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京城规模最大的王府——礼王府

在老北京城里,除了皇帝住的紫禁城就属王爷们的府邸了。在偌大的北京城里,王府有很多,最有气势、规制最高的当属享有世袭特权的八个“铁帽子王”的王府。

而在这八个铁帽子王中,为首的当属礼亲王代善,其王府礼王府(也叫礼亲王府)的豪华和气势在铁帽子王府中数一数二。

礼王府的始王是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是努尔哈赤原配第一位大福晋佟佳氏所生。代善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封和硕礼亲王,为清开国元勋,不仅跟随清太祖征战多有战功,在支持其弟太宗皇太极、侄世祖福临即位及安定政局等大事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以序称大贝勒。

礼亲王府的位置多有变化,最早的位置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代善死后,他的第七子满达海袭为巽亲王,《啸亭杂录》记载此时的巽亲王府仍在缸瓦市,次年,满达海卒,其长子常阿岱袭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满达海罪,常阿岱降为贝勒。

代善所遗亲王爵由祜塞第三子康郡王杰书继袭,仍沿用原封号康亲王,康亲王杰书新建康亲王府。其后,在康熙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扩建之初,康熙帝下旨命天下资助,甚至府中陈设也为官员献纳,所以该王府非常豪华,规格高于其他王府。

在后来世袭的礼王中有几个礼王很有名气,如第四代良礼亲王杰书就是清朝名将,曾任奉命大将军,在征讨耿精忠和防范噶尔丹的战役中都屡建战功!

第九世礼王昭梿爱好文史,留心掌故,著有《啸亭杂录》、《啸亭续录》。两部著作记录了许多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典章制度等文献资料,流传至今,对后人研究清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清末礼王世铎先后担任内大臣、军机大臣、军机处领班等职务,处理军国大事,被赠与亲王双俸。世铎之子末代礼亲王诚厚,爱养长虫、刺猬等,人们称其为"疯王爷"。礼王共传十三代,从崇德元年(1636)至清朝逊位后三年(1914)共278年。堪称"清代第一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复礼亲王的封号,康亲王府也随之改为礼亲王府。嘉庆十二年(1807年),礼亲王府毁于大火,由当时的礼亲王集资于原址重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府邸样貌。

整个礼亲王府呈长方形,规模雄伟,占地宽广,重门叠户,院落深邃。在清代所建的诸多王府中,礼亲王府是京城规模最大的王府,民间素有“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的说法,说的就是礼亲王府规模大、房子多。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礼亲王府共分为中、东、西三路,整个王府共有房屋、廊庑等四百八十余间。

其中东路有十二进院落,是王爷及其家人的卧房。西路有十一进院落,其间有花园、阁楼,设计精美。中路是主体建筑,有五重房屋,七进院落,既有府门、宫门、银安殿等,又有两侧翼楼、后殿、两侧配殿,还有启门、神殿前出轩、两侧配殿、遗念殿(后罩楼)、两侧转角配房、后罩房等。

后来,随着清朝统治的结束,礼王府也随之走向没落。1927年,礼亲王的后人为了维持生计,将王府前半部租给了华北文法学院作为校舍,家人仅住王府的后半部。1943年,经一位日本人介绍,礼亲王府被卖给了“满铁”。

新中国成立后,被改为民政部办公场所,现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现在礼亲王府的中路建筑大多保存完好,东路北部有几个院落尚存,西路大部分建筑已拆除,但仍属于保存较好的王府,1984年公布其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