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中国中医药大会》收官!看乘风破浪的青春中医

日期: 来源:光华锐评收集编辑:光华锐评

从冬至到小满,从深冬到初夏,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的舞台上,绚烂的声光乐舞之间,随着药葫芦一次又一次的开启,数千年中医药经典渐次呈现在观众眼前。

中医药先贤悬壶济世的慈悲之心令人感叹,中医大师的绝世神功令人赞叹,中医药在科技加持下的发展令人惊叹。

首季节目由《望闻问切开启中医药文化的探寻之旅,走过《中华本草》的生命气象,走过《古今有方》的精妙配伍,走过《益母春晖》的暖意守护,走过《针灸天下》的绝技荟萃,驻足在《衷中参西》的宏阔平台上,引领万千观众发现“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主创团队紧扣中医药的文化内核和科学价值进行内容架构、布局谋篇,通过诸多创新手法讲述中医药的古老传统和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梳理中医药的时代宝藏,面向未来探寻中医药的无限可能性。

全季节目设计立意高远,将中医药文化、前沿科技和人文思考,用艺术表达多元呈现、有机结合,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引领大众探寻千年医脉,致敬古今大医,洞悉中医智慧,了解并关注中医药学的神奇璀璨,助力中医药擘画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望闻问切的时代动感

望闻问切是中医最古老的诊疗手段,这套由表及里的完整诊疗程序一直沿用至今,加之现代人思维逻辑判断能力的提升,与现代医学手段的融合,始终担负着中医之纲领的重要角色。

第一期的开篇乐舞便是《望闻问切》,它以中医的自然观为支撑,糅合现代舞蹈和八段锦元素,结合屏幕上呈现的脉象和经络意象动态图,艺术化表现“望闻问切”,柔中有筋骨,韧中有力道,开合自如,体现了中医诊脉如神明之洞感。

全季每一期节目都以一段创意独到的乐舞开篇,虽然主题不同,场景化表达的主旨贯穿始终。直观的视听效果,让观众观其声形感知其意蕴,体现了“望闻问切”这一内核的舞台化外延。

望闻问切在全季多次出现。第11期观舌象诊断心血管疾病、闻咳嗽判断慢阻肺病情,也是望闻问切在诊断中的应用,配合现代医学的仪器检测,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诊断手法,也是中国人的哲学思维。节目在带领观众溯流探源的同时,引领观众掌握古今辩证的思维方式。现场嘉宾从整体观、变化观、联系观和平衡观四个方面阐明中医的哲学观念,并指出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中医药文化正是基于人对世界质朴的认知方式而诞生,随着人类的认知水平和科技发展,不断提升对医学发展路径和疾病的洞察力。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既连接过去,也面向未来。首期节目中介绍的中医智能四诊仪,已应用于我国航空空间站,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评估航天员的健康状况,为航天事业贡献着中医药智慧。

古老的中医药具有“年轻”的基因,中医走向太空,这是中医研究与应用边界的再度开拓,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世界及浩渺宇宙的对话。

节目第2期《古今有方》中,微循环领域专家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最新成果。在第十二届世界微循环大会上,中医药改善人体微循环的成果,进入了世界医学舞台的正中央,再次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

在肉眼看不到的微血管区,中医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填补了现代医学未能满足的临床空白。这是用现代医学手段揭示中医的科学内涵,从现代科学层面认识中医药的功效又一例证。

现场的国医大师专注聆听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总结为可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地位,放大中医的洞察力。

中国中医药大会是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深情相拥”的大会,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彰显中医“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的时代魅力。

四季本草的文化质感

中草药源于大自然的馈赠,每一味草药都记录着人类的认知和探索。草木植物天然的诗情极具文化意蕴,可入药,亦可入诗。

《中华本草》开场乐舞由来自江苏的江苏省中医院的“小虎队”演出,青春洋溢的医者,踏着悠然的旋律,以他们对中医药的赤诚和领悟,诗意诠释二十四节气与本草药性的关联,歌舞尽显国风古韵、本草风华,将观众带入中华本草的浩瀚星河。

