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等了三年的《不止不休》终于上映,它到底好在哪?

日期: 来源:鲁豫有约收集编辑:鲁豫有约

文|鲁豫观影团

来源:陈鲁豫的电影沙发(lyyy_scndgs)

3月24日,2023年最令人期待的一部国产电影终于上映了。

就是让大家苦等已久的《不止不休》。

3月20日,鲁豫观影团在北京英皇影城做了一场《不止不休》的首映礼观影活动。

在我们发布《不止不休》首映礼观影招募信息时,就有不少影迷朋友表示,他们等着看这部电影已经等了三年。

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能让大家如此期待?

简单来说,《不止不休》讲的是一位新闻记者通过一篇报道改变一亿人命运的故事。

电影以2003年的中国为背景,前半程一直在展示一个理想主义青年的北漂生活——

韩东(白客 饰)是一个没钱、没学历、没背景的“三无青年”,但他一直怀揣着新闻理想,与女友小竹(苗苗 饰)来到北京闯荡。

他去人才市场面试投简历,但每一次对方听到他是“高中肄业”时,工作便再无下文。

直到一次偶然的相遇,韩东得到知名记者黄江(张颂文 饰)的赏识,终于有机会进入报社,成为一名实习记者。

在一次新闻调查中,韩东发现一条灰色产业链——乙肝代检。当时,关于乙肝的法规还十分陈旧,相关知识普及度也不够,整个社会对于乙肝的认知程度都非常有限,大多数人会“谈乙色变”,对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常常避之不及,导致这一群体面临着“上学难”、“工作难”等困境。

在这种环境下,“乙肝代检”似乎成为这一群体的唯一出路,他们明知道这事儿违法,却又迫不得已以身犯险。韩东一开始只是想曝光这条产业链,但随着调查深入,他发现催生出这条产业链的源头,其实是一种恐惧,一种偏见,一种亟须纠正的错误观念。

电影后半程,韩东想要去揭示真相,想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亿人正在遭遇歧视,遭受不公的待遇。到这里,这个角色有了他的弧光,从最开始他对于记者这一职业单纯地热爱与崇往,到最后他明白作为新闻人真正的职责与使命,这个理想主义者完成了一次由虚到实的构建。

映后,鲁豫与影片主创聊起韩东与姚主任在车内对话的那场戏——姚主任(白红标 饰)作为参与非法代检的医务人员,坐在车内向记者韩东坦白自己当初为什么会参与进来,并告诉韩东关于乙肝的真相。

在鲁豫看来,那场戏中对话的两个人,他们代表了世上最冷静的两种职业——医生和记者。但恰恰是最应该冷静克制的两个人,却让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强烈的情绪。

姚医生也好,韩记者也好,无论他们是被良心驱使还是被使命感驱使,他们的选择在外人看来可能都不够理性,甚至不够“职业”,但正是这一丝丝的“不理性”,让他们看起来更像个“人”。

《不止不休》于2019年11月开机,2020年年初拍完。导演王晶在映后聊起自己最开始做这部电影的初衷时,说就像影片中的韩东一样,他觉得电影人和媒体人有一些相似之处:都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

王晶是80后,1984年出生于山西太原,2003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他拍过广告和纪录片,2010年加入贾樟柯导演的创作团队,担任贾樟柯多部影片的执行导演,协助拍摄了《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作品。

对于自己的第一部长片,王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想好到底要拍什么题材,直到听别人说起纸媒黄金时代那些新闻工作者的故事,他突然来了灵感,决定拍一部从记者视角出发、聚焦于社会发展的电影。

他收集资料、做调研、同许多老记者聊天,最终创作出这样一部“时代切片”。影片故事基本都取材于真实事件,王晶还让“韩东”真的去采访那些乙肝携带者,并将这些采访片段剪接到影片中,这也让整部电影都有了更加真实的质感。

上大学那会儿,王晶成天混迹五道口,去Livehouse看演出,大学四年,他一直被摇滚乐滋养着。在拍摄这部电影时,王晶希望能够还原2003年对他来说有意义的一些场景,所以他拍摄了一场韩东去Livehouse看乐队演出的戏,也在片尾使用了Joyside乐队的一首歌。映后时,他还与鲁豫聊起关于电影片尾曲《假若明天来临》的一些故事。

