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看大荔:大荔文庙

  文庙,亦称孔庙、学宫等,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明清时期各州、府、县治所都有。大荔亦有文庙,五代后唐末帝(934—935)时同州匡国军节度使冯道所创,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立同州府,为此大荔文庙又称“同州府文庙”,其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堪称东府之最。大荔文庙在同州府治东南,今学门前小学的位置。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历代官府都有增修。文庙建筑庄严宏伟,气氛肃穆,正门为棂星门,前有泮池,后有仪门(大成门)、大成殿、启圣祠、东西配庑、明伦堂、忠义祠、乡贤祠、牌坊、尊经阁等。棂星门为“三间四柱”式木牌楼,中间高悬大匾,上书金色“文庙”二字。泮池上有功名桥,四周建有精巧玲珑的花砖墙,池北的宫墙通体红色,左右的过街牌楼题额分别为“德配天地”和“道贯古今”。棂星门前墙外设有石栏、下马石。仪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绿色琉璃瓦顶。东西各有七间,门东三间祭祀名宦,门西三间祭祀乡贤,东神厨、西神库,是专为祭祀时制作、存放供品的地方。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修建的乐台(露台)居正中,三道石栏杆,中为禁地,左右石阶为致祭的甬道,自下而上便到了大成殿。

  文庙的主体大成殿为祭孔之处。大成殿坐北面南,重檐红墙黄瓦歇山顶,整体建在一米多高的月台上,飞檐挑角,雕梁画栋,繁华似锦,宏大华丽。面阔七间,进深三大间。四周回廊平雕云龙、荷花、牡丹等,技艺精湛,意境新奇。门窗镌扣成梅花锦式,巧夺天工,精美秀丽。顶履绿瓦,大脊游龙蜿蜒,跑兽千姿百态,螭吻、仙人栩栩如生。殿中望板彩绘盘龙,八角藻井中雕龙含珠,其势欲腾,殿门上悬“大成殿”巨匾一面,楷书大字遒劲。殿内上悬“万世师表”巨匾,正中塑孔子手持笏板的坐像,两侧有四配十二哲塑像。“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牌位高二尺三寸七分。四个配享牌位高一尺五寸,分别是孔子最得意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复圣颜子(颜回),儒家子思孟子一派的创始人、“孔门十哲”之一—宗圣曾子(曾参),孔子嫡孙、上承曾参下启孟子—述圣子思子(孔伋),一代儒家宗师、思想家—亚圣孟子(孟轲)。两侧从祀儒家先哲十二位,闵子骞、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夏、有子若、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

  大成殿外两侧的东西硬山式配庑,面阔十一间进深一间,檐下立柱长廊,东庑内供奉先贤40位、先儒35位,周敦颐、范冲淹、欧阳修、司马光等名人牌位在列;西庑内供奉先贤39位、先儒35位,董仲舒、诸葛亮、韩愈、张载等名人牌位在列。大荔是左辅第一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民国时借用东西庑屋办起了文庙小学。大成殿后有两个偏门,东边的叫礼门、西边的叫义路,后边是明伦堂五间、两翼房屋各三间、碑亭三间,最后是尊经阁五间,楼的高度与大成殿等同。光绪三十一年(1905) , 文庙大成殿毁于大火,椽子柱子尽成灰烬。光绪三十二年(1906) ,府县官员及士绅商议修复,埝桥同堤赵松泉的祖母赵刘氏慷慨捐赠白银八千两,嗣后规模较之前倍增。竣工后,同州知府英琦撰文书丹记载此事。后连年兵荒马乱,军队借其高大宽敞而驻兵,文庙祠宇之中的木制神主牌位均遭破坏。民国二十年(1931)九月,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发布通告,禁止军人占驻文庙,如有违反给予严惩。民国二十一年(1932)六月,国民政府电令各省严禁军队驻扎文庙,并要求特别注意用心保护。

文庙作为尊孔崇儒的庙宇,每年都要在孔子的生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举行盛大的集会活动,这一天对于旧时读书人犹如过节一般热闹。“传道、授业、解惑”,文庙也是大荔最早传播儒学、兴学教化的学宫,历代州、府、县学就设在大成殿后。据《大荔县新志稿》载,晋王羲之行草书《同州兰亭序》曾藏于同州府文庙。民国时期,文庙始有拆除,1971年学门前小学拆除大成殿。特别是文革期间,大荔文庙遭遇了一场浩劫,碑石被推倒,牌匾、对联被拆毁,塑像被砸烂,祭孔的服装、乐器也遭焚烧。时至今日,大荔文庙地表建筑已荡然无存,唯有周边西学巷、文庙后巷等地名这些文化活化石遗存。

(王小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