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河南文艺评论推优作品|李豌:火出天际的国风舞剧为何始于河南

日期: 来源:河南文艺评论收集编辑:河南文艺评论

《水月洛神》

18 年前,环顾郑州 7567 平方公里的土地,尚寻不到一个市属的专业舞剧院团。

尽管郑州矗立在具有数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原大地,3600 年前曾为商朝之都 ;尽管这片文化厚土曾孕育了常香玉这样的传世豫剧表演艺术家,也曾用一部电影《少林寺》,使少林功夫风靡世界,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相比之下,在歌舞剧领域,这座城市尚没有勃发出新的艺术生机。 

2004 年 3 月,相比于北上广一线城市动辄拥有半个世纪以上历史的一线表演艺术院团,郑州歌舞剧院终于成立。初观之,一家地方剧院,既没有在歌舞剧方面的历史传承和积淀,又没有顶流艺术资源助阵,起步似显艰难,前途尚不确定。

但 2021 年初,一部《唐宫夜宴》的爆火,却让全国人民把目光聚焦到了这家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不具备的地方歌舞剧院。此刻追溯历史,人们才意识到,近20 年来,在中原文化厚土的滋养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家年轻的歌舞剧院一直默默在艺术之路上不停攀登,潜心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国风舞剧,诠释了中国文化之美。

为什么是郑州歌舞剧院?为什么是河南?这里的舞剧创作如何实现了从零到火遍全国的巨大突破?又如何从依靠名家扶持到独立行走?

《风中少林》

《风中少林》无米之炊

假如有一天,作为知名舞蹈编导的你,收到了一份诚恳的创作邀请,然而,受条件限制,对方无法提供演员,也没有标准的排练场地,如果接下这份邀约,你不仅要面对从全国各地招来的、还需磨合的演员,还要在一个偏远荒凉的地方集中创作,并且作品的要求极具革新性,一切无异于白手起家、强为无米之炊。

你要如何选择?

18 年前,经郑州市政府的邀请和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的引荐,著名舞蹈编导夫妇刘小荷与张弋就接下了这样一个任务—创作以少林武术为灵感的大型民族舞剧《风中少林》。

当时,郑州本土没有任何正规的专业舞剧院团,舞蹈界也尚未有用武术创作的先例。在这片全新的土地上,要创作一部具有首创性的作品,并要从此开辟出一块能够持续孕育艺术生命的土壤,其中难度自不必言说。但要讲述 18 年后火遍中国的《唐宫夜宴》的故事,却恰恰要从这个不可能开始。  

反对的声音

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闻名于世。然而,多年来,由于文化挖掘、编创、人才等多方面的劣势,河南这片中原土地在舞台表演艺术领域,似乎一直籍籍无名。

为了更好地通过艺术手段将中原文化展示于舞台之上,2003 年初,河南省委宣传部提出并组织实施了“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由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和省文化厅共同参与。 

汴为开封,北宋张择端曾绘《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时开封(时为东京,也称汴京)的繁华景象,当地很快确认编排大型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洛为十三朝古都洛阳,选定编排大型舞蹈诗《河洛风》;《花木兰》为经典豫剧,河南是花木兰故里,河南省歌舞剧院选择创编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

但郑州,这座“火车上拉来的城市”,犯了难。

彼时,功夫类影视作品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少林寺在全国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少林寺位于登封,登封归郑州管辖。那不如以少林寺为主题,做一部舞剧吧?

对于这一想法,业界有不同的声音。 

2003 年 1 月,“以舞剧形式创作少林题材是否可行”的郑州、北京两地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许多专家纷纷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且不说此前业界未有先例,从实际情况来看,武术和舞蹈是完全不一样的体系。武术走实战,具体行动要根据实际的攻防需要;舞蹈为艺术,要跟随音乐的节奏。体系如此相异,武术不可能被转化为艺术的舞台形象。

建议放弃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

关键时刻,冯双白等少数专家则给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他们坚信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优秀题材,具备可实施的空间和可能性。

对于一直关注中国人身体文化这一课题的冯双白而言,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身体文化大量保存在中华各种各样的武术流派中,少林就是其中非常博大精深的一个存在。他一直期待在舞剧的舞台上,从某一角度呈现出中国人的身体文化,而从少林文化出发,显然是一个难得且重要的实践机会。

有这样期待的冯双白,在郑州的邀请下,成为了《风中少林》的编剧,为这部后来引起轰动的剧目开了头。

无米之境

为了创作出好剧本,冯双白前后 20 余次深入少林寺生活、采风,与方丈、高僧座谈,与僧人同吃同住,参与寺院日常活动。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冯双白发现,真正的少林功夫并不完全是大众认知的“二指禅”一类的一招可置人于死地的“神功”,也并非想以武力征伐天下,而是禅、武、医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性文化,其内核是以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为第一要务,而非简单的打打杀杀。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冯双白在舞剧四幕中,讲述了书生天元和恋人素水因强寇追杀离散后,身负重伤的天元得到少林高僧慧山的搭救,此后逐渐领略到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并以少林功夫带领武僧平寇的故事,演绎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生死较量和一出蕴含东方隐忍之美的爱情悲剧。其间反复修改,六易其稿。

