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春秋|谈谈“盗墓祖师爷”的曹操是如何专业化盗墓的?

大家好,欢迎来到《春秋笔记》,我是阿布。

曹操是何时开始研究盗墓的,已不得而知,但他真正把这项兴趣当作事业来干,大概是在董卓进京之后。

董卓进京,天下大乱。“贪玩”的曹操决定玩把大的。和董卓、袁绍几个大佬争一下江山。但董卓这条经济蛀虫,一到京城就搞了套金融改革,大规模发行劣质铜币,导致整个社会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曹操积蓄倒有一些,但经过这一折腾,也所剩不多了。招兵买马是要本钱的,此时,曹操想起了压箱底的“盗墓笔记”。

重拾“盗墓笔记”,曹操审时度势地进行了完善修改。当然,此时的曹操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身边还有郭嘉、荀攸这样的文秘鬼才。他们共同撰写策划文案,论证可行性报告,并制订一套完整的盗墓计划。

为保证盗墓的产出比,曹操引入事业编制:“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他专门在军中设立了“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职位,并由自己直接领导,再根据年度业绩发放绩效工资。

那么,什么样的墓地才有油水呢?平头百姓的肯定是不入曹操法眼的,有名望的圣贤之墓恐怕也不行,树大招风,容易引起公愤。

经过一系列论证考察,曹操认为王侯贪官的墓地性价比才最高。这些不学无术的社会寄生虫,生前敛财无数,死后要霸占资源。对于此类吸血鬼,社会认同感普遍不强,老百姓未必会有好感。如此一来,盗墓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可以降至最低。

有了前期的准备,曹操的盗墓小组很快就挖到了组队以来的最大一桶金。

据记载:“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梁孝王名叫刘武,他的老爹是汉文帝,老哥是汉景帝,他生活在文景之治的辉煌时期。

刘武虽有个威猛名字,但由于生于和平年代,没有太多用武之地,于是闲暇时光就以收集各种奢侈品和珍奇古玩为乐,及至入土,依然“不离不弃”。这次行动,“收金宝数万斤”,如此意外之财,据说够曹操手下全军将士足足用三年。

可奇怪的是,正当曹操盗墓事业如火如荼之时,却再无后续相关记载。也许,高潮来得太快,接下来偃旗息鼓也就自然了。

其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曹操又一次开始深刻地思考人生。事情的背景大致是这样的:通过盗墓进行融资之后,曹操的产业迅速扩大,这自然引得袁绍眼红。

为阻止曹操就此做大,袁绍授意身边才华横溢的御用文人对其进行抹黑盗墓这个行当,完成创业初期的资本积累还行,倘若要形成产业链,社会压力太大,舆论导向也未必同意。见好就收,不失为上上策。

于是曹操决定今后开始专心致志玩女人,至于那本“盗墓笔记”,也就此封存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金盆洗手之后,铁骑踏过荆州,却由此错过了盗墓业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

《世说新语》这样记载:西晋太康末年,一位曹操的“仰慕者”,挖开昔日之主刘表的冢墓(此时刘表身死已80余年),惊见刘表夫妻身形竟如生前,芳香闻于数里。倘若当时曹操兴致犹在,掘开刘表之墓看个究竟,以其贪玩本性,必会研究不腐之躯。

如果加以推广,并用于战时肉食保鲜,恐怕时至今日,曹操还会多出一个响亮头衔—伟大科学家、罐头保鲜技术的权威领导者,那本“盗墓笔记”想必也会大红大紫吧!

—THE END—

作者:阿布,一位爱好历史和文学的95后青年,喜欢品味和发现经典人物背后的故事。初来乍到,才疏学浅。如若文章有表述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能够多多指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