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王爷的业余生活,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文章来源:大董话古今

在过去的中国,王爷是一群地位很高的人。一般来说,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有资格被封为王爷。不过,也有一些功劳很大的人,会特殊授予这一爵位。一般能得到“王爷”这一爵位的人,也都会享受到一些特别的待遇。当然,不同的朝代,王爷们的待遇也是不尽相同。

从秦朝开始,中国开始有封“王爵”的做法。但是汉代开始,才有分封皇子为“王爵'的习惯,从此之后,一直延续到清朝。到最后,还有了可以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说法。

两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动乱。这时的王爷大多都是掌握一方军队的藩王。做的好的成为国家柱石。有野心的基本就是篡位和谋反被杀。这段时期,身居高位一都是一刀一枪的拼杀过来的,养尊处优的王爷少见。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就是兰陵王高长恭了,他打了不少胜仗,最终却被猜忌而死。这就是这时期王爷的宿命。

到了隋唐,王爷的政治军事权力进一步削弱。这时候成年皇子被分封之后有的被放到藩地,有的在京城,藩王和京王逐步开始分化。

到了宋代,基本就是在京的王爷。不再是以前的藩王,他们权力不大,主要生活就是享受。赵匡胤的几个儿子例外,因为他们摊上了个狼心的叔叔。

到了明代,朱元璋又搞起了分封诸王的做法。这次造成了大王朝唯一的藩王篡位成功。朱棣登基后,知道藩王的危害,因此王爷还是分封,但这次他们完全没有了政治军事权力,基本就是一群被养在王府里的猪,被各级官吏死死的看守。

清朝大家比较熟悉。这时王爷们驻足京城。一般有爵无权,只有在皇帝特别任命时才掌管某一部分权力。在清朝有职的王爷像恭亲王奕䜣,这类王爷就是过着高官大员的生活,处理政务为第一任务。而那些没实职的王爷们和一般旗人贵族没什么区别,斗鸡遛狗,尽情享受就可以。

清代的王爷们受封后,虽说多数既没有实权,又没有封地。但地位还是相当高的,朝廷要出资修建王府,还要配备官员人等,用以保证王爷的地位和舒适的生活。王府是个小社会,是清代社会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清代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

这些不同的朝代里,有的王爷可能权力肩比皇帝,比如汉朝初年的诸侯王,清朝的摄政王。这些人的地位都很高。有的就只能享受富贵生活,却没什么权力。比如明朝的王爷,属于终生圈养。稍微差一些的,可能混得跟平民差不多。最惨的就是被囚禁、杀头的那些王爷。为了讲一个普遍标准下的王爷,我们会稍微综合下这些差别。

那么对于王爷这么个官职不同的朝代有什么变化的呢?从大方向看来,唐朝是个分界线。在唐朝以前,王爷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秦代太短,始皇帝一死,基本也就亡国了,这时的王爷没啥意义,暂且忽略。汉代诸王一般都会被分封到各地。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享有极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权利,总起来说他们就是小一号的皇帝。日常时间还是要处理许多事物的。

不过,首先必须说明的一点,不管在哪个朝代,王爵都是一个很高的爵位。这就意味着王爷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份很好的俸禄,过着较为不错的生活。当然,对于那些有封地的藩王而言,即便没有俸禄。他们的日子,也可以过得非常不错。因为他们可以从这些封地上收取租税。以明朝藩王为例。他们一般都会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非常豪华。明朝代王府修建得甚至不输给当时的明朝皇宫。

即便是没有封地,靠着朝廷的俸禄,也可以过着不错的生活。晚清时期的醇亲王就可以在那个时代,提前享受到汽车、电话这些当时很少见的高科技。当然,如果是那些掌权的王爷,情况又有不同。毕竟,皇帝找他们来做这个位置,就要求他们要工作。

如果是那些有自己封地的亲王,朝廷一般都给他们配备一套完整的工作班子,帮助他们处理政务。这种做法,在汉唐时期,非常流行。当然,如果是这么一套班子在帮他们处理工作,那王爷的日常生活,基本还是跟前面说的差不多,以消遣娱乐为主。

要是像清朝那样,王爷都集中在京城,并且需要参与朝政的话。那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还是工作更多一些。尤其是那些在朝廷上越是受到重用的王爷,日常生活需要担负起的工作就越多,私人娱乐时间就越少。像清朝的庆亲王奕劻,平日里除了要应对各样的官场事务,业余生活,也只有吃饭、打牌。

可以这么说,对于那些有权的王爷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就是在工作中生活,跟官场上的各样人等打交道。平时虽然仍旧可以享受到极为不错的生活,但时间较少。要是那些没什么权力,却可以享受到很好待遇的王爷,基本就是在各样的娱乐消遣中度过了。

(文章图文内容整合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