“识百草”环节,两位来自异国的留学生出场,在辨识草药之外,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信息。《古今有方》《针灸天下》等期也有留学生和“洋医生”出场,背诵书写经典药方,识别对应穴位,现场制作药膳。他们带有方言的流利汉语,对中医药的向学之心,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新面孔的加入,在全季舞台上呈现出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的蓬勃气象。

世界上很多民族对草药的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应用,而中医药历史悠久并形成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以它的文化内涵和应用价值,从古丝绸之路时期就传播到沿线国家,如今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从一草一木孤立的药用价值,到形成方剂,则遵从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国医大师为观众解读“方”的含义,形象化诠释为“用药如用兵”,组方中要排兵布阵,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先人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将中药组合配伍,逐渐固化为经典处方。汤方的千年余温,刻载在《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五十二病方》等经典文献中,记诵经方,是成就大师的千锤百炼,也是今日学子入门的必修课。

追根溯源,中华先民早期的探寻成果,形成了第一部中医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这部传世之作,至今仍是中医学的必读书。以草为本,中医药由一种人们救治生命的技术性存在,进而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它集哲学的禅意、文学的诗意和科学的严谨及成长性为一体,又是中华史学矩阵中重要的构成。

《益母春晖》是一期中医妇科专题节目,它立意于保障女性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介绍了中医妇科的调治阴阳的理念,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女性的生理特殊需求,关爱女性。现场演示以《黄帝内经》记载的五音疗疾法纾解情志,治妇科之“未病”。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体是一个整体,文化的各种形态一脉相通。《傅青主女科》的作者因妻子病故弃文从医,成为一代女科大家;欧阳修流传后世的书法名帖《灼艾帖》,都是文医相通的感人故事。

医学是有温度的,中医药为人体构建平衡和谐,也以济世良方稳定着社会生态。中医药大会舞台上的探讨不局限于中医领域,而是将视野扩展到广阔的社会文化层面,展现了中医药与其他文化形态的血脉交融,让观众在且看且思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精髓。

每期节目中的医承有道环节,在古今对话中,动情诠释着医者“在守正开新中洞见自然奥秘,在精益求精中心系芸芸众生”的血脉传承。观众跟随镜头“穿越”千年,体悟赓续不断的“医者仁心”,强调中医济世精神和治学理念的传承,凸显中医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厚重质感。

一针一穴的科技触感

中医药学的针灸,由于获得了现代科技的验证,是目前在国际上得到最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治疗手段。节目中出现《中国针灸学》著述,已被翻译为27种语言,是当代第一本中医学国际教材。

针灸与现代医学接轨的成果,一般人所知不多。中医药大会集纳了针灸疗法与现代科学融合的重要成果,为世人更深入地认识中医开辟了一个课堂。

《针灸天下》的现场嘉宾告诉我们,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发展得最好,它对接了现代医学的思路,率先漂洋过海。针医结合、针药结合,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纽带。

中医大师认为,针是手指的延长,针和灸作为古老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医者的手的触感把握针感。针灸四大学派各有所长,居功至伟。针尖灸端的触感,调动了人体的自然力与疾病抗衡。

医无止境,针灸学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与丰富。出现在《针灸天下》舞台上的热敏穴机器人,是针对不同穴位敏感度的差异,不同个体感应的特异性,运用AI大数据制造出的机器人,使中医药学在智能化时代得以大幅提升疗效,有利于针灸技术的普及,为全世界更多人带去福音。

收官一集《衷中参西》更是集中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创新突破的诊疗智慧。中西医结合综合中医和西医的优点,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四大慢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得到国际公认。

