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向往中国的帝国,派军队迎接中国人,语言被中国列为官方语言

波斯古时称安息,一个历史与中国同样久远的文明,在中国史书上最早出现波斯的记录,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波斯和中国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没有影响到两国相互之间的仰慕。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等的文明更容易互相尊重。中国和波斯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当听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语言文字、音乐歌舞、饮食服装、社会形态,以及法律制度等等,都与自己截然不同,但又同样伟大的文明时,自然会心生向往。中国和波斯这样的大国总是会尊重与自己对等的文明,而不是吸附在自身上的小国。

其次是距离产生美。中波两国的中间隔着广阔的中亚地区,不需要担心对方会对自己构产生威胁,歌颂这样的国度显然是没有危险的。

来往的商人总是喜欢描述各地的迷人之处,这样就造成双方更多地是看到美好的一面。古代欧洲人也曾经以为中国是个人人裹着绫罗绸缎的天堂,因而把中国人称为赛里斯人,意思是丝的国度。

还有一点是中国文化的高度包容性。中国和波斯交往的鼎盛时期,正好都是中华文明最为宽容的汉唐元等朝代。来到中国的波斯商人,受到了中国的款待,甚至做上大官。这些波斯人会到故乡后,自然会大力赞美中国。可见,文化上的自信和包容,带来的是进步和繁荣。

早在西汉张骞之前,中国和波斯很有可能已经有过间接的交往。中国曾出土发现过,刻有“居鲁士圆柱”铭文的马骨,这是公元前六世纪的制品。

张骞在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国与西亚的商贸往来变得频繁起来。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与波斯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安息王,密特里达提二世,派两万骑兵在波斯的东部边界迎接中国使者,然后派遣使者访问中国。

从此以后,中国和波斯有了正式的交往渠道,波斯给中国送来了狮子、独角兽等礼品。中国没有原产的狮子,见到狮子便被其威武的仪态所折服,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化,于是就变成了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守门石狮子。

到了东汉,班超重新打通了西域。公元97年,他派副使甘英前往大秦,同时也对安息进行了访问,可惜到地中海边,甘英以为到达了尽头,才没有继续前往大秦,即古罗马帝国。甘英的这次出访,对中国波斯双方都意义重大。

接下来,中国和波斯的遣使互访一直没有中断,战乱时少一点,恢复和平后,很快就又重新开始。民间的联系则一直比较频繁,波斯商人一度垄断了中国与欧洲的丝绸贸易,获利颇丰。在一些中国古代贵族的墓葬里,出土过上千枚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当时波斯商人与中国的贸易交往是非常活跃的。

中国的文化也对波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波斯有句谚语:“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指的是中国人不仅精通理论,还拥有卓越的技术,比希腊文明更先进。

中国与波斯的文化交往,还体现在佛教的传播上。早期传入中国的佛经大多是安息僧人翻译的,更有大量波斯僧人来华传教。南北朝的名僧菩提达摩,传说中的达摩祖师,据考证也很有可能是波斯人。

唐朝初年,中国的国力达到鼎盛,统治范围直达中亚。波斯此刻却陷入了战乱。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所灭,末代王子卑路斯向大唐求援。无奈相距实在太远,大唐即使有心也无力帮助其复国。只能让卑路斯一家在长安避难,直至去世。

​元朝时,波斯语是除了汉语、蒙古语外的第三种官方语言。大量波斯人在元朝做官,还把摩尼教带入了中国,摩尼教经过中国人的改造变成了明教。有一位曾在皇觉寺出过家的和尚,后来加入了明教,他的名字叫朱元璋。他最后之所以能赶走蒙古人,波斯人原来也有着一份很特殊的功劳。

除了石狮子、达摩祖师、明教外,波斯还把许多西方的农作物和风俗习惯带入中国,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你吃着葡萄、石榴、黄瓜、菠菜等瓜果蔬菜,当你的女朋友向你炫耀着新做的美甲,请不要忘了它们的祖先都是来自于波斯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