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之母不但参与了太子刘荣被废,甚至涉嫌将刘荣致死

汉景帝中元二年,临江王刘荣因为修建宫室侵占了太宗庙前空地上的围墙而犯罪。临江王刘荣被传唤至中尉府接受审问。

临江王刘荣认为这算不上什么罪,小事一桩,在中尉府接受审问时,极其不配合,而是想通过书信的方式向汉景帝说明一下,顺便求得宽大处理。

临江王刘荣

当临江王刘荣向中尉府索要书写所需刀笔时,中尉府的长官正是号称“苍鹰”的酷吏郅都,严令禁止官吏向其提供刀笔。而魏其侯窦婴在临江王刘荣做太子时任太子太傅,对临江王刘荣倍加关爱,且关注其一举一动,并尽力提供帮助,于是派人将刀笔送给临江王刘荣。但是,事情的发展令人出乎预料,临江王刘荣写完呈送给汉景帝的谢罪的信之后,即自杀了。

临江王刘荣突然自杀,按照常理,郅都作为当事人难脱干系,令本来器重郅都的窦太后勃然大怒。

窦太后听闻临江王刘荣自杀

《史记·酷吏列传》: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临江王刘荣死的蹊跷,且是含冤而死,东汉班固《汉书》将冤情描述为数万燕子为其衔土添坟。

东汉班固《汉书》描述整个事情经过时,特意做了渲染,比如临江王刘荣出发时刚上车,车轴断了,并通过百姓之口表示这是凶兆,预示着此一去将不复返。当临江王刘荣在中尉府被问询时,受到郅都的严厉指责,恐惧不已,随后自杀。

《汉书·景十三王传》: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既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对簿。中尉郅都簿责讯王,王恐,自杀。葬蓝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百姓怜之。

但“历史倪说”认为,无论班固做如何符合情理的描述,也无法掩盖一个重要事实,即刘荣之死,直接受益者是当时的王皇后和太子刘彻。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未采用《汉书》说法,而沿用司马迁《史记》的表述。所以当司马迁因避讳无法明确记载时,只能通过只言片语向读者传达信息,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简短无逻辑的暗示即可获知,即“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

另外,司马迁在《史记·外戚列传》介绍汉武帝刘彻之母王娡时主要篇幅用来记录其阴使大行奏事立栗妃为皇后,攀亲长公主刘嫖之事,从侧面告诉读者,太子刘荣被废,刘荣之母栗妃之死均是当时的胶东王刘彻之母王夫人暗地运作的结果。

汉武帝之母

一、顺势而为结亲长公主

汉景帝即位后,其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而太子刘荣的生母即是齐人栗姬。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为了能让女儿将来成为后宫之主,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刘荣。

另外,栗姬向来对长公主刘嫖不满,原因是后宫的美女均是长公主刘嫖推荐给汉景帝的。当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后,栗姬认为母以子贵,加上之前的长期不满,不但未答应与长公主刘嫖结亲,还对其发泄怒火。

栗姬拒绝长公主刘嫖

长公主刘嫖可不是一个软柿子,未能结亲太子刘荣,她的目光转向了王夫人的皇子刘彻。王夫人更是个不简单的女人,闻听此事,欣然应允。

长公主与王夫人结亲

从此之后,长公主刘嫖每天都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而称赞王夫人如何如何美德。汉景帝一向认为王夫人贤惠,且之前怀上刘彻时曾有梦日入怀的吉兆。于是,汉景帝对册立皇后之事,及是否改立太子纠结不已。

汉景帝内心纠结

《史记·外戚列传》: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於景帝。

二、设计令刘荣被废,栗姬致死

长公主刘嫖整日在汉景帝面前诋毁栗姬,夸赞王夫人,令汉景帝日渐疏远栗姬,甚至产生了恨意。这一切,王夫人看在眼里,盘算在心里。于是,王夫人趁汉景帝对栗姬怒火未消,暗中派人去催促栗姬在朝中任职大行的亲戚,让大行建言汉景帝立栗姬为皇后,结果不是王夫人手段高明,即是大行愚昧无知,当庭被汉景帝训斥,并立即问罪处死。大行被诛杀,紧接着太子刘荣被废,栗姬的皇后梦破灭。

栗姬听闻大行被诛

《史记·外戚列传》: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

三、刘荣必死的三个原因

汉景帝前元七年,太子刘荣被废,其母栗妃在愤恨中离世。数月之后,胶东王刘彻之母王夫人才被立为皇后,不久,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但此时,前太子临江王刘荣尚在人世,虽远离朝廷,却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历史倪说”认为,若说临江王刘荣的存在直接威胁到王皇后和太子刘彻的地位,那么另外还有三个原因令王皇后必置临江王刘荣于死地。

首先,虽然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承袭秦朝的政制,但由于秦朝存在时间较短,且国家体制尚处在探索阶段即灭亡,制度之不完善,可想而知。所以,汉朝的国家体制与秦朝灭亡时的水平处于同一阶段。太子被废可否东山再起,既无成熟制度可以参考,也无成例可以遵循,即在可与不可之间,依事态发展而定。

其次,汉景帝前元七年,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时任太子太傅的窦婴极力劝谏,甚至不惜称病辞职,终未能改变汉景帝的决定。

太子太傅窦婴力谏

《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废太子荣为临江王。太子太傅窦婴力争不能得,乃谢病免。

再者,当初,汉景帝执意废掉太子刘荣,太尉周亚夫坚决反对,但未能保住刘荣太子之位,甚至令汉景帝因此疏远了周亚夫。

太尉周亚夫力谏

《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初,上废栗太子,周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

当朝重臣周亚夫、窦婴不遗余力地维护太子刘荣绝非小事,已经荣登皇后的王娡岂能等闲视之。

重臣力保太子刘荣,汉景帝不怒而威

总之,汉景帝时代,太子刘荣被废、栗姬去世、临江王刘荣自杀一系列事件,汉武帝之母王娡或是参与者,或是最大嫌疑人。

关注“历史倪说”,分享历史精彩!

本文由“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酷吏列传》

2、《史记·外戚列传》

3、《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

4、《汉书·景十三王传》

5、《纲鉴易知录卷十二·汉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