在冯双白的支持下,编剧和剧本的问题解决了。但舞剧创作在河南历史上是空白,人才极度匮乏,仅仅有编剧支援是不足的。幸而通过冯双白的介绍,刘小荷和张弋接下了总导演的任务。此外,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担任作曲,香港“元家班”武术设计指导元辉担任武术设计。在各方努力下,包括编剧、总导演、

音乐、服装、灯光等以国内知名艺术家为主的编创核心团队也逐渐组建了起来。

然而,当时郑州本土没有正规的专业舞剧院团,舞蹈团队从何而来?又要去哪儿排练?仍是无米之境。 

但郑州已经下定决心,要围绕《风中少林》的创作,走出一条以剧目生产带动剧院建设的发展之路。为了尽快组建一支优秀的舞蹈团队,并以此作为筹备建设郑州歌舞剧院的重要力量,郑州从全国招兵买马,先后 13 次组织招聘舞蹈演员工作组,邀请国内知名舞蹈专家一同,分赴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艺术院校、艺术团体开展招聘演员工作,并在各大媒体发布招聘启事,从全国选拔优秀人才 ;同时,从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专业性武术学校—少林鹅坡武术学校选拔了一批武术演员。前后花费了数月时间,终于初步解决了舞蹈团队的问题。 

场地又从何而来? 

由于没有符合《风中少林》这一大型民族舞剧编创规模条件的专业艺术排练场所,经过协调,郑州将郊区一处民兵训练基地的射击场改造建成排练厅,同时在基地安排食宿,辅助集训排练。

虽然条件受限,但无论如何,此时基本条件均已具备,刘小荷和张弋总算能进入正式排练阶段了。 

艰难为炊

在舞蹈界,此前没有创作者用武术来创作舞剧的先例。这样一部舞剧,到底如何落在舞台上?如何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大量的采风之后,刘小荷和张弋确立了“以武演舞 舞武结合”的理念,决定通过充分展现武术作为肢体语言的功能性与舞蹈内核的相通性,来表现人物、推进情节、表达舞剧的中心思想。

于是,武术与舞蹈相结合的首次试验,就在郑州郊区的这个由射击场改建而来的排练厅里开始了。 

排练厅地处偏远,没有商店,也打不到车。所有演职人员都住在宿舍,吃在食堂,集中管理,几乎是军事化、封闭式的训练。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对于舞蹈演员和武术演员,刘小荷和张弋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 

舞蹈演员的肢体表达缺乏武术的力量感和节奏感,也未掌握武者脚下的使力方式。为此,剧组专门邀请少林禅武医传承人释德建以及其他老拳师,对主要舞蹈演员进行武术训练。武术演员的特点是听口令而不听音乐,听教练指挥而不听导演安排,重力量而不重艺术展现,因此要着重进行音乐和舞蹈方面的训练。同时,舞蹈演员讲究提气,武术演员则讲究气沉丹田,呼吸的方式也要进行相互磨合和适应。

每天清晨六点半开始,演员们先打一个小时的套路拳 ;八点半到十点进行舞蹈训练 ;十点到十二点和下午两点到六点这两个时间段是排练时间 ;晚上八点以后,对主要演员的表演细节进行打磨。 

这样集中训练的好处是很快能见到效果,同时可以随时调配人员,效率很高 ;坏处是,时不时就有演员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条件而选择中途退出。每有一个演员退出,刘小荷和张弋就要重新训练一个新的演员顶上,又要从零再开始一遍。

在这样的条件下,刘小荷和张弋在郑州郊区与演职人员同吃同住同训练了近一年时间,终于带领整个剧组完成了《风中少林》这部全新创意、音乐服装专门打造的大型民族舞剧。成品舞剧《风中少林》既有精湛的少林功夫展示恢宏的战争场面,又有如歌的人间情爱和如诗般的中原风情,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和全新的艺术享受。

如约而来的轰动效应

2004 年 10 月,《风中少林》在“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期间首度上演。这种既保留了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又结合了舞台艺术表演的展示形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也以新的形式演绎和传播了武术文化,立刻迎来了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运动员、来宾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04 年 10 月,《风中少林》公开试演后,又邀请了来自省内外的艺术专家、宗教人士、观众代表、演出经纪人等进行座谈,对人物塑造、人物命运、服装、音乐、舞美等持续进行完善。每一场演出结束后,都会对细节进行调整,力求精益求精。

2005 年6月,《风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三场,场场爆满。同年 11 月,应邀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演出。2006 年2月,应邀赴宝岛台湾演出。由于票供不应求,从不允许观众坐在过道的台湾国父纪念馆首次破例,让没购到座位票的观众坐在过道观看演出。原定五场演出结束后,又加演了两场。

2008 年 7 月,《风中少林》应邀赴新加坡演出五场 ;9 月,应邀赴澳大利亚参加澳亚艺术节,演出两场。 

2009 年 1 月至 3 月,《风中少林》赴澳大利亚堪培拉、墨尔本、悉尼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巡演,累计演出了 33 场。 

2014 年 11 月,《风中少林》应邀赴韩国,在首尔世宗文化会馆演出了三场。

至此,《风中少林》从郑州走向了全国,又走向了世界。 

与此同时,大量的奖项和荣誉纷至沓来,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金奖、2005至 2006 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奖”剧目奖……

应运而生的郑州歌舞剧院

随着舞剧《风中少林》的逐渐成型,郑州歌舞剧院最初的骨干力量也随之诞生。2004 年3 月,郑州歌舞剧院正式成立。新组建的郑州歌舞剧院坚持体制创新和艺术创新并行,探索出了一条既适应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始终在努力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艺术团体”。

