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龙云梅子垭村有座神奇的活观音墓

邓四平/文图(15908275137)

蓬安有座非常出名的古寺,古寺的名字叫做龙云寺。

龙云寺位于蓬安县城西19公里处的龙云镇境内的龙云山上。传说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坐镇剑阁,一天早晨,登高南望,默数山头,当数到第108个山头之时,只见云烟浮动,状如游龙,诸葛亮马上派人前去打探,打探之人回来报告说,那山名叫龙云山,一年四时云雾缭绕,山下数里之外有一口深不见底的龙潭,诸葛亮听说后,便下令修建庙宇于龙云山上,以镇潜龙乱动。

要去蓬安龙云寺,须得从蓬安县城乘大致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便可以直达龙云寺山下的公路旁。坐在车上,老远便可以看见红墙碧瓦的龙云寺坐落在高大巍峨的一座大山之上,只见群山绵延,好似龙身;山势嵯峨,宛如龙形;山峰挺立,俨然龙头;古木参天,恰似龙角;据传龙云山山峰还天生龙眼一对,山下数里之外还有龙潭,直通波光潋滟的嘉陵江,龙云寺所处的龙云山两侧排列着9条支山,好像9条龙缭绕在它的四周,山上山下一年四季皆云遮雾绕,而古寺则正好修建于龙头之上,当地人传说此为“九龙捧圣”之风水宝地。

当年龙云寺里还有一位闻名遐迩救苦救难的“活观音菩萨”。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姓郭的女子,不知其娘家何许人也。她从小过继给当地一户刘姓人家当童养媳。刘家亦穷,令郭氏每天上山割草。丈夫刘世秋尚未圆房即外出未归。有一养子名叫刘秋武,孙子刘羊娃。郭氏每天上龙云寺割草,实则是在寺庙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翻转背篼盘腿坐禅,每每到了回家的时候便翻转背篼,背篓里居然就有一背篓青草。

相传,清道光三年,洪运开到蓬州担任知州大人,人称洪大老爷。一年大旱,洪大老爷和随从衙役们一起下乡勘测水利挖堰塘。有人到洪大老爷面前告状说龙云寺上有一疯老婆子是个旱魃。旱魃就是传说中能够引起旱灾的怪物,传说旱魃出世,方圆百里之地皆滴水无存。为此,当地老百姓强烈要求洪大人将成天坐在龙云寺大石上盘腿坐禅的郭氏女撵走。洪大老爷于是带着衙役上山撵郭氏,郭氏坐禅不理。洪先问郭氏“何时有雨?”答曰:“午时三刻。”有人想整郭氏,未到中午就开饭。当时炎阳似火,天无片云。洪便说郭氏妖言惑众,即命衙役用鞭子抽打郭氏,郭氏仍坐禅不动,若无其事。到了中午,衙役将鞭子打断。郭氏曰:“我已三世修行,尔奈我何?天将雨,尔等速归,去看汝夫人罢。”洪等人刚下山,大雨如注。返城距五里的古佛洞时,洪的家人急来告之:“夫人在家被鬼打得奄奄一息,请大人速返!”洪急忙回家,见夫人被打得遍体鳞伤,鞭痕尤存,方悟菩萨之神威,急向菩萨许愿求其保佑夫人伤愈,即来还愿谢罪。次日,夫人康复如初。洪大人赞曰:“真是活观音!”活观音之名由此传遍四方,远近闻名,来拜谒者众。洪知州后来也前去还愿,坐轿来到距龙云寺五里之地时,忽患疾病而返;次日又去还愿,骑马至大田沟过桥时,马失前蹄受伤复返。当晚,洪在梦中见菩萨警告:“要来还愿,必须放下你的官架子与民同行。”于是第三次还愿时,斋戒三日,沐浴素衣,草履步行至距龙云寺约二里的大木湾迷途而止,就于山前排好香案,向龙云寺方向顶礼谢罪而返,后将此山更名为香炉山。

此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自洪大人尊称郭氏为“活观音”后,十里八乡前来晋谒的善男信女越来越多,常常流连忘返。后来,信众们干脆筹资在佛殿侧郭氏坐禅的石上塑上一尊像,并修了一间殿堂。像塑好后,匠师问菩萨塑得如何?菩萨曰:“一切均可,只脚大了点。”郭氏看着匠师修好脚后,满意地点头而归。回家后向儿子刘秋武说:“庙上将我的像塑好,我要归位了。我去后,七天勿埋我肉身,我须回来办事;如违我训,必将断后。”言毕而圆寂,活观音圆寂之事快速传开,前来烧香者接踵而至,甚至弄得人山人海人满为患,刘氏家族见状,于是决定将郭氏早一天掩埋,在第六天的时候就上山下葬。早上封钉时菩萨肉身尚温,乃忍泪埋葬,人们又赶到坟上去烧香。刘秋武违背母训,其子刘羊娃未娶,遂断后。破四旧的时候到处挖坟毁庙,但活观音墓均无人敢动。文革时,有造反派不怕,硬去挖坟,刚举锄就昏厥而死。从那以后,再也无人敢动此坟。至今坟上香火不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