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上帝有个契约,换来后代800年的富贵

从北方返回朝歌的途中,飞廉得到了殷商王朝已经灭亡的噩耗。作为世代忠心侍奉殷商王朝的世族大臣,飞廉依然希望把自己这次去北方所办理的事务,禀报给商受(纣王),但殷商已经被周国取代,他只得在霍太山上筑起祭坛,向商受的魂魄禀报。

他意外得到了一副石棺,上面有一行铭文“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在看过这行铭文后,飞廉接受了上帝给予自己的这一契约,慨然赴死。由随从将他埋葬于霍太山上。

铭文的意思即是:上帝命令飞廉不要参与殷商和周国之间的战争,赐给他石棺,只要他自杀了,上帝将会使他的后代荣华昌盛。

老司机伯益(剧照)


尽管这一记载,出自《史记·秦世家》,但充满了神话色彩。完全是不可信的事情。但从人文角度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作为老司机(养马能手)伯益的后代,飞廉一族世代效忠于殷商王朝,从他的父亲中潏开始,更是成为了替殷商王朝守卫西部边疆的重臣。

在看到石棺上面的铭文后,飞廉知道这是上帝和他订下的契约。用他一己性命,换来子孙的富贵。飞廉很从容的接受了这一约定。而传说中的上帝,也并未失言,此后尽管他的子孙经历了一些波折险阻,但他两个儿子恶来和季连的后代,在接下来长达800余年的时间里,都成为了那段历史舞台上的“名角”。

恶来因为参与了“三监之乱”,被周武王所杀(或是周公旦所杀),家族进一步没落。但在数代之后,季连的一个后代造父,凭借着祖传的养马手艺,也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老司机,在周穆王平定徐偃王的叛乱中立下功劳,得到了赵城作为封地。

形象异化后的飞廉


周朝施行“宗法制度”,讲究姓别婚姻,氏别贵贱。已经没落了长达一百余年的飞廉家族,终于重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家族的衰落和在新建政权里的卑微地位,很可能让恶来和季连的后代,即便在已经繁衍了五六代之后,依然维持着家族的紧密团结。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造父在获得赵城作为封地,立家族的氏称为赵氏时,恶来的后代才能得以也跟随者拥有了“赵”的氏称。重新进入了贵族的行列。

此后飞廉家族蒸蒸日上,尽管季连的后代,传到赵叔带时,失去了赵城,跑到晋国做了卿士,但这却是季连这一支拥有更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和契机。

此后季连赵氏一支,因赵衰追溯晋文公重耳,累世执政晋国,成为晋国显赫的六卿之一,即便在六卿残酷的斗争中,经历了下宫之难,依然坚挺不倒。到了烈侯赵章时,更是和韩氏,魏氏三分晋国,建立了赵国,位列诸侯。

赵国共传国181年(前403年-前222年)。

造父为周天子御


而飞廉一支,在传到大骆和非子父子时,虽然因为造父的原因,获得了氏族称号,成为了贵族。但依然居住在西边的犬丘一带,饲养马匹。直到周孝王知道非子一家并没有丢失掉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还保持着老司机的风采,便把秦地分封给了他,做了周王朝的附庸国,这才名正言顺的拥有了自己的领地。

周孝王还让非子祭祀伯益。这样的安排确立了飞廉一支在赢姓中的大宗地位。因为按照周代“宗法制度”,只有大宗才能祭祀一个家族最远古、最显赫的祖先。如此一来,季连一支的赵氏、徐国的徐氏,以及皋陶其他子孙建立的群舒国公室,都归非子统领。非子成为了赢姓大家族的族长。

飞廉家族世系图


地处西垂,面对着强大西戎各部,秦的历代君主从未妥协和退怯,终于在秦穆公时,兼并了西戎12国(一说20国),称霸西垂,被周襄王封为方伯。

之后秦国在和魏国的战争中,此消彼长,互有胜负。直到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使秦国日渐强大。终于在经历了六世君主的努力后。在飞廉36代孙赵政手里,东吞六国,南灭百越,统一了天下。奠定了大一统中国的雏形。车同轨,书同文的制度,更是有力的维护了华夏大一统思想的绵延和巩固。

始皇帝东临琅琊石雕


自从非子封于秦地,到秦二世灭国,秦国共传国563年之久(前770-前207年)。

假如我们感性的“相信”《史记·秦世家》上那一段关于飞廉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那么飞廉用一死从上帝那里换来的契约,是十分值当的。

但神话就是神话,传说就是传说。在殷商王朝灭亡时,决定以身殉国的飞廉,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他的后代将为华夏民族带来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可即便如此,公元前219年,在刚刚完成一统六国的大业后,赵政便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军队,一路东行,在琅琊停留3个月之久。向他的历代祖先,伯益、飞廉、恶来、非子等人的在天之灵,禀报自己创下的千秋伟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