在《风中少林》的整体宣传推广过程中,新成立的郑州歌舞剧院展现了不同的思路。在创作之外,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注重《风中少林》的商业推广。这样的思路,也为未来剧院和剧目火遍全国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在营销环节中,对包含演员服装、配饰在内的所有宣传品,剧场环境、媒介广告进行统一设计和包装,使观众从剧场入口处到座位,均能感受到《风中少林》的气质和特点,充分提升了感染力。

另一方面,积极与媒介、企业合作,充分挖掘剧目的商业潜力,用不同的宣传品和剧场设置来吸引赞助。 此外,剧院还将《风中少林》的剧中人物设计成卡通形象,制作动漫节目以及后续产品开发,充分挖掘市场资源,延伸了舞台艺术的产业链。

近 20 年后,就在这所能为“无米之炊”的剧院中,一个流量传奇诞生了。

《水月洛神》

《水月洛神》壮士断腕

中原文化不仅有阳刚的一面,也有柔美的一面,是不是能再做一部风格不同的舞剧?

在推出风格刚毅的《风中少林》后,郑州市政府希望郑州歌舞剧院能再推出一部彰显中原本土文化“柔”性的作品。如此一来,两部作品一刚一柔,风格互补,更能展现出不同侧面的中原文化。

如此,主题便定为了经典的“洛神”。 

如今观众大多熟知的是仍在全国巡演且场场爆满的《水月洛神》,或许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还有一部《云水洛神》。某种意义上,《云水洛神》可称为《水月洛神》的前身,但两者主题相似,演绎的内容却完全不同,命运也截然不同。

今天,《云水洛神》已少有人提及,重新编创的《水月洛神》历经十年,却依然深受业界肯定和市场欢迎。

其间,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如此改变?

锱铢必较 推翻重来

最初,以“洛神”为主题,郑州歌舞剧院打造出了《云水洛神》这部舞剧。舞剧根植于曹植所作的《洛神赋》,讲述了伊洛河畔一段关于人神情缘、生死离别的古老爱情故事,整个演出现场沉浸在宓和植至真不渝的爱情故事情节中,既    是一部关于美丽女神至善至美的神话传说,亦是一首千百年来人们对美之梦幻追求的绝唱。

2009 年 4 月 21 日,《云水洛神》在国家大剧院亮相,向首都观众献上了一份来自中原郑州对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的贺礼。 

不过,《风中少林》珠玉在前,郑州歌舞剧院全力推出的第二部舞剧作品《云水洛神》,实际演出效果和市场反应却不如预期。为此,郑州市委主要领导人带领郑州歌舞剧院负责人找到《风中少林》的编剧冯双白,请他对剧本进行修改,希望能对现有作品优化处理。在翻阅过剧本后,冯双白认为这部剧一旦要调整,可能要大动干戈。如此一来,牵扯人力物力众多,这样重大的决定不宜轻易作出。既然已经推上了舞台,不如继续演出下去,再观后效。

然而,又经过半年的舞台实践,郑州市和郑州歌舞剧院还是期望这部剧的效果能够更上一层楼。于是冯双白受邀担任编剧,同时协助组建创作团队,下定决心将此剧推翻重来。在艺术精品的追求过程中,政府力量予以了坚定的支持,歌舞剧院的锱铢必较与壮士断腕般的举动,很快带来了第二部叫好又叫座的业界标杆作品。

在对《洛神赋》以及曹植、曹丕等历史人物深入探究后,冯双白选择把视线从神话转移开,聚焦到更为真实的历史中。在冯双白看来,洛神是一个带有神奇色彩的人物,无论从人物的塑造还是舞台的表现上来看,曹植的《洛神赋》都已将相关内容表达到了极点。如果用舞台重现这样一个经典名篇,挑战极大。

当代的创作者,如何能使舞台设计超越曹植近乎完美的文字表述呢? 

另一方面,冯双白十分重视艺术的共鸣性。一部舞剧,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美,给予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也应该给予观众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让他们产生共鸣。《洛神赋》虽然是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但除个别名句外,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背诵全篇、了解全文 ;而《洛神赋》的作者曹植在兄长曹丕的要求下所作的《七步诗》却家喻户晓,尤其是其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几乎人人脱口能诵。 

于是,根据曹植的传世名篇《洛神赋》《七步诗》,以中原洛神传说为依托,冯双白彻底改变了神话路线,以曹丕、曹植二人的兄弟相争和战乱中一位美丽女性甄宓的命运遭遇为线索,巧妙地将“诗书礼乐舞”融汇一堂,揭示了现代人对古典艺术美的探究与理解,为观众细腻地描绘出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之恋,也在剧中探究了真实的人性、生活,使观众在欣赏、品味中既感慨于兄弟的权位相争,又感叹于甄宓的身世飘零,还感动于曹植性情深处的自由与浪漫。与此同时,还可以直观地领略到 1800多年前古老的中原文化所传达和投射出的古典之美。 

去汉墓遗址中找寻编舞的根据

剧本已成,在冯双白的提议下,舞台创作任务便交到了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佟睿睿的手中。