2020年,《不止不休》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放映时,曾有观众对于片中的两处超现实镜头有所异议:一个是笔飞起来,一个是报纸飞起来。有观众认为在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加入这样两个镜头,会让整个故事变得“虚无缥缈”。

但白客很喜欢这两个镜头,在他看来,那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呈现”,因为当我们看到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说话时,也常常会认为对方在说空话,就像那两个镜头一样,会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所以在一个现实主义题材有这样的镜头其实会有一种突兀感,但他认为,如果你看的时候并不觉得突兀,那可能说明你的心里还有一股莫名的热血,就像韩东一样,心中住着一个理想主义者。

电影中的韩东,他看见那些在大地上孤独闪烁的光,于是选择走入黑夜,要和那些无路可走的人并肩找到一个出口。韩东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他们来自一个黄金时代,他们有着心忧天下的情怀,他们如江湖侠客一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有着一颗殉道者的心脏,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选择永恒的事业,即便万人都要将火熄灭,他也独将此火高高举起,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这句在摇滚圈广为流传的话,正是对“韩东们”的真实写照。

很难得在院线电影中看到如此赤诚的一部作品,有影迷说看完电影后走出影院仍不能平静,“真实的力量如此触动人心。”

鲁豫觉得,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可能真的会有一批年轻人对于新闻行业、对于记者这一职业产生热望,就像20年前的那群年轻人一样。

电影已经上映了,再次向大家推荐。

这样的好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以下是来自鲁豫观影团影迷的无剧透影评)

-鲁豫观影团影迷-

-评价《不止不休》-

@ 电影员

它明明是一部剧情片,却满是武侠动作片的热血、侠义,是一部非常有力量的电影。鲁豫姐首映礼的映后采访,挖出电影不少幕后干货,感谢鲁豫观影团提供的跟电影主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 一个大写的咸鱼卷

颂文老师的表演确实没话说,出场即是亮点。白客的表演让人惊喜,平凡但充满理想的青年总是让人动心。谢谢鲁豫观影团,很幸运参加了北京首映礼。

@ 橙子在跳舞啦啦啦啦

电影的画面呈现是拟纪录片式的,晃动的镜头,乱中有序的布景;音乐就像放烟花,点着之后飞了一会儿,突然噼里啪啦绽开了,抓住你的神经;主题呈现明确而粗粝,它伸入一个个社会切片。希望这样一部作品能成为种子,不止不休。

@ 一只加班小熊

全员演技在线,看张颂文和白客飙戏简直不要太过瘾。少有的现实主义题材,绝对值得走进电影院,打算上映后二刷!

@ 拖拉斯基突突突

《不止不休》好像是一个观念矫正器,矫正非理性的恐惧,尝试着建立新的共识。一个惊喜是贾樟柯导演的客串,这部由科长客串并监制的电影也有着浓厚的贾樟柯色彩,喜欢贾科长风格的朋友更是不能错过。

@ 泡沫的故事匣子

一直很期待,电影没有让我失望!很敢拍,聚焦了乙肝群体的困境。白客的演技实在太好了,几度让我落泪,希望国内能够多拍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真的很震撼!

@ 一个九十一

黄江和韩东就像镜子的两面,以不同的方式映照着世界,而折射出的又都是最纯粹的对真相的执着。去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 曦媛

有现实的关照,又有理想主义的微光;有大场面,也有小细节;有小人物,也有大时代。走出影院仍不能平静,真实的力量如此触动人心。

@ yaoc

理想难寻,但不该放弃,每一份精力的消耗也该是有价值的。记者是什么?是时代的参与者和记录者。这世上的事,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映后环节,鲁豫也和主创们聊了聊关于《不止不休》这部电影的台前幕后故事,后面我们也会推出完整版映后视频,今天先分享部分内容,一起来看

