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纪录片里的中国》之生命健康篇

日期: 来源:首都广电收集编辑:首都广电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以“文化传承 光影见证”为主题,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承办,举办时间为8月28日至31日,设立大会启动仪式暨2023中国纪录片盛典、学术交流、展播展映、提案大会、产业项目、特色活动、总结仪式七大板块活动。大会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的全球视野、更深的精神内涵,打造国家级纪录片展示交流权威品牌活动。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

特别节目

中国纪录片大会组委会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五期特别节目——《纪录片里的中国》,设置“文化地标、科技创新、非遗传承、生命健康、红色足迹”五大主题方向,邀请纪录片导演、制片人等开展访谈交流,聚焦大国历史文化,展现新时代伟大变革,向全社会传播纪录片里的美丽中国。

首都纪录片推广人嘉佳向您推荐纪录片

记录新时代·北京推荐,大家好,我是首都纪录片推广人,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嘉佳,我为大家推荐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医者》。

精品医学人文纪录片栏目《医者》,以一手记录、烟火呈现、艺术加工等手法,真实再现医者群像及背后“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宏大命题。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呈现现代针刺麻醉最新的发展创新成果,回顾传统针刺麻醉的发展历史,造就当代版《无影灯下颂银针》。

嘉佳:让我们跟随纪录片《医者》《针尖下的生命奇迹》,感受新时代生命健康的医学奇迹。

首都纪录片推广人——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嘉佳

纪录片《医者》

用人文视角记录“国之大医”!

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医者》已经连续推出五季,自2018年节目开播以来,摄制组就一直在针对不同类型的系列做出不同尝试的表达,不断从视觉效果、内容题材、叙事手法、传播声量等四个方面实现焕新升级。

纪录片《医者》

纪录片《医者》

主编:陈坤

《医者》是由北京市卫健委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中心策划制作的一档有医学人文属性的纪录片,那它主要是聚焦医者,礼赞精诚沟通医患关系。那自2018年6月开播至今呢,我们已经高频次高质量的推出了百余部作品,涉及了近100个医学专业。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首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物影像志《医者2020》。在2021年,为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记录党史、国史、卫生事业发展史,那我们团队拍摄记录了50位平均年龄近96岁的国之大医,这套片子的名字叫做《共和国医者》。2022年我们再次推出了两大焕新系列,其中《杏林医者》讲述了国宝级大医的星火之光,该系列聚集了六位国医大师;另外一套系列就是《时代医者》,这是一套聚集高质量医学发展的片子。

《医者》呢,是一档医学人文纪录片,所以我们认为它首先因为真实之作,情感之作,权威之作,稀缺之作。

比如在拍摄时代楷模李桓英时,我们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记录李桓英这位老典型的新故事。那最后呢,主创团队是将拍摄视角置于李桓英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以两大选择入手破题,这两大选择是什么呢?一是回国,二是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那通过李桓英的领导、同事、助手、邻居、密友、麻风病患者等总共13位重要人物的回溯,还原了李焕英深入麻风寨经历了三次翻车,两次翻船,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只为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麻风病可防可治就是不可怕的珍贵故事。

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在199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并在2016年9月,获得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在这部精彩的纪录片中,更是记录了李桓英95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宣誓场景。

记录医者,更是记录对生命的尊重!

如果您看过纪录片《医者》,一定会对片中记录的多位“国之大医”印象深刻。纪录片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他们行医济世的上下追索和日夜兼程。纪录片在人文的视角之下,不仅仅讲述了病患和医者的苦乐,还以透视行业的大格局,阐释了医疗的局限和突破、医技的传承和创新、医者的坚守和克难,以及医学科研的孜孜以求、人道主义的薪火相承……

纪录片《医者》

主编兼导演:魏齐

在拍摄时,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被采访者是首都道德模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英。近十年来,刘海英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山西、贵州等16个省份,义诊了6000多名脊柱侧弯患者。

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编导团队和患者、家属沟通需要共情需要感同身受,和医者沟通需要不干扰他们的正常诊疗工作。而这一切都是在解除病痛的前提之下,如果面对诊疗无效,生命即将终结时,编导者又将如何面对医者、患者和患者家属呢?

