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用826字,写了一个战五渣的故事,做刺客,他是认真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一共记载了5位刺客,其中有关豫让的故事,用了826字。

豫让姓姬,原名不详,是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父母皆为无名氏。另外他爷爷的爷爷毕万,据说曾做过皇家保镖,担任晋献公战车司机。

只是不知道爷爷们都叫毕某,他不仅没继承叫毕让,连爷爷们的武功也没有继承到。豫让或许是他行走江湖的艺名。

作为一个武术世家,读书那是不可能读书的,这辈子也不可能读书的豫让,没上过学,甚至就是个文盲。十五岁之后就捡起家中一把破剑,出外闯荡江湖,励志干一番大事业。

首先来看一下豫让的就业环境。当时的晋国共有6大元帅,分别为范、中行、赵、韩、智、魏六个世袭卿族。本来晋景公是想让他们互相制约,共同辅佐晋室,结果玩大发,把自己玩死了。变成六大元帅联手,权倾朝野,晋景公倒成了傀儡。

而六大家之间也是为了权利明争暗斗,一天到晚杀的你死我活。就在这样一个险恶的生存环境中,初出茅庐的少年豫让,先后在范家和中行家谋职,连个转正的机会都没有,这两家就被灭了。

豫让开始慌了,怎么投一家倒一家呢?这一次,他无论如何要进入实力雄厚的世界5强智家。事实证明这一次的选择,正确了。

当时智家的CEO叫智伯,这家伙其实不是个好东西,狂妄自大,欺凌弱小,经常欺负赵家的老实人赵毋恤。

赵毋恤长得有点砢碜,性格唯唯诺诺,又是他爹的庶子,智伯就指着鼻子骂他是个“卑贱丑八怪”。甚至某次达沃斯论坛会议上,为争论共同讨伐郑国,智伯用酒杯砸了赵毋恤的脸。而赵毋恤都忍了。

智伯越来越狂妄嚣张,身边的智囊团无法劝阻他倒行逆施,纷纷离他而去。只有半文盲豫让一直跟在智伯身边,忠心不二。

不过智伯给豫让的待遇还是不错的,除了薪资丰厚,还给他分派房子,拨了一个小宫女给他做老婆。

智伯率兵干掉了郑国之后,气焰嚣张更加野心勃勃,他蛮横索要土地,韩家、魏家两家不敢拒绝,乖乖割地赔款。赵家却拒不割让。于是智伯命令韩魏两家出兵随他攻打赵家。

赵毋恤知道打不过智伯,就让士兵关上城门不迎战,结果晋阳城被三家军队围困了三个月。智伯等的不耐烦了,此时豫让献上一计:晋阳城地处洼地,可以引汾水倒灌,水淹城池。

智伯一听,给了豫让一个大大的赞,立刻劳民伤财地挖了一条河渠。结果赵毋恤的谋臣张孟,偷偷划着小船潜入,顺利说服了韩魏两家阵前倒戈,背叛智伯,引汾河大水淹没了智家大军。

智伯溃不成军,急忙逃跑,还是被赵家军队活捉。多行不义必自毙,智伯任人宰割,他才明白豫让这条开渠引水之计,最终害死了自己。

智伯一声:“豫让,我……”咔嚓,身首异处。

躲在草丛中的豫让,看见赵毋恤砍下智伯的头颅,还以为他最后那声哀嚎是,想要说:豫让,我们来生再做兄弟!此时半文盲的豫让说出了,足以震荡中国历史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之后,就是司马迁记载的豫让刺杀赵毋恤的故事了。

第一次,豫让把自己的脸纹上囚徒的刺青,伪装成一个装修厕所工人,埋伏在赵毋恤宫殿里。在被屎尿屁熏陶了十多天之后,豫让终于等到赵毋恤独自一人上厕所的机会。

可是他藏在劳动工具中的匕首,刚刚拿出来,就被赵毋恤一个寒冰刺骨的眼神,吓得一哆嗦,掉在地上。赵毋恤大惊,招来侍卫捉拿住豫让质问。得知他是智伯的属下,要为恩主报仇。

赵毋恤敬他是条汉子,没有治罪,将他放了。

可是传出去让身为侠士的豫让很没面子,他不甘心,花了数年时间,精心策划第二次行刺。

他自毁容貌,拔了眉毛和胡子,又让全身染上毒疮,为了试探他的易容成果,故意到自己家去乞讨,结果他老婆听出这声音很像自己丈夫。豫让丧心病狂的吞下滚烫的木炭,烧毁了声带,改变了声音。

年过半百肮脏丑陋的豫让,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再一次行刺赵毋恤,埋伏在他必经的石桥下。赵毋恤的坐骑颇有灵性,大概是嗅到了满身疥疮的豫让身上的臭味,走到桥上时突然惊嘶而立。

侍卫轻而易举抓到带着凶器的豫让,押到赵毋恤面前。豫让自信赵毋恤已经认不出自己,便自报家门说是为智伯报仇的豫让。

赵毋恤这次就不客气了:“你有病吧!智伯家被灭门,断子绝孙了,你个外人替他报哪门子仇啊?”

豫让用他嘶哑的嗓音回答:“智伯待我如知己,我就是为知己报仇的。”

赵毋恤不想再有第三次被刺杀了,示意侍卫杀了他。豫让突然说:“我要求对你的衣服砍三刀,这样我就算为智伯报了仇了。”

赵毋恤竟然答应了,脱下外衣,让随从交给豫让。眼瞅着他对着地上的袍子,砍了三刀,最后仰面抹脖子自尽。赵毋恤被他的行为艺术惊讶的直摇头。

小编倒是觉得:纵观豫让一生,在智伯身边受宠的几十年,并没有做出什么其他功绩。没能挽救智家的灭亡,作为武士没有尽到保镖的职责。他所谓的锲而不舍的报仇,无非是给自己的名声一个交待吧,否则他没脸活下去。

他明明知道以自己的武功,是杀不了赵毋恤的。还把自己弄残弄废,一把老骨头了别说刺杀了,单打独斗都未必是他的对手。小编认为石桥上的刺杀,或许是豫让一次自杀行为吧。否则他默默死掉就失去了“士”的气节。

豫让自尽的那座桥,至今仍在,又名“士桥”。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另部分由作者搜集素材制作。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还请关注我!欢迎留言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