鲁豫对话主创

《不止不休》

导演王晶:做电影和做媒体有点像,都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更好

鲁豫:这部电影是导演的处女作长片,我知道影片从拍完到如今上映其实经历了很长时间,现在终于可以跟观众见面了,作为导演,我想你现在内心一定特别感慨。

王晶:对,这部电影拍完是在2020年年初,到现在三年时间不长不短,感觉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我这段时间也在想,我们最早想要创作这么一部电影的初衷是什么?其实电影里面有一场戏是能说明我心里面那个想法的,就是颂文老师在阳台上跟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指白客饰演的韩东)说:有些事情我们记下来就可以了,咱们当记者的,改变不了什么。但韩东他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您也做媒体,我觉得我们做电影可能跟做媒体有点像,我们都希望有改变,希望有进步,希望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部电影也是一样,它可能不是一个“头版头条”式的电影,它也许有一天会成为“豆腐块”一样的电影放在某个角落,但我觉得我们把它拍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希望它能慢慢地带给大家一些新的东西吧。

鲁豫:影片有了这样一个剧本以后,开始要组班子,你当初在选择演员时是怎么考虑的?

王晶:可能大家觉得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但其实我作为导演,心里面还是有一些比较执拗的东西,选择老白也好,选择颂文老师也好,包括这部戏里的每一位演员都好,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让我心里面非常相信,他应该是电影里面出现的那一个人。

鲁豫:影片最后那首歌 If There Is A Tomorrow《假若明天来临》,我看你在微博上说其实原本有个故事要讲,但是三言两语讲不清楚。我很好奇,能不能三言两语讲一下这到底是个什么故事?

王晶:我上大学时是混五道口的,就是那种电影学院不好好学习的学生,那会儿五道口的摇滚乐大概滋润了我整个大学期间的生活,我也是那时候认识的Joyside,那会儿他们是明星,站在台上,我是喝着啤酒的观众,站在台下,一直没有私人接触。直到拍摄这部电影时,我希望能还原一些我印象中2003年对我有意义的场景,于是去了School(北京一家Livehouse),拍了一场摇滚乐演出的戏,当时就认识了Joyside他们,也加了微信,算是追星成功了。这个片子定剪以后,结尾那场戏原本用的是另外一首歌叫 Bitter Sweet Symphony《苦乐交响曲》,那首也很好,但又觉得好像不完全对。后来有一天早上,我在开车去机房的路上,看到他们发朋友圈说他们录了一首新歌,我就在路上听这首歌。到了机房之后,我跟剪辑师说,有一首歌好像可以,要不要把它放上去听一下?他就把音乐导入剪辑线,贴到这个时间线上,随便拖动了一个位置,开始播放。当时我们看完一遍以后,两个人坐在椅子上一句话没说,全身起鸡皮疙瘩,我发现那首歌简直就像是为那一幕写的,所以就义无反顾地给Joyside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要这首歌,我一定会让它出现在电影片尾。对于我而言,这种“巧合”是一个很美妙的瞬间。

白客&张颂文:不要跟我做朋友

鲁豫:我在一些花絮里看到颂文老师说,你和白客第一次见面时,你跟他说“你不要跟我做朋友”,因为在影片当中黄江和韩东其实不是朋友,他们是同事和师徒关系,您当时对于呈现这种关系是怎么考量的?

张颂文:谢谢鲁豫,我没有想到今天来会见到您,因为我们都很喜欢您,很多年没见了,这也是我电影路演第一次见到鲁豫老师,大家要珍惜。刚才鲁豫老师问得特别好,我确实在现场跟白客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时是在陌陌影业的公司里,我正在跟导演他们聊剧本,后来他们突然说,白客也来了。但他来干什么,我也不知道。然后他进来打招呼,就坐在对面,大家尬了一小会儿,毕竟他有点社恐。但我是社牛症,我就说,没事,不用太熟,你不用跟我做朋友。他脸都白了。

后来他走了以后,我跟王晶导演说,一直到中间都隔着他,别让他跟我太熟。王晶导演就特别能够理解这一点,他说一定不要熟,因为直到你请他和女朋友小竹来家里吃饭那场戏时,你们俩的关系才递进的,前面一直不要太熟。我看剧本时也是这么考虑的,就像你去一家单位面试,你作为实习生是不可能跟你的总监或者部门经理太熟的,一定得有个过程,要多相处以后,两个人的关系才会慢慢地更进一步嘛。

鲁豫:白客,说说你当时听到这句话脸色刷白的时候,心理活动是什么?