纪录片《医者》

导演:王怡雯

拍摄《时代医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患有肾母细胞瘤的男孩,他们一家五口人呢,孤注一掷,将活下去的所有指望都交给了石远凯。但是非常不幸,在一次深夜的查房之后,医生判断这个男孩很有可能活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医生做了一个决定,他临时召集各位责任大夫,要与家属进行一次谈话。这场谈话呢,在整个纪录片的拍摄中一定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怎么让家长在人生的挚爱时刻,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面对镜头也变得非常困难,那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前期我们一定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这是基础,同时最重要的是真诚的去沟通。这次拍摄完全尊重患者家属的意见,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共同陪伴这个小患者走完这一程,并且为这个家庭留下影像。当家属得到了我们的这份心意,他们也同意了我们的这次拍摄,拍摄的环境在变,要求我们整个拍摄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应变,随时保持着这种流动的沟通状态,才能把我们很多的想法及时的注入到拍摄过程之中。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首先必须是一个沟通的能手。

纪录片《医者》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渲染患者的绝望处境,也没有纠缠于医患关系这一老生常谈,而是将视角放置于医学科学,致力于用更宏大的格局和更开阔的视野反映医学生态,描绘医学人文精神。它让观众看见了“大国医者”“时代医者”的济世情怀,也留给观者许多关于健康、关于生命的思考和回味。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聚集现代针刺麻醉!

心脏手术是外科手术之中最难的手术,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在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面前,现代针刺麻醉发挥出非常神奇的作用。小小银针,如何拯救一条条宝贵的生命?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讲述的正是这一根根细小的银针的故事。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导演组导演:徐鹏

我们这个创作的缘起,源自于1974年《无影灯下颂银针》的这么一部影片,当时他把中医的魅力搬上了这个银幕了。

这部电影呢,在数十年前就已经让针刺麻醉技术和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使得上海在中西医结合医疗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上海是针刺麻醉的发源地,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周嘉周院长为代表的上海团队,创新的现代针刺麻醉从这里再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那多年以后呢,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也很荣幸在上海东方卫视频道播出,最终在专业领域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反响比较热烈。

这让一根小小的这个银针呢,以一种更真实更全面的形式再次出现在上海影像这个视野之中,在真实严肃的影像面前呢,现代针刺麻醉在医学专业领域引起了关注,同时也让大众认识到了麻醉的中国解决方案。

呈现现代针刺麻醉最新的发展创新成果,回顾传统针刺麻醉的发展历史,就成了我们拍摄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的初心。

影响全国继而引发全球关注的“针刺麻醉”,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现在,全国针刺麻醉领军人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周嘉教授早在2001年起,便带领团队,在继承前人经验和总结既往针刺麻醉特点的基础上,瞄准在难度最大的心脏手术上狠下苦功,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逐一攻克技术难点。那把这一过程拍成纪录片,摄制组克服多道难关。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后期总监:吴正宏

制作过程中,有不少创作的难点。

除了拍摄周期长外,对患者的拍摄也尤为困难。要挑选、确定适合拍摄的患者,不仅离不开岳阳医院心脏中心团队们的合作协商,还需要一些机缘的加持。患者对自己将要经历的治疗会有不可避免的紧张情绪,而在这样的心理负担之外,又加入了我们的制作团队,双方都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即使是满足所有拍摄条件的患者,也存在对镜头从不适应到习惯的过程。不过在岳阳医院心脏中心团队们的协助下,我们最终完成了从患者问诊、手术、术后到回访全过程的完整记录。

