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为什么亡国?蜀汉灭亡原因深入分析

 后世之人,包括一些历史学者都认为,诸葛亮死后,他的高足蒋琬继承了诸葛亮的权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三国志·后主传》载:“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诸葛)亮卒于渭滨……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十三年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首先,蒋琬是尚书令,而不是丞相。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立即撤销了丞相这一职位,此后就再也没有相权与他的皇权对抗、冲突,这是很辣的一手。

其次,拿今天的话来说,尚书令就是宫廷秘书长。不管蒋琬怎样“总统国事”,他还是阿斗的秘书长,在皇帝的指挥下“总统”。尚书令的“总统国事”,与开府丞相的“总统国事”,是有本质区别的。

被人瞧不起的刘阿斗,终于露脸了,出息了,扬眉吐气了。自主用人,自己决策,把军国大权抓到了手里,让蒋琬一班人在自己的指挥棒下忙忙碌碌,“总统国事”。

接下来,公元238年,刘禅把大将军蒋琬派驻汉中,准备乘辽东的公孙渊叛乱,与东吴联动,伺机进取关中,但并未有大的行动。

公元239年,刘禅将蒋琬升为大司马,用费祎顶替蒋琬尚书令的位置。公元243年,大司马蒋琬还驻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对曹魏采取守势,同时晋升费祎为大将军。

拿今天的话来说,大司马大约相当于全军最高统帅,大将军大约为国防军总司令。后主让蒋琬、费祎分权制约,自己坐镇中枢,自得其乐,如果诸葛亮能睁开眼看看,能说阿斗不懂政治,没有执政经验么?

蒋琬死于246年,此后费祎接替蒋琬位置,至公元253年被曹魏降人郭循刺杀于汉寿(即葭萌县,今四川省广元市)。

在蒋琬当政期间,姜维先为偏将军,后为镇西将军。费祎当政期间,姜维为卫将军,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在蒋琬、费祎当政的二十年间,姜维并不统领边防军负责对外作战。姜维不忘乃师遗志,屡屡要兴师北伐,都被蒋琬、费祎抑制,最多给个万把人,让他折腾一阵。

话又说回来,不让姜维折腾也不行,人家会说你蒋琬、费祎不讲政治,忘了国仇。在政治上,的确是需要不时地在魏国的边境上放几枪的,以示与汉贼(指篡汉的曹魏帝国)不两立。谁叫蜀汉帝国以东汉王朝的法统继承者自居呢?

在蒋琬、费祎相继当政的二十年间(公元234—253年),益州的老百姓大概还过了些许安定的小日子,逃进益州的难民们还像个难民的样子。至少有口饭吃,能睡个安稳觉,后主刘禅善莫大焉。

公元253年费祎死后,做了二十五年媳妇的姜维终于熬成了婆。姜婆婆开始像他的老婆婆诸葛亮一样折腾,几乎每年都有针对曹魏帝国的军事行动。小小的蜀汉帝国又开始鸡飞狗跳,蝇虫泣血。

姜维的穷兵黩武,引起了全国上下、朝廷内外的一致声讨、普遍反对。姜维手下的两员大将张翼(镇南大将军)和廖化(右车骑将军)对姜维的所谓北伐大起反感,张翼甚至在关于北伐的廷议中当面顶撞姜维。

公元262年,蜀汉帝国灭亡前一年,发生了一个“黄皓迫害姜维”事件。这时候,“小人”陈祗(陈祗接替董允为侍中、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已死(公元 258年),宦官黄皓专权,图谋以右大将军(即副大将军)阎宇取代姜维,吓得姜维躲到沓中(今甘肃省舟曲县)种麦子去了,再也不敢回成都,这就是姜维的 “沓中屯田”。

上文说过,刘阿斗并不是不懂政治、不懂权力运作的人。黄皓的专权,与董卓曹操的专权是不一样的。董卓的权力,来自于他的霸道,那叫乱权。曹操的权力,来自于他的强势,那叫擅权。黄皓的权力,来自于刘禅的许可,那叫授权。

刘禅这个人比较温和,不喜欢走极端。刘禅既要借重姜维的军事能力,又不忍心废掉姜维,便剥夺姜维的部分权力,交由黄皓行使。这大概就是事情的真相。

姜维的受排挤,不是黄皓专权、小人乱政一句话这么简单。依我看,这是以黄皓为首的鸽派与姜维为首的鹰派的一次交锋。这应该是“国策”之争,而不是人事斗争,人事斗争往往至对方于死地。黄皓他们,只是抑制姜维的权力,事实上并没有迫害姜维。

说黄皓排挤姜维,是专权误国,其实又是后世之人给自己的思维下套的结果:诸葛亮是伟大、正确的,姜维是诸葛亮嫡传弟子,衣钵继承者。老师一贯正确,学生 还能错吗?自然,姜维不管做什么,都是伟大、正确的了。谁反对姜维,谁就是反对诸葛亮,反对诸葛亮,当然是专权误国了。

通常的概念是,专权并不一定等于误国,有时候,专权还是必须的、卓有成效的。可到了姜维这里,别人得到的授权也就成了专权。何况,黄皓是个割掉了鸡巴的阉人,这种人专权,不是误国也是误国。

不管怎么折腾,蜀汉帝国终于走到了它生命的终点。

公元263年五月,司马昭决定征蜀;八月征蜀大军在洛阳誓师。曹魏帝国的征蜀大军,三路分头并进,征西将军邓艾正面进攻沓中的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截断姜维退路,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钟会进攻汉中。姜维顶不住邓艾的压力,退往剑阁(今四川省剑阁县)。

钟会派兵包围汉中的乐城和汉城,自己率主力直扑阳安关(即阳平关),南下进击屯兵剑阁的姜维。西边的邓艾取道阴平(今甘肃省文县),越过陡峭险峻、七百里无人烟的摩天岭,兵锋直指成都。

诸葛瞻率兵至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败回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战死。刘禅派他的小舅子、张飞的儿子张绍北上,与邓艾联络、洽谈投降事宜。刘禅命回救成都、已到郪县(今四川省中江县)的姜维就近向进抵涪县的钟会投降。

曹魏帝国的征蜀大军,用两个月的时间,费了一点吹灰之力,就将蜀汉帝国碾个粉碎。真正的作战时间,只有一个月。

蜀汉帝国必亡,这不用多说。令人困惑的是,山川险峻、易守难攻的蜀汉帝国,它的灭亡竟如此的迅速,甚至有些悄无声息。就像深秋的一片黄叶,一阵风吹来,轻易地脱离树枝,在空中打个旋,倏然落地。

兴亡自有评说

大多数历史学者认为,蜀汉之亡、之速亡有四个原因:刘禅昏庸、陈祗乱政、黄皓专权、谯周卖国。

但历史就是这样。危难关头,唱高调的人,往往溜得比兔子还快,跑到那边照享荣华富贵。说实话的人却要带上这样那样的帽子,几千年也甩不掉。

话题又回到刘备和诸葛亮身上。我相信,刘备和诸葛亮本来是要在益州重建汉王朝,进而一统天下的。可是,折腾来折腾去,自己折腾出来的国家,竟然是一个武装大家庭。晚年刘备和晚年诸葛亮的悲与苦,除了我这样善解人意的人士以外,没有多少人与他们感同身受。

国就是国,家就是家。家国并顾,忠孝两全,当然是上上之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救国家、救民族,就去救家族;救不了家族,就保存自己的家庭和家人;至少,不应该损害别人的家族、家庭和家人。想必,这么浅显的道理,刘备和诸葛亮比古大夫更清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