白客:我完全不记得我脸色刷白,但我当时确实有点儿紧张,因为那天颂文老师让我以韩东的方式跟他聊天,就是他是黄江,我是韩东,我是来应聘的,就一直那么聊天。但我当时还没有对这个角色的人设在心里构建完成,所以还是有点慌张,怕有些问题我回答不了。但经过那一次,我觉得很有意思,那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一次体验吧,反正没有颂文老师,我也不能很快地把这个人设做好。

张颂文:我最近听别人说,你在别的组是不是也跟一个演员说过这样的话?说你别跟我太熟。有吗?我在横店听他们说的。

白客:这招我肯定是用过。

张颂文:真的?哪个戏?

白客:我拍《门锁》的时候,因为我在里边演一反派,所以我在片场就没有跟百何姐说过一句话,一直到杀青我俩都不太认识。

白客:我心里住着一个理想主义者

鲁豫:影片中有一处超现实镜头,就是电视里正在播放着杨利伟在太空的画面,然后韩东手中的笔也突然飞了起来,你会怎样解读那个画面?

白客:说实话,我在这部片子里最喜欢的两个镜头就是笔飞起来跟报纸飞起来,我觉得那是一种非常理想主义的呈现。当时我们在平遥放映的时候,很多人对这两个镜头是有异议的,觉得它不太落地,认为它把整个故事变得虚无缥缈了。但我很喜欢这个感觉,就像你看到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说话时的感觉一样,会认为他在说空话。一个现实主义题材有这样的镜头其实很突兀,但是如果你看的时候不觉得突兀,那可能说明你的心里边还有一股莫名的热血。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爱上了这两个镜头,所以我觉得也许我真的跟韩东一样,心中也住着一个理想主义者。

张颂文:未来很多年,我会记得今天这个画面

鲁豫:影片当中,颂文老师饰演的黄江有很多细节太有意思了,比如太太来书房叫你吃饭,你当时正在写稿,会本能地按一下保存键,说“我先把这个(文章)存起来”。这是剧本中原本就有的细节,还是你在观察完记者的行为举止后所设计的动作?

张颂文:是观察到记者包括编剧们都有这个习惯,他们最怕的就是突然电脑没有电,那前面写的文章全部白费,所以他们每一次离开座位之前都有个习惯,先保存一下。

鲁豫: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你跟韩东发火,说是你的错还是我的错?当时你的手“啪”地一下拍到桌子上,下一个镜头是你又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能感觉到那个动作非常使劲儿。

张颂文:对,因为拍的那个地方有很多大头针,我当时拍完就感觉特别疼,怀疑是不是(大头针)扎进去了,所以看了一眼,但没扎进去。

鲁豫:我还在一个花絮里看到,应该是您第一次去见导演时穿的那套服装,就是您在2003年去一个报道过非典的记者家里看见他穿的那身衣服。

张颂文:对,2003年,当时我已经在北京电影学院当助教了,然后就发生了非典。后来我很想去接触一下在一线工作的人,有个同班同学就带我去见那个记者,我在他家见到他的时候,他拎着一杯茶,穿着一件毛衣外套,里面有件衬衣,我一下就记住了他的形象。所以我去见导演那天,也是穿着这身衣服去见他的,但导演没有完全采纳我穿的那套衣服,后来他有给我类似的衣服,就是我跟秦海璐老师的那场戏,他让我穿着一件毛衣外套。

鲁豫:这算是一种职业本能吗?就是你会习惯于观察生活,会关注每个人的细节,可能不会故意记住它们,但是会把这些细节存放在脑子里,等某一天需要塑造某个人物的时候,又会把相关细节给读取出来?