彼时的佟睿睿,距离自己的第一部舞剧《南京 1937》后,连续五年拒绝了很多邀请,没有再进行舞剧的创作。一直到接到《水月洛神》的导演邀请时,佟睿睿才感到自己终于等到了心中的那个“她”,于是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希望在已经完成的一系列古典舞小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创作《水月洛神》,对自己擅长的古典舞范畴进行梳理和总结。

将文学经典用舞剧的形式反映出来显然不易,正是从中原大地留下的大量文字和文物中,佟睿睿找到了这部舞剧的舞蹈语言。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在接到本子、进行前期创作的半年里,佟睿睿几乎没有离开过中原。

在此期间,她不仅阅读了大量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还实地到许昌、洛阳、南阳等地了解 1800 多年前的历史。对于佟睿睿来说,采风不仅要看古迹、寻遗址、拜访老人,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历史的发生地去遐想、去感受,感受自然、历史与人的对话。

她甚至亲自钻到汉墓遗址中去,查看汉代砖墙的纹理、质感以及汉画像砖的各种画像,从中寻找编舞的依据。《水月洛神》中为大家称道的传统十二面汉砖墙、出征前的剑鼓舞等,都是从中复活而来。

而在伊洛河和黄河的交汇处,佟睿睿找到了尾声的创作灵感。涨水之时,伊洛河的清水和黄河的浑水自然形成一个漩涡,如同八卦图。受此启发,佟睿睿把尾声修改为生命的漩涡和轮回。最后决绝的那一场,曹植整个人都包裹在漩涡里,最后在大漩涡中终于找到了洛神…… 在佟睿睿看来,这不只是曹植人生轨迹的写照,也寓意了政治、情感、理想的漩涡和周而复始 :人只有走到某种极致的时候,才可以发现另外一个世界。 

此外,新版《红楼梦》80 后作曲家郭思达、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服装设计师凌麦青等纷纷加盟该剧的创作,舞美、灯光、多媒体等各环节的设计者均是国内顶尖高手。 

在这样强大的团队支撑下,2010 年 12 月初,《水月洛神》在河南艺术中心成功首演。观众面前的舞台上有一面大大的镜子,如同剧中的洛神甄宓,时而映照曹植对完美的向往,难以触及却给人温暖 ;时而折射曹丕对无上荣耀的追逐,闪亮却终究空空如也。舞美同时借助多媒体等舞台手段,呈现出空灵和纯净之感,使整个舞剧充满新意,呈现出具有浓郁美学意味的舞台画面。

这部全新演绎的大型舞剧《水月洛神》,先后获得第十二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河南文华大奖第一名、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作品金奖、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2011 至2012 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 

2011 年 10 月 18 日,《水月洛神》作为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献演于上海新落成的文化广场,获得圆满成功。其间近一年时间,《水月洛神》在每次演出后,仍在持续修改,不断加工打磨。令佟睿睿印象深刻的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都给予创作团队以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能够让创作团队对剧目不受限制地反复精雕细刻。

在这样的创作支撑下,此后《水月洛神》在多地的演出均大获成功。 

2021 年底,在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郑州歌舞剧院与上海晶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在院长孙书杰的率领下,于12 月 13 日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国巡演之旅,分别在上海、江门、深圳、萍乡、南昌、长沙、武汉等城市亮相,演出十场,吸引了万余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

在上海,即便和当地观众已经阔别十年,《水月洛神》依然大受欢迎。团队尚未抵达上海,原定安排的两场演出,票已全部售罄。最能证明一部作品优秀程度的,无疑是常演不衰。

借机锻炼青年演员

《水月洛神》的演出特邀优秀的青年舞蹈艺术家李宏钧、汪子涵以及知名青年舞蹈演员唐诗逸、华宵一、王佳俊等担当主演。像唐诗逸、华宵一这样的演员,如今已经是舞蹈界优秀人才成功“破圈”的典范代表。

借力国内一流艺术力量当然更容易创出佳品。但郑州歌舞剧院并不只是着眼于作品,也十分注重本院、本土新生代人才的培养,要让本院人才在一流艺术力量的带领下抓紧成长,让郑州歌舞剧院的艺术创作生命更具有独立性和可持续性。

在《水月洛神》中,剧院安排易星艳、曾鹏飞、盖峥参与排练演出,近距离跟随名家学习,快速提升专业水平。

自 2014 年起,郑州歌舞剧院出国演出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为编导、演员提供了各类高层次学习机会。同时,要求院内编导每年创作一部作品,鼓励编导创新,并为创作提供多重支持和保障,使院内人才拥有了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

目前,《风中少林》《水月洛神》《精忠报国》三部由国内名家编创的舞剧,院内演员都能高标准地完成主要角色的演出,承担起巡演和重要演出的重任。

郑州歌舞剧院,终于拥有了一支成熟的青年专业舞蹈团队。 

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 

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两部舞剧大获成功后,2019 年,郑州歌舞剧院再度邀请冯双白担任编剧,与其他国内名家一道,为郑州歌舞剧院编创一部新的原创舞剧。

除了少林功夫、洛神传说,郑州或者河南还有什么文化元素可以挖掘? 

