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为何古中国能完成大一统而欧洲却不能?老外评论出奇一致

20190611 坐标:Qingdao

大家好!我是:中外历史观

作者笔名:周行天下

一件事做的成功与否,首先就是把经历的磨难当做阶梯,其次才是取胜关键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历史历经漫长的上下五千年,换来而今国泰民安实属不易,翻看历史,在中国古代曾出现了至少四次大分裂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辽宋夏金时期;这些大分裂时期,少则半世纪,多则五个世纪,在古代中国王朝,分裂割据到平乱世统天下可以借用《三国演义》中一句话来概括: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虽然每次改朝换代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没有伤口哪知痛苦,没有黑暗哪来光明,若不是因分裂而后新朝变革,广大劳苦人民怎能争取到立锥之地。时势造英雄,分裂的局面,中华大地必出救世主,君临天下,一统江山。例如秦王嬴政,扫六国平天下,秦朝建立后各种改革并行,这才让人们开始了互相的文化认同,虽然这次大一统是短暂的,但他的影响极为重大,让人们意识到一个完整的中国是多么强大。

因此秦朝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更是深知,只有完成国家大一统才能让国家免于更多的侵略和在群雄争霸的世界各国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三次西征灭掉40多个国家,统治国土面积高达2400万平方公里,铁骑势力横跨欧亚大陆,盛极一时,在当时可以说是凌驾于世界强国首位。

虽然这些大一统朝代都十分强盛,但也逃不过被新朝取代的结果,这是为何?或许有人想把主要责任归咎于这些王朝统治者,但笔者认为,在古代虽然王权至高无上,起到带头作用也能够影响国家命运,但是个人的力量还是不能和历史自然规律相抗衡,简单来说这都是命数。打个比方,若秦二世不是败家子胡亥而换做秦始皇长子扶苏,那大秦帝国的历史结局会怎样?那个时代一切都是在摸索经验治国的过程,例如强大的西汉结局却是灭亡的西晋,汉武帝征战沙场数十载却比隋朝寿命更长,重新洗牌并不意味着能逆转结局,概括来说一切鼎新革故都是试错的过程罢了。

在分裂割据的时代“救世主”若可翻盘,便能一统江山,若反之,江山不保,性命不保。但反观欧洲,即使是征服希腊、埃及、波斯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按照欧洲的惯例,只要最高统治者辞世,那结局犹如军令如山倒,铁铸的王朝瞬间支离破碎,新来的统治者变会把上一个统治者国都内的人们视为奴隶,所以这些人极为渴望自由,渴望独立。

所以古中国帝王自始至终都在执着能够大一统并全民汉化,而古欧洲自始至终都在执着能够各自独立相互牵制,谁也不服谁,所以欧洲这片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被划分成五大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中欧,分布数十种语言,划分为44个国家和地区。所以中国有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欧洲则是:得天下者得财富。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外国网友怎么看待这个话题的吧。

Mrbsct 美国:文化和语言,自战国以来,各派系就有相当相似的文化原则。欧洲因宗教而统一,但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除了东罗马帝国,没有人想要去征服世界。教皇促进了西欧的和平,所以没有人会互相残杀。如今,控制奥地利的哈斯堡王国、神圣罗马帝国、荷兰和西班牙都曾试图将欧洲置于天主教帝国统治之下,但都以失败告终。

Mrbsct 美国

Olleus 英国:我认为宗教是因素之一,基督和其它宗教之间关系很不稳定,尤其是和伊斯兰教,即使是信仰同一宗教也很难共事,这就导致我们会争来争取而丢失领土。但是中国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极大多人都信奉儒家思想,文化上的统一能调和很多不稳定的关系,佛教、道教不会彼此间有很大的排异。

Olleus 英国

Bart Dale:就算欧洲和中国一样,大部分人都会共同语言,但也不能保证英和美、德和奥地利、美和加拿大的统一,中国的文字确实对统一有帮助,但许多事情是语言或文字不能解决的,例如资源和贸易问题,欧洲的统一曾是许多著名的欧洲先驱者的目标,但他们都那么成功还是没有实现,所以只能说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欧洲要高很多。

Bart Dale

由此可看,我们和西方国家主要还是在信仰和文化等方面虽然分歧点比较大,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向往家的归属感,家国之情至高无上,这也是能建立大一统并逐渐成统一意志的前提。但这些都是数千年历史演变的结果,我们要尊重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要尊重每个人的信仰。网友们,你们怎么看待外媒这种观点,说说看吧。

中外历史观: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用文字去触摸帷帐下的历史故事。 观点各异,如有不妥或冒犯之处,请见谅并告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