张颂文:对,我觉得变成我们演员的“下意识”了吧。就像今天,未来很多年,我会记得这个画面:鲁豫穿着什么样的衣服,留着什么样的发型——当然,你的发型一般都不变(笑)。我会记得,有很多人举起手机,还会特别记得你们的手机壳,还有那个戴着“P”字帽的同学,包括天蓝色的口罩,我会一直记得。

胡天渝:颂文老师的夸奖让我沉默了

鲁豫:FOX,这是你的第一部戏吧?第一次跟他们一起合作演戏,这种感受应该还是很特别的。

胡天渝:对,第一部。其实刚拿到这个人物剧本的时候,包括在去剧组的路上,我的内心都是比较忐忑的,因为毕竟是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也不太擅长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在这些老师面前,就很怕做不好。但到了之后,最先接触到的是颂文老师,他见我第一面就非常亲切。我还记得和颂文老师打完招呼之后,颂文老师就说:小胡,你非常适合演戏。我说:哦?此话怎讲?他说:你的长相就很像路人。当时我沉默了一会儿,觉得也许这就是一种夸奖,因为确实,演戏要塑造很多角色,需要这样,我也很感谢颂文老师对我的认可。

鲁豫:他对不同的角色的确有不同的态度。

胡天渝:对,他那天还给我讲了很久的戏,当时正好赶上白客老师在演一场非常棒的戏,他(张颂文)就用白客老师的现场演绎作为案例,给我一点一点地讲解,我们就坐在监视器旁,颂文老师其实那天已经下班要回家休息了,但是他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很耐心地给我讲中景、远景、近景,包括每一个动态神情,该在什么样的景别做出什么样的表演,我就觉得他特别好。这对于我后面几段戏的演绎非常有帮助,对我之后的创作也都非常有帮助。

鲁豫:你的音乐专业有没有影响到剧组其他人的音乐喜好?或者说你们彼此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因为我知道导演应该是喜欢听摇滚乐的,影片中也出现了相关元素。

王晶:对,我原来是摇滚青年,后来变成了一个嘻哈爱好者,所以网上也有人说,这是第一次摇滚乐和嘻哈音乐如此和平地站在了一起。

胡天渝:其实我也受到王导很多影响,现在也开始疯狂听摇滚乐。

鲁豫:大家都peace & love了。

王晶:对,peace & love。

张磊:别看角色小,衣服试了将近20套

鲁豫:张磊老师在片中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您的表演可是活灵活现的,很像是以前在雅宝路(指服装批发市场)做生意的那种老板。不知道您当时在接下这个角色时,对于这个人物都做了哪些设计?

张磊:导演当时让我来演这个角色,别看角色这么小,但试衣服可能试了将近20套,包括各种眼镜都试了很多。我其实很少演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但扮上之后一看还不错,变得特别有信心,就把这电影给演了,我觉得还是挺过瘾的。

白红标:让姚主任说出真相的是良知

鲁豫:白老师在这部戏里面演一个医生,其实这个角色不太好演,不知道您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是如何考量的?是要更加凸显这个人物的性格还是他的职业性?

白红标:都有。其实当时导演让我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我有一些紧张,我说我能行吗?导演很可爱——标哥,你没问题。但还好,因为我妈妈生前就是医生,我从小就能感觉到作为医生的责任感。我觉得他作为一个检验科主任,最后能把所有真相告诉给韩东,靠的是他的良知,是他心里的东西。

鲁豫:那场戏其实蛮打动我们的,在我看来,当时在那辆车里坐着的,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医生,他们代表了这世上最冷静的两种职业,但恰恰这样两种人,让那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弥漫着最极致的情绪,那一段还是很打动人的。

白红标:其实那场戏,我说着说着情绪就出来了,拍完我还问导演,会不会有点儿过?导演说没有,挺好。那场戏中间有一段可能剪掉了,就是他(韩东)拿着录音笔还要再录音,我说你别录,最后他拿着笔要记下来,我说你记什么呀!其实都是下意识的,那天我俩在车上的戏,虽然他(白客)台词不是很多,但是眼神的交流很有感染力,所以最后姚主任还是放下了,就该说的就说了吧。

程小夏:韩东哥哥是英雄

鲁豫:这部戏的时间背景是在2003年,小夏你那时候还没有出生,所以戏里的那个年代、那些事情你是完全没有经历过的,那你是如何接近这个人物的?剧组的老师们有没有给你讲过一些当年的事?