在郑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旅局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冯双白走访河南多地,在岳飞故里汤阴一下子激起了巨大的创作冲动。冯双白喜欢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此前,他以少林功夫展现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用洛神背后的历史故事深刻揭示人类的情感和命运。现在,他想用岳飞的历史,谈论“精忠报国”这一更加宏大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

这次的舞剧创作,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印青担任音乐总设计,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翀任艺术总监。《精忠报国》延续了中国古典美学风格,提取南宋元素再现舞台,增加了历史厚重感和代入感。同时,以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空间转换加上影像投射,将舞台的象征意味进行切割,以梦幻场景营造沉浸式空间,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带来的震撼力量。

与前两部剧目相似的是,《精忠报国》也先后获评 2019 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19 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经过《精忠报国》的再一次过渡和铺垫,郑州歌舞剧院的编创及演员团队在三部舞剧的创作及演出过程中,近距离跟国内艺术名家学习,具有了更加成熟的艺术创作和呈现能力,河南也拥有了不止一张能在全国打响知名度的重要文化名片。

深入挖掘历史、探索活化文物、看重“剧”的叙事性、敢于攻坚克难、创新多媒体应用、注重人才培养、创造支持艺术创作的友好环境……纵观《水月洛神》《精忠报国》的创作,或许已经可以窥见后来《唐宫夜宴》的一些“创作秘笈”。

这些在此前创作中逐渐闪现出的创作优势和闪光点,成为了扎实的铺垫,也为后来郑州歌舞剧院独立创作本院本土优秀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宫夜宴》

《唐宫夜宴》独立行走

2019 年,郑州歌舞剧院青年导演陈琳创作了表现大唐盛世的舞蹈作品《唐宫夜宴》。虽然不是舞剧,但这部舞蹈作品叙事性极强、角色个性突出,并在 2020 年 10 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获奖提名。虽未斩获最终大奖,但这部作品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获得了几十万的浏览量,成为同届参评作品流量第一。

2021 年河南卫视春晚邀请《唐宫夜宴》参与晚会录制。正是在这台地方晚会上,这部经过 VR 技术视觉效果包装的舞蹈作品,很快火爆全网,掀起一阵“唐宫小姐姐”的热潮,近年来受关注度较低的河南卫视,也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可以说,这是郑州歌舞剧院本院本土创作力量一次真正独立而精彩的展示,也是这个年轻剧院在人才培养和艺术创新道路上的又一次成功探索。郑州歌舞剧院用这部实力作品,向大众交出了它的艺术答卷。

这部作品何以出圈?且听慢慢分解。

一个剧院的民族艺心

在讲述《唐宫夜宴》具体的创作故事之前,或许应该先来关注“一大一小”两个背景。

“一大”指的是郑州歌舞剧院的民族艺术之心。 

从《风中少林》到《水月洛神》,再到《精忠报国》,前后历经约 15 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州歌舞剧院从零起步,以戏立院,用三部集结国内名家创作的优秀舞剧作品,快速树立了一座中原剧院根植民族厚土、创作活力强盛的艺术形象。

但得人之鱼,不如师人之渔。 

邀请名家固然可以快速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并打响名号,却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一个具有内在生命力的艺术剧院,一定要有独立的艺术编创能力和一支成熟的人才队伍。作为郑州本土为数不多的专业艺术剧院,郑州歌舞剧院肩负着培育本土人才、培养专业团队、独立编创本土剧目等艺术重任。

而自 2014 年始,受文化部和国侨办、河南省文旅厅、河南省外办邀请,郑州歌舞剧院每年都会派出艺术团队到不同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演出,目前已先后出访波兰、哈萨克斯坦、南非、新西兰、乌克兰、意大利、俄罗斯、泰国、卢森堡、韩国、日本、美国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一批优秀的舞蹈作品,赢得了国际赞誉。 

越是走向世界,越会感怀民族。 

随着出访国家和次数的增多,郑州歌舞剧院很快意识到,不能依赖已有剧目,需要持续更新作品,才能把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以舞蹈语言讲述给全世界。

于是,自 2017 年起,郑州歌舞剧院规划再打造一批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作品作为更新节目,也以此为始,鼓励剧院人才积极创作。

郑州歌舞剧院 80 后青年舞蹈编导陈琳,也因此开始了一次以面向世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目的的特别创作。

一份人生履历

“一小”指的正是陈琳。 

这里有一份关于陈琳粗略的人生履历,看到陈琳是如何成长起来之后,或许才能更加理解《唐宫夜宴》的诞生经历。 

从小喜爱中国历史文化,四岁习舞,少时离开郑州去北京、上海学习。20 年前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后进入上海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四年后,考虑从演员向编导转型,于是放弃正式编制,辞职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毕业后,因为恋家回到郑州,希望能用舞蹈这种形式,为挖掘、展示和传播家乡文化做出一份努力。

据陈琳观察,中国有许多以地方命名的舞蹈,比如新疆舞、东北秧歌,但河南却没有。不过,陈琳觉得河南并不是真的没有,只是需要有人去挖掘。在她看来,这是一片广阔且亟待挖掘的土地,也是一片能给予她创作灵感以文化滋养的土地。

陈琳选择了郑州歌舞剧院。进入剧院后,在创作之外,陈琳经常跟随团队到不同国家进行艺术交流演出,也曾进入国际大师班进修学习。在面对世界的过程中,陈琳再一次拓宽了眼界,对民族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情感和体会。

到郑州歌舞剧院后,陈琳开始深度挖掘本省传统舞蹈文化,开始关注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信阳花挑舞和平顶山霸王鞭,在向老艺人学习讨教的基础上,创新编排作品。由陈琳编导的《花挑情》曾与《唐宫夜宴》一同,参评第十二届中国荷花奖。这部表现河南民间舞文化的舞蹈,一共由三名郑州歌