在技术层面,手术室中的拍摄也有一定的挑战。为了达到进入手术室的标准,我们将所有的设备都进行了全面的消杀。同时,拍摄人员需要在不影响手术正常操作的前提下进行工作,因此拍摄角度和空间也相当受限。但我们知道,必须完全克服这些情况,才能真正记录下手术的整个过程。

到了后期阶段,面对200余小时的视频素材,剪辑师在熟悉内容上就用了四周之久。由此可见,如此庞大的素材量是此后半年时间后期工作的一大难关。

最终,影片经过八轮审片,在医学界和纪录片界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打磨,成片才终于问世。

周嘉团队领衔的“针刺麻醉临床应用及研究”被列为上海中西医结合工作七十年的特色和优势的四项探索中西医研究新模式之一,荣获2020年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一等奖,被国家卫健委、人民网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最具示范案例”。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近距离走近并记录这一上海现代针刺麻醉团队,是如何将中医药文化瑰宝焕发新光彩的。

周嘉教授和患者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主创之一:高以哲

《针尖下的生命奇迹》所揭示的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运用,可以为医疗资源统筹的科学性带来思考。这对后疫情时代的上海乃至中国医疗领域有着非凡的意义。

我们相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对于现代中医和以中医为主题的纪录影像,都正在步入当打之年。中医发展的庞大瑰宝还将不断发展。未来,纪录片等各种形式的拍摄,还将有源源不断的题材可供创作。

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由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这部纪录片的播映,再次让世界关注到上海现代针刺麻醉技术,原来,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代针刺麻醉团队已经将这项濒临失传的技术重新“捡回”并发扬光大。可以说,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中国纪录片大会

欢迎大家在下列时间段收听

特别节目《纪录片里的中国》

(一)播出日期

8月25日-8月29日

(二)播出栏目

交通广播:5:30-6:00;

体育广播:11:30-12:00;

文艺广播:23:00-23:30;

城市广播:13:30-14:00首播,

23:30-24:00重播。

扫描二维码,可在“听听FM”客户端收听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特别节目《纪录片里的中国》完整音频

出品

中国纪录片大会组委会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

北京广播电视台

总统筹

张丽

总撰稿

张世强

监 制

张新颖

主持人

郭炜

推广人

嘉佳

统筹协调

刘威海 殷欧阳 张然 李玉婷

主持人

郭炜

推广人

嘉佳

栏目曲、宣传带创作

郭兆龙 唐甜甜 孟孟 章珏莹 叶思成 何嵬

节目编辑制作

李枫 冬梅 老白 尹丽 丁立

鸣谢

《盛会》主创团队

《最美中国》主创团队

《航拍中国》主创团队

《港珠澳大桥》主创团队

《神奇的嫦娥五号》主创团队

《黄河安澜》主创团队

《我在人艺学表演》主创团队

《医者》主创团队

《针尖下的生命奇迹》主创团队

《加油!新时代》主创团队

《领航》主创团队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宣传管理处供稿)


相关阅读

  • 全区唯一!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又获殊荣

  • 8月28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在北京召开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的纪录片《黄河在这里转弯》脱颖而出被评为2022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及
  • 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结果

  • 原标题: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发布2021年度、2022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结果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发布了2021年度、2022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
  •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在京正式启动

  • 8月28日晚,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央歌剧院盛大启动。本届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 《纪录片里的中国》之科技创新篇

  •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以“文化传承 光影见证”为主题,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

热门文章

  • 实力女神周海媚亮相《实力派》,谈人生聊表演

  • 当影视行业逐渐摆脱了流量控制,开启最本源的以内容为导向的竞争态势之后,那些在演艺圈努力打拼数十年的优秀演员,再度迎来了全新的春天。于是影视界“叔圈”“姐圈”频频破圈,成

最新文章

  • 《纪录片里的中国》之生命健康篇

  •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以“文化传承 光影见证”为主题,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
  • 纯贷款撮合大增77%,维信金科“奔向”轻资产

  • 来源 | 零壹财经作者 | 苏越编审 | 赵金龙2022年底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信贷市场明显回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