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照片相隔45年,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留恋

岁月悠悠,红尘漫漫,1974年的一张毕业照,在记忆里珍藏了45年。我们是“文革”时期恢复招生的第二届高中生,学制两年。那时的万荣中学,师资力量相当雄厚,主课老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学校的图书室藏书上百万册,物理、化学实验室设备也很齐全,是省级重点中学。

这张发黄的老照片,是高三十一班同学毕业纪念照。那年,他们正是青春花季,如歌的岁月,如诗的生命,每个人脸上都绽放着纯真的芬芳。

高中两年,匆匆岁月,但在人生的历程中刻下了久远。清晨,东方露出曙光,一声哨响把同学们集合到操场,围着400米跑道跑步早操。到了冬天,上早操天还没亮,寒冷的天空还挂着弯月和稀疏的星星,操场上黑压压一片谁也看不清谁,免不了有几个“懒虫”偷睡,查出操的老师会把他们“揪”到操场边上罚站。

那年月家里都比较贫困,在学校上灶也分两种,水灶和饭灶。上水灶就是在家里背馍馍,到学生灶上热一下,只买份菜或吃家里带的腌菜。上饭灶就是在灶上买饭吃。家在农村的同学多数是上水灶,星期三和周末都要回家背馍馍,家离学校近的几里、十几里路,远点的二十多里,来去全都是步行,偶尔有个同学骑自行车,都羡慕的要死。女同学更辛苦,家里姊妹多的,还要利用午休和下午活动时间帮母亲纳鞋底,每周都给自己定任务。

高中两年,正值“智育回潮”,学业抓得比较紧,没有复习资料,老师编写,学生刻印,考试也要排名次。到了下午,校园的小树林成了同学们的学习园地,三五成群,席地而坐,记公式、背定理。我们的英语老师是北大的高材生,发音特别纯正,可惜那时的英语教材很简单,很普通的日常用语也没学了几句。

那时上高中全部住校,宿舍是土坑通铺,被子挨着被子,褥子压着褥子挤着睡,同学们朝夕相处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毕业离校那会,近处的同学送远处的同学,县城的同学送近处的同学。同窗两年,有太多的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总不忍心说告别。

一转眼45年过去了,真可谓“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当年青春年少的俊男靓女,朱颜已改,风华不再,都成了白发爬满头,皱纹刻上脸的爷爷奶奶了。

40多年后相聚,同学情未淡,同窗爱还浓。走出校园,经历了风风雨雨,踏过了坎坎坷坷,人生的上半场已画上了句号。不管这40年是辉煌还是平淡,是做官还是为民,是平顺还是艰难,都成了过眼云烟,相聚到一起只有一个亲切的称呼,那就是——同学。

同学相聚只有两个话题,忆当年,话今天。忆当年,青春热血的影子还在眼前浮现,没来得及珍惜就成了永远;话今天,已迈入花甲之年,不再有追逐,不再有挑战,留给50后的,是一切放下,一切淡然,唯有康健。

聚会后留下一张合影,和45年前的毕业照放在一起,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时光的匆忙。同学们相互祝福,相互留言,好好珍惜吧,Q Q常在线,微信常发圈,在人生的下半场活个轻松自在,活个快乐达观,活个童心不老、童趣不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