舞剧院青年舞蹈演员演绎,其中包括曾参与《水月洛神》演出的曾鹏飞、易星艳。这部作品最终进入该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这是河南的民间舞第一次站在全国赛事的舞台上。

但陈琳并不把自己的创作局限于河南民间舞,而是喜欢涉猎不同的舞种,喜欢在舞台上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新。比如创作入选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的现代舞《奋斗的幸福》时,陈琳就尝试把跑步机搬上了舞台,并且对跑步机进行了适应舞台性的改造,演员要在一定速度下的跑步机上进行演绎。

2017 年,在剧院要求更新一批更能对外展现中国文化传统的剧目后,陈琳思考在出国演出的舞蹈中,中国古典舞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最具代表性,便确定古典舞为创作舞种类别。此后,便以此为目标,多次到博物馆及河南的名胜古迹采风。

这样的采风,勾勒出了《唐宫夜宴》这部精品作品的雏形。 

全新创作 反其道而行之

一次,在河南博物院和洛阳博物馆采风的过程中,陈琳看到了不同形态的唐乐舞俑。这些俑人或坐或立,或奏乐或舞蹈,姿态各异、圆润娇俏,别有一番韵味,生动地呈现着大唐盛世乐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那一刻,陈琳一下子被打动了。 

同样身为一名舞蹈行业人员,陈琳不仅看到了一个古老繁华的盛世,也仿佛看到了 1500 年前的自己。她忍不住想,如果舞蹈能赋予唐乐舞俑灵魂,会带领现代人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唐? 

但业内关于表现大唐盛世的作品已有很多,个个雍容华贵、美不胜收,如果继续采用古典舞普遍的唯美飘逸、纤细窈窕审美,似乎稍显中规中矩,新意不足。

陈琳总是提及剧院守正创新的要求,要守正,也要创新。联想到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活灵活现的唐俑形象,陈琳心想,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反燕瘦,行环肥之道 ;反高冷,行趣味之道 ;反“正片”,行“幕后”之道,要更贴近当时的生活场景,更展现俑人的动感情愫。 

于是,千年前,一群正值青春妙龄的唐朝女乐官的生动形象便在陈琳的脑海中构思出来,并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女乐官们即将为一场宴会演出。在宴会开始前,少女们仔细准备、整理妆容,然后一路赶赴宴会。 

赴宴途中,她们或嬉戏打闹,或梳妆打扮,或扑蝶戏水,终于来到了宴会现场。一场正式演出前的幕后故事,充分展现了少女乐官的灵巧可爱、俏皮青春,也从另一个角度,举重若轻地展现出了大唐盛世的活力。

在排练中,陈琳更是根据 14 名舞蹈演员日常的性格特点,为每个人设计了符合个性的举动表现,使得整部作品的生动性、感染力和叙事性更强。

胖了! 胖了!

女演员们都很瘦,妆容和服装又如何达到“环肥”的效果?

在遵循历史采用唐朝经典妆容之外,如何自然地呈现出脸部肉嘟嘟的效果,成了一个难题。最初,陈琳考虑过采用影视贴片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造价高而且妆造时间过长。为此,陈琳专程到北京化妆师的家中,让化妆师在她脸上做实验,尝试如何能不通过任何影视贴片技术,而是仅通过化妆就能使演员脸部实现饱满的效果。

由于是深夜匆匆赶到,未吃晚饭的陈琳一连吃了好几颗化妆师家里的葡萄,嘴被塞满的那一刻,陈琳身上一下子起了鸡皮疙瘩,她冲到厕所照镜子,激动地对化妆师说 :“胖了!胖了!” 

但在舞台上,舞者嘴里塞着葡萄跳舞不现实。擦嘴时,纸巾引起了陈琳的注意,于是顺手抽了几张塞进嘴里。演员们要蹦来跳去,过程中还会分泌唾液。为了测试效果,陈琳在嘴中塞纸的情况下,连续不断说了半小时的话,之后初步定下了这个方案。后来,在具体推行的过程中,在一位演员的建议下,把纸巾改成了效果更好的医用棉球。

服装如果只达到“环肥”的要求并不难,难的是既要“环肥”,还要轻盈,不能影响舞蹈演员的肢体表达。 

在确定使用连体棉服之前,服装设计也经过了很多次实验。最初,陈琳想到卡通人物穿的人偶服,但这种服装过于僵硬沉重,并且包住了演员的身体,于是只好放弃 ;如果在衣服里面装架子,支撑起来的裙摆会遮掩住演员的细节动作 ;如果在演员的腰上、腿上缠东西,又极易掉落……每有一种新的想法诞生,大家就会对每个人的四肢分别进行测试,保证演员的肢体可以自由活动。

在 20 余次修改后,陈琳和团队最终确定了目前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连体棉服,在紧身连体衣的基础上,加入既能打造膨胀视觉效果又足够轻盈的棉花,终于全方面打造出了大唐美人珠圆玉润的效果。

一群唐朝青春少女的形象,被现代创作者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描绘了出来。 

宣传意识与商业可能性 

作为一个在 21 世纪文化产业浪潮中诞生的专业歌舞艺术创作及表演团体,灵活的机制、规范的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是郑州歌舞剧院不断实现超越的动力。前文提到,郑州歌舞剧院在首部舞剧作品《风中少林》中,便展现出活跃的宣发基因,而这种表现在《唐宫夜宴》中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

