要么登闻鼓一纸御状告到当今圣上面前求他做主;要么有样学样绑了县主,两条路都很现实,只是需要胆子,小公爷放弃了。

最后,小公爷优柔寡断,磨磨唧唧。顾二叔说的好啊,“当初就算县主逼迫,你为家人安危不得已委身,可县主死后又为什么非要考了功名才去向明兰提亲,殊不知物是人非,没人会在原地等待。”

对小公爷来说,始终只是他与齐家的面子才是最重要的。他自始至终只是自私,从未站在明兰的处境替明兰考虑。

明兰是深爱小公爷的,跟与顾二叔“日久生情”的感情不同,明兰对小公爷的爱从一开始就是双向奔赴的,心里眼里满满都是藏不住的喜欢。

有一场戏,是小公爷在课上发言,三个兰都在偷偷开小差,明兰拿了支笔在桌上涂涂画画,她画的不是别的,正是小公爷的影子——这说明,明兰从一开始心里就有小公爷的,只不过碍于自己庶女的身份,从小又在盛家的腥风血雨中战战兢兢长大,始终知道自己只能将这份爱埋在心里。

可以说,她与小公爷成与不成,决定权始终只在小公爷一人身上。

当小公爷上门提亲被母亲威逼着只能认明兰做妹妹时,碍于面子他没有反驳,事后以绝食、自残身体等进行抗争,明兰自知这段感情前途未卜但不为过来问话时她依然坚定,她说:“只要小公爷不放弃,我一定不放弃。”

受制于母亲早死,自己的庶女身份以及不被爹爹疼爱,明兰从小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卫小娘临终前的遗言可以说贯穿明兰的前半生,“凡事,活着最大。”

聪慧机敏的明兰也一向铭记母亲的话,对她来说,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但遇到小公爷之后,明兰甚至愿意为了他,赌上自己的性命。

她明知自己一旦嫁进齐府一生无法安稳,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但她还是愿意为了爱情把自己送进那片荆棘,把一辈子都搭进去与他同进退。

遗憾的是,小公爷始终无法懂得明兰的苦心,总是嘴上答应绝不会委屈她却连娶她进门都做不到。

因为,小公爷身上缺了一样明兰最渴望的东西——安全感。

而小公爷之所以无法为明兰提供这份“安全感”,上面解释过了,一是因为小公爷始终不理解明兰的处境,他从未真正去过她的世界看一看,二是他自身性格软弱,太容易被人拿捏。

小公爷长成这样不是没有原因,最大的根由就是,他是一个妥妥的“妈宝男。”

用小公爷自己的话说,“母亲出身尊贵,家教森严,处处都要跟着她的计划走,又是国公府独子,一出生便被寄予厚望。”

束手束脚地长大,导致小公爷一方面单纯,一方面养尊处优,经不起折腾。

从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来。

一次,小公爷不小心丢了自己的手帕,整个人立马变得慌张起来,仆人询问只是一条手帕而已?小公爷回说,若是别人捡了去,顶着不好的名声赖上我就糟了。

丢手帕本是一件很小的事,即便真有那不害臊的女子顶了风头赖住小公爷,青天白日他一张嘴还是可以辩驳的清,实在没必要为此特意当着所有人的面宣称自己遗失了手帕,故而明兰才会嘀咕,“他平时最是严丝合缝今日如何这般?”

这只能说明,一,小公爷极爱惜自己的面子名声,但他爱惜自己的却不爱惜明兰的,可知自私;

二,他软弱无能,扛不起大事,一点小事就搞得战战兢兢自乱阵脚,可明兰,从八岁起就处在宅斗的风暴中心,这半生起起伏伏都是大事,试问这样的小公爷如何能得到明兰的心?

明兰也说,“与人相处过日子,要看最低处。”

软弱无能,自怜自艾,凡事总觉得是别人对不起他,小公爷的低处真是比四川盆地还要低。

总之,她需要他的时候,他没有一次扛得住。比如,明兰跟祖母坐船回宥阳老家,小公爷在后面跟了一路,送了个娃娃就转身回家了——再多一句嘴,光看小公爷送明兰这些礼物,就能看出他其实并不知晓明兰需要什么。

明兰是长在暴风雨中的顽强小草,虽小公爷皎洁如明月,却无法为明兰遮风挡雨,无论是名贵毛笔还是爱心娃娃,这些于明兰而言根本无法“锦上添花”,倒是顾二叔,虽不懂浪漫却几次三番救下明兰性命,又真正地知她懂她、爱她敬她,这才是明兰最需要的“雪中送炭”。

就像这次,明兰遇到遇到水匪,前来搭救的,还是他顾二叔。这,或许就是命运。

但即便不是,就凭前两点,我相信即便命运给予小公爷搭救明兰的机会,他也是抓不住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