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赫章可乐考古发掘揭秘夜郎古国的中心区域位置

夜郎古国,相信大多数人的认识停留在“夜郎自大”这个成语上,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今天汉语工具书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也成为很多人讽刺贵州以及贵州人的缘由。平心而论,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两千多年前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来,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实为人之常情。更何况夜郎君只是重复了滇王提出的问题,是被滇王甩出的“妄自尊大”锅给扣住的,背锅一晃千百年。当然,贵州还得要感谢这个有偏误的成语,因为这个成语不经意间广泛宣扬了一个古国——夜郎的历史,在广大民众中恒久延续了一个神秘古国的历史记忆。

相比于有证可考的楼兰古国、大理古国,夜郎古国的历史更为扑朔迷离,不仅关于夜郎古国记载的历史文献稀少,而且至今中心区域、都城在何处?学界争论不休。

夜郎古国大致地理位置


夜郎古国为何神秘?

首先是由于夜郎古国历史短暂并神秘消失。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夜郎古国的存在,大致建立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98年,灭于西汉末年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25年),前后延续约300年。“夜郎”这一词语来源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夜郎建立后不断发展壮大,有十万精兵,百姓无数,创造了节日、婚俗、祭祀等极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夜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迅速灭亡并消失于历史史籍呢?故而神秘。

滇王金印

其次是由于“夜郎王印”之谜尚未解开。据司《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王金印于1956年底在云南普宁石寨山6号墓中被发现,证实了汉授夜郎、滇王印的记载真实可靠,找到“夜郎王印”成为了解开千古夜郎之谜的最有力证据。西南地区社会各界寻找“夜郎王印”热情不减,各种寻得“夜郎王印”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真实的“夜郎王印”尚未出现,“夜郎王印”之谜尚未解开。

第三是由于“大夜郎”和“小夜郎”争论不休。历史学家关于夜郎古国活动范围研究至今争论不休,故有“大夜郎”和“小夜郎”之分,“大夜郎”指夜郎古国及其周边众多的“旁小邑”组成的部落联盟,范围包括今天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和四川南部等广大地区。“小夜郎”指夜郎古国实际控制地区,范围仅有今贵州中西部及相邻的云南东部部分地区。因涉及到夜郎文化归属和旅游开发等,明确的夜郎古国的活动范围具有潜在的巨大现实社会价值,西南各省夜郎古国活动范围研究至今争论不休,谁也很难完全说服谁。

最后是由于夜郎古国中心区域至今仍观点纷呈。夜郎古国中心区域观点主要有:1、昭通说,认为夜郎中心在滇东北的昭通市。2、曲靖说,认为夜郎古国的中心在滇东的曲靖、宣威和沾益等地。3、凌云说,认为夜郎古国的中心在桂西北的凌云县。4、新晃说,认为夜郎古国的中心在湘西的新晃县。5、兴义说,认为夜郎古国的中心在贵州西南侧南北盘江所夹的兴义市及其周边地区。6、六枝郎岱至水城说,认为夜郎古国的中心在贵州西部的六枝郎岱至水城一带。7、六枝毛口说,认为北盘江为牂牁江,夜郎古国中心在六枝毛口。8、三都说,认为夜郎古国所临的牂牁江为今都柳江,夜郎古国中心在今三都、独山一带。9、安顺说,认为夜郎古国中心在今安顺西秀至平坝一带。10、桐梓说,认为夜郎古国中心在今黔北的桐梓县。11、赫章、威宁说,认为夜郎古国的中心在贵州西北部的赫章、威宁一带,国都在可乐。

可乐遗址全景

可乐遗址,位于赫章县可乐乡可乐河两岸的丘陵坡地上,是一处战国至汉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的遗址。1958年,可乐人民集体兴修水利挖出一只太阳形大铜鼓,由此发现开始了可乐遗址的大规模考古发掘,1960-2000年先后进行9次大规模的发掘,出土文物2000余件。遗址区包括墓葬群14处、遗址2处(汉代城址和夜郎古国文化遗址)。汉代城址,位于可乐河南岸,平面为“猪心形”,面积约6—7万平方米,有夯土城墙环绕。夜郎文化遗址位于可乐河北岸,出土石器、铜器、陶器。从赫章可乐夜郎文化遗址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相论证,长歌君支持夜郎古国的中心区域应为贵州西北部的赫章、威宁一带,夜郎古国国亦在可乐。具体论证如下:

彝文典籍

一、就遗址所处位置而言,与彝文古籍《确匹恒述》、《夜郎史传》记载相符。《确匹恒述》载“武侯(滇国)测治杜吐弭阁(曲靖),乍候(夜郎)测治苦朵洪素”。洪素即指可乐。《夜郎史传》载“武多同治理大革(安顺),武溢纳治理可乐,各自整军统一制度,按九宫八卦划封九邑,九地八王各自分封隶属部将一层层往下封官命爵,谓之国门广开”。

套头葬——贵州毕节赫章可乐遗址第274号墓坑

二、就墓葬发掘考古论证,与《史记》记载相吻合。在可乐夜郎文化遗址考古发掘HKM274号墓时,葬式奇特,墓主人双手交叉放与胸部,并用铜鼓、釜洗之类器物套于头部和脚部而葬,有的用洗复盖面部。考古学界称之为“套头葬”。在国内考古发掘中实属罕见。该墓葬主人身高1.8米左右,头发椎髻别有铜发叉,戴大耳环,颈部戴玉珠项链,身穿铜盔甲,两手各带10只铜手镯和10个小铃铛,胸部系一大铜铃。据考古学家分析,本墓葬主人系属夜郎古国上层领主贵族,由于夜郎古国民族是夷濮(彝僚)人,这与《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此皆魋结(髻),耕田,有邑聚。”相吻合。

可乐遗址第341号墓坑局部

三、就遗址发掘生活物品文物和墓葬习俗来看,与当地彝族风俗习惯相吻合。在夜郎古国遗址出土上百件石器、铜器、陶器。其中器形有青铜人型扣饰、铁三叉戟、铜釜、铁刀、骨玦、玛瑙管、孔雀石珠串、骨珠、乳钉陶罐、漆器残体、金杯银碗、刀斧犁耙、战器锅桩、玉石及衣食物等生活物品,这些物品随宗祖人头而葬的习俗,在彝族的祖灵桶祭祀文化仪式中还有遗俗并至今有实物可见,故其与当地彝族风俗习惯相吻合。

可乐遗址出土的铜鼓

四、就遗址发掘规模来看,可论证赫章、威宁一带实为夜郎古国中心区域。可乐遗址(古墓群)涉及4个村,14村民组,幅员9。4方公里,约有古墓上万座,分布面积大。遗址共出土各级、各类文物 2400多件,占贵州省全部夜郎文物总数的60%以上,出土文物数量多、品位高。考古人员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平均不到4平方米就有一座,且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墓葬高密集,为西南地区考古罕见。

彝族老人参与祭祀

五、就遗址发掘地名称推测,可乐是夜郎古国国都所在地。可乐是彝族语“柯洛倮姆”的简称,史志记作“柯乐”,意为“中央大城”。当地人说,彝族最先进入可乐,他们将这批“西南夷”墓葬叫做“莕人坟”或“莕人洞”。据此推断,可乐是夜郎古国都城所在地,至少是某一时期都城所在地。

综上所述,夜郎古国的中心区域应为贵州西北部的赫章、威宁一带,夜郎古国国都亦在可乐。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9月.

[2]龙正清.夜郎古都在可乐——夜郎建都可乐 彝文献见证[J] 乌蒙论坛.2008年,第3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原创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