2020 年秋,洛阳。在距离《唐宫夜宴》进行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终评演出仅剩七个小时左右时,郑州歌舞剧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组由《唐宫夜宴》14 名舞蹈演员拍摄的海报图片。 

舞蹈作品的摄影往往都是在演出时,以拍摄整体舞台效果和演员表演中的状态为主,并在演出结束后发布。但在《唐宫夜宴》的宣发中,郑州歌舞剧院尝试在舞蹈演出前,让舞蹈演员进入摄影棚,以舞蹈剧情为基础,拍摄了一组生动的宣传海报,并在不同平台进行传播。爆火至今,网络上不同媒体使用的剧目照片,也都来自于那时。

更进一步的宣传爆发点,则是在 2021 年河南卫视春晚上。

2019 年 4 月起,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推动多项改革,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及“制播分离”,有了一定的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和能力,并在中国传统文化备受青年喜爱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河南卫视一直以来创作传统文化节目的优势,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

2020 年 1 月 1 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挂牌成立,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创作团队集合起来。此后,鼓励员工内部自由组建工作室,并引入淘汰和竞争机制。初期,中心工作室数量一度达到 18 个,半年考核期结束后裁撤近一半 ;在竞聘上岗过程中,每台晚会都鼓励每个员工提交创意方案,只看创意和效果,不排资论辈,年轻人也有机会担当大型晚会的总导演一职。经过改革,当下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的成员平均年龄在 30 岁左右,95后成员也并不少见,整支团队极具活力。 

在 2021 年卫视春晚的筹备中,导演团队选中了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作品《唐宫夜宴》。

郑州歌舞剧院院长孙书杰认为,这部在 B 站上有良好反馈的作品受邀,背后或许正是河南卫视流量和媒体思维的展现,他们看到了这部作品具有的群众基础和传播潜力。

在舞蹈演出之外,河南春晚导演团队利用VR 技术,通过文物放大、人物缩小的艺术手法,使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妇好鴞尊、贾湖骨笛、莲鹤方壶及唐三彩、名画《千里江山图》《明皇幸蜀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文物,在舞台上惊艳亮相,为舞蹈的呈现营造了更悠远神秘又厚重震撼的视觉氛围。同时,该中心还有一支专业的宣发团队,每次晚会均会提前制定宣发方案,力争把晚会中最亮眼的内容,传递到更多人的手机屏幕中。

在多方元素加持下,大年初一,该节目播出当天,河南春晚荣登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 ;《唐宫夜宴》单个视频在微博累计达到1000 万次观看,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点赞。截至 2021 年,《唐宫夜宴》相关话题和视频在全网浏览量超40 亿。 

2021 河南卫视春晚后,河南卫视乘胜追击,启动“中国节日”系列传统文化节目,以传统文化和现代视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新的文化节目形态,开启了省级卫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方向。

同时,郑州歌舞剧院也紧抓机遇,除了迅速与河南卫视合作、为当年元宵节创作“博物馆奇妙夜”节目外,还与河南华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文创产品企业合作,授权开发“唐宫小姐姐”系列舞蹈动漫版盲盒、毛绒玩具、团扇、镜子等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与此同时,响应时代潮流,开发微信表情包,进一步打造文化 IP ;此外,还参与汉服节,以妆造和服装助力国潮发展;积极接受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综艺、活动的邀请,提升曝光度,增强国民性,进一步实现“跨界”与“破圈”。

热度之下,郑州歌舞剧院在积极开拓艺术作品商业合作的可能性之外,对于使用《唐宫夜宴》这一已经蕴含特殊意义的文化标签也十分谨慎。在各种合作邀请中,筛选具有民族基因且与《唐宫夜宴》节目调性一致的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尝试用舞蹈作品的形式,根据企业和产品特点,重新编创内容,为羚锐制药等民族企业拍摄宣传片,拓宽了舞蹈艺术的可能性。

同时,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合作,出版《中国华彩—唐宫夜宴戏里戏外》一书,详细讲述《唐宫夜宴》的创作始末以及相关的唐朝文化。该书被收录进河南《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编纂出版工程,成为河南省介绍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中华文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年积累蓄力之下,从《唐宫夜宴》开始,郑州歌舞剧院、河南卫视,走进了大众视野,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以不同的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不断探索艺术的更多可能性。

《水月洛神》

国风舞蹈“冷”思考

文: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除了过往的舞剧作品打下的基础和传承的经验之外,郑州歌舞剧院的青年编导极具创作活力,他们在剧院的支持和个人努力下,在创作《唐宫夜宴》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完成了许多成功的创作,积累了属于自己的创作经验。

一般来说,依据博物馆的乐舞俑作为引子,很容易陷入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就很流行的、已经有 40 多年历史的仿古乐舞风潮的窠臼之中,这种舞蹈可以在全国很多旅游景点找到。 

但这部舞蹈作品并没有走这条路线,而是用服装、造型、化妆,最重要的是独特的肢体动作,着重刻画人物的个性和内心,用乐舞俑的外壳,揭示了唐宫乐伎的内心思想与情绪,进而超越了仿古乐舞,打破了观众司空见惯的一般化、常规性、模式化的形象,用极具个性的普通人形象,引发强烈共鸣,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此外,河南卫视利用媒体优势,为《唐宫夜宴》做了全新包装,使这部作品更具吸引力。而后续各种各样的媒体、视频平台,所做的宣传、转发,都为《唐宫夜宴》的火热增添了助力。