程小夏: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所以一开始会有一点点了解,后来王导一直特别温柔地给我讲那个年代的事情,就可能了解到更多吧。当我知道那些病毒携带者被排斥、被歧视的时候,其实心里很难受,如果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想我应该也会竭尽全力地把这件事曝光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为他们发声。我觉得韩东哥哥就是一个英雄,因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这些弱势群体发声,为他们争取到一些权利,感觉很厉害。

鲁豫:导演,你的“火种”已经播撒出去了,我觉得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可能真的会有一批年轻人对于新闻行业、对于记者这一职业产生热望,就像20年前的那些年轻人一样,这很有可能。

王晶:对,希望这些有意义的事情,有人可以一直接力做下去。

-鲁豫观影团 · 推荐理由-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长片,能够拍出这样的水准已经相当不错,而这部片子所传递的价值则会让它成为2023年最值得观看的院线电影之一。韩东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正是对“韩东们”的真实写照。很难得看到如此赤诚的一部作品,这样的好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相关阅读

  • 第五代导演的下半场

  • 2023年春节,张艺谋的《满江红》狂揽40多亿,取得他从影四十多年来最好的票房成绩,快追上贾玲了。这部谈不上是“大片”的电影,试图横跨悬疑、喜剧两个略显冲突的类型元素,却意外地
  • 『北京』2023英国电影展

  • 英皇今年的英国电影展从北京站开启,片单以艺术家题材为主线,大部分是近年的作品,我个人推荐《最后的肖像》。现已开票
  • 山西剧院举办电影《不止不休》明星见面会

  • 本报全媒体记者 高万军报道 3月25日下午,山西剧院举办由青年导演王晶执导,贾樟柯监制的现实题材电影《不止不休》明星见面会,导演王晶与领衔主演张颂文携手亮相现场,与影迷分
  • 《铃芽之旅》火爆上映!980元电影卡仅售9.9元

  • 再来对比下同场次的电影票价格CGV影城(顺义ScreenX店)×3张177元电影票品城卡立减23元不光买电影票、影视VIP、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都可以抵扣左边平台下单,右边某眼下
  • 论吸女人血,徐克排第一他排第二

  • 前几天,一条新闻看得她姐心情复杂。 73岁的徐克,大概率要当爹了。 有八卦媒体拍到了徐克和小女友的出行照,小他三十岁的女友小腹隆起,显然是怀孕了。 消息一出,网友们迅速回想起
  •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专家研讨会在安溪举行

  • 3月24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共安溪县委、安溪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产电影论坛:《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研讨会”在安溪县政府会议室举行。这是该论
  • 新海诚:《铃芽之旅》是关于当下的生活

  • 新海诚是三年来首位拜访中国的国际导演。在前作《天气之子》上映时,他曾向中国观众许诺,自己将在三年后带着新的电影回来。赴约之日,世间已历经巨变。现实中由病毒所开启的全球

热门文章

  • 实力女神周海媚亮相《实力派》,谈人生聊表演

  • 当影视行业逐渐摆脱了流量控制,开启最本源的以内容为导向的竞争态势之后,那些在演艺圈努力打拼数十年的优秀演员,再度迎来了全新的春天。于是影视界“叔圈”“姐圈”频频破圈,成

最新文章

  • “优酷制造”再升级,Q1九部高分剧独占四席

  • 文 | 若谷纵观2023年剧集行业Q1整体表现,“稳中向好”成为积极信号。开年以来,长视频平台先后上新四十余部剧集,从内容类型来看,各大平台涉猎多元,囊括了悬疑、仙侠、武侠、现实
  • 内心的平衡之道:探索心灵瑜伽的益处

  • 心灵瑜伽是一种注重内心平衡的瑜伽练习方式。与传统瑜伽注重肢体的动作和体式不同,心灵瑜伽更注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的协调和平衡,通过呼吸和冥想的方式,调整身体和内心的平衡,达
  • 奖金10万元等您拿!在色卡里看新疆烂漫山花

  • 《雨红杏花香》鲁雪摄 拍摄地:吐鲁番市鄯善县 杏花春光正好叫上三五好友与山花来场约会吧石榴云/新疆日报为您整理了新疆最全赏花地图桃红李白,满园春色野花烂漫,不负春光2023
  • 中办国办:鼓励医师多点执业

  •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推动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