在“治未病”方面,重大疾病的预防,提高自身免疫力,中西医结合也有独特的创新。

嘉宾现场参与体验的“套管式腕踝针”,依据中医经络的十二皮部相关理论,参照静脉输液留置针技法和西医学的相关知识,将无菌针灸针刺入皮下并保持无菌留置两天以上,使其产生良性刺激,以求在更长时间内达到传统针灸的疗效。它凝结着几代中医人创新探索的心血,操作简便、易学易推广、便于携带,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外科手术中的针刺麻醉,是中西医结合更为著名的一个典范。针刺代表着2000年的中医针灸,麻醉代表了200年的现代西医麻醉术。专家们现场示范操作电针仪和疼痛评估仪,一边讲解电针仪镇痛的科学原理,一边为观众演示了针刺麻醉的神奇效果。

古老的中医疗法一经和现代科技、现代医学结合,诞生了全新的触感和飞跃。衷中参西,以古为新,笃学不倦,汇通中西,这是数百年来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大医努力的方向。

中医药博大精深,润物无声。《中国中医药大会》呈现的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支撑,在时间跨度的纬线和学科、地域跨度的经线上,都具有相当广阔的视野和涵盖力。

《中国中医药大会》深度解码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厚植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土壤,以独具匠心的影像化实践擦亮这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以国际化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通过科技赋能,对中医药的内涵进行科技化、时尚化、生活化表达,让中医药深度应用于构建现代健康生活,打造出高品质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

节目的互动环节不仅有医术技巧的展示和体验,使中医知识和力量具象化落地,观众还可以从跨界嘉宾的讲解和探讨中有所领悟。学习认识中医,不仅在于具体的知识和技法,更在于精神内涵、思想方法和文化层面的传承,“万事留心皆学问”的匠人精神,以拯救天下病患为己任的高尚医德。传承中医药文化,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实践。

中医药不仅是中国医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首档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通过生动展示灿若星河的名医大家、传承智慧的经典医籍、叹为观止的非遗技艺、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为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打开了一扇窗。

千年传承守正创新,中医智慧大道至简。

期待《中国中医药大会》持续探寻中医药发展的根脉,深入发掘中医药学的智慧哲思,承担起讲好新时代中医药文化故事的使命,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助力中外文明互鉴、中外文化交流。在创新化的内容表达和多元化的叙事空间里,演绎出中医文化继往开来的精神传承和乘风破浪的磅礴生机。


相关阅读

  • 莲花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盛大开幕

  • 5月23日下午,“文艺之声,城市韵律”深圳街头艺术节暨莲花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盛大开幕。作为莲花街道文化艺术标志性工程,本次活动不仅揭开了莲花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一福
  • 径山茶全网征集国际超级传播口号

  • 在余杭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独树一帜的径山禅茶文化融合了佛教禅宗的深邃与茶文化的清雅,愈发历久弥新。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联合
  • 拟新增2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拟确认22家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公示根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和《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经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文化和旅
  • 城市书房助力文化体验廊道构建

  • 5月23日,读者在日照市东港区城市书房樱花园馆阅读。日照市东港区自2020年启动文化惠民工程以来,已建成19处城市书房,免费对外开放,助力文化体验廊道构建。东港区城市书房进一步
  • 平台+引擎 吸睛更吸金

  • 文博会主会场,甘肃省展台上演《乐动敦煌》,吸引众多观众围观。 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5月24日,第二十届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暨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红树林厅举办。
  • 文化出海密码 原创好故事+AI新视觉

  • 当下,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内容的“出海”备受关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有何密码?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也对此进行了探讨。“

热门文章

  • 实力女神周海媚亮相《实力派》,谈人生聊表演

  • 当影视行业逐渐摆脱了流量控制,开启最本源的以内容为导向的竞争态势之后,那些在演艺圈努力打拼数十年的优秀演员,再度迎来了全新的春天。于是影视界“叔圈”“姐圈”频频破圈,成

最新文章

  • 《中国中医药大会》收官!看乘风破浪的青春中医

  • 从冬至到小满,从深冬到初夏,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的舞台上,绚烂的声光乐舞之间,随着药葫芦一次又一次的开启,数千年
  • 社区矫正期间的他,还能外出做生意吗?

  • 社矫对象跨区域困境如何破——北京延庆与河北怀来、赤城三地探索社区矫正与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机制从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到河北省怀来县东花园镇,路程10公里左右,开车大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