从技术上而言,视频已经是今天传播艺术不可逆转且空间巨大的重要形式之一。移动终端大行其道,无论是 B 站、小红书还是抖音,这一类的视频传播已成为主要手段,《永不消逝的电波》一段旗袍舞被广泛传播,《只此青绿》则引发挑战“青绿腰”的热潮。可以说,春晚和网络这些电视、视频的传播,反过来促进了舞台艺术的发展,比如《只此青绿》现在一票难求。

在推动线下演出之外,视频的传播也影响着舞台艺术。现在的创作者自觉或不自觉,都要在创作中考虑到影像传播的力量,而且正在诞生一个全新的创作领域——影像舞蹈。有些舞者会专门为镜头而编舞,更适合在媒体上广泛传播。这一点,可以以创作出水下舞蹈《洛神》这一作品的水下舞蹈摄影团队为例。

从根本上看,《唐宫夜宴》和河南卫视的出圈,背后还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自信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在舞蹈领域中,国风舞蹈将中国文化以非常正面的形象进行传播。可以说,今天的舞蹈家们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呼应了这个时代的前进方向,用国风舞蹈助力文化自信、民族复兴。

此外,也提示了我们一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第一要坚守本土文化,坚信自己的东西里有优质元素。第二要创新,从《风中少林》开始,将武术迎入舞台空间就是巨大的创新,其间团队克服了包括观念、身体、文化、技术、空间在内等多方面的困难。《唐宫夜宴》和影像结合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创新。只有完成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这“双创”,才能推动舞蹈作品真正创新,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第三,重视重要人才的培养。从最开始的没有人,到目前河南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表演力量,也有一定的人才吸引力度,可以看出无论是编导人才还是表演人才,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都是第一位的。人才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今后,我期待河南能够在自己的传统文化挖掘与创造上有更多收获,充分利用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河南这片土地上的现实生活是极为丰富且动人的,未来,河南也许同样可以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有所收获。


监 审:赵慎珠

责 编:岳林锟


相关阅读

  • 安阳:红旗渠文化旅游推介会在郑州举行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为进一步加大红旗渠精神传承和弘扬力度,持续推动文化旅游等产业做大做强,2月8日,由安阳市主办、林州市承办的“弘扬红旗渠精
  • “熊猫mini”点亮郑州 软萌出圈

  • 2月6日晚,诞生于吉利全新智慧工厂、继承品牌高品质基因、肩负重塑微型电车价值标准使命的熊猫mini在郑州正式上市,提供包括200km和120km两种续航版本在内的共4款车型。活动现
  • 河南毕业生,7场双选会等你来

  • 集萃本次双选会共有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中光学集团、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国信期货、华兰生物等120余家国企、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报名参会,提供教
  • 新学期拍了拍你|志愿红 温暖开学日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金京艺 通讯员 冉基玮“小朋友,过马路站好队,跟着阿姨走,不要随意打闹。”2月7日上午7点30分,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附近的十字路口,身穿红马甲的学生家长张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郑州海关的通报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郑州海关的通报豫政〔2023〕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的发展任务,郑州海关认
  • 郑州市民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本报讯 (记者常娟 )2月7日,记者从郑州市医疗保障局获悉,除了河南省直医保外,郑州市医保也已实现省内就医无异地。郑州市出台新政,自今年1月1日起,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省内异地

热门文章

  • 带小模到公园跳蛋露出调教 震动一开...腿软了

  • 「性趣」百百款,只要双方开心,没有危险,说实在是怎样都没什么不好。网友在「91PORN」网站分享带着妹子到公园「露出调教」,看得网友们都羡慕得口水流满地啦。而且根据这位网友的
  • 中国新说唱里00后的Capper,到底是什么来头?

  • 在中国新说唱第四期中,小丑VS守卫的片段可以说几乎是占用了最长的篇幅,长到被被潘玮柏戏称为“比《复仇者联盟4》还要久” 明明靠作品已经取胜的小丑,最后非要以freestyle的

最新文章

  • 定了!投资将超30亿!

  • 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今年我市治水项目建设投资将超过30亿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18亿元主要包括河道流域巩固提升、水资源配置幸福河湖、农村水利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石梁
  • 淄博重大项目拼抢首季“开门红”

  • 淄博高新区四宝山下,原生态工业风文创街区项目建设现场,到处是忙碌的身影;高青一产业园内,年产1万吨电子精细氧化铝新材料项目奋战正酣……初春的淄博大地乍暖还寒,但项目建设却
  • 【食安创城】源头监督抽查,助推食安创城

  • 2月7日,城厢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动物卫生技术中心等部门执法人员,到辖区内种养基地和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散户,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保障农产品
  • 山西开展为期三个多月的林草防火督查

  •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钱龙)2月8日,记者从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针对春季全省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形势严峻的局面,为有效加强林草防火工作,从2月6日起到5月31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将
  •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段青英到济宁调研

  •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于鲲鹏 高志超)2月6日至7日,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段青英率调研组到济宁就“推进山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调研,并参加农工党山东省委德廉教育基地揭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