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威震天下的战神卢象升,最后一战身边为何只有五千人?

每逢朝代更迭,旧王朝大都腐朽不堪,人才匮乏,军队战斗能力差。但是明朝似乎是个例外,明朝末年虽然政治腐败,但却名将辈出,有强悍作战能力的部队也有好几支。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明朝末年威震天下的宣大总督——卢象升。



卢象升

卢象升是明末著名将领,他所创建的天雄军拥有很强的战斗力,在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流贼的战斗中表现突出,他本人也治军严明,力大无穷。卢象升一度很受崇祯的信赖,崇祯曾经三次赐予他尚方宝剑,官至宣大总督,在崇祯十一年冬与清军的最后一战中,面对八万清军,拥有“节制天下援军”权利的卢象升最后一战却只有五千人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卢象升抗清

首先我们来看下卢象升的战绩,早在崇祯二年,皇太极借道内蒙,打破喜峰口进入关内,京城一时震动,卢象升召集一万人马进京协防,自此崭露头角。自崇祯六年开始,卢象升开始镇压李自成、高迎祥等起义军,沉重打击了起义军的势力,被流贼称为“卢阎王”。崇祯九年,清军大举南侵,经由宣府大同区域,劫掠京畿地区,京城戒严,崇祯急调卢象升进京,任命他为宣大总督。《明史·卢象升传》记载:既解严,诏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大兴屯政,谷熟,亩一钟,积粟二十余万。天子谕九边皆式宣、大。崇祯十年九月,清军进入墙子岭、青口山,总督吴阿衡战死,山海关正门被捣毁,崇祯第三次授予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节制全国的增援部队。



崇祯皇帝朱由检

此时卢象升的职位是兵部尚书,而他手中又有崇祯赐予的尚方宝剑,可以节制全国的军队,可是这只是名义上的权利。实际上,崇祯是并不想打这一仗的,此时明朝内忧外患,又有多处爆发灾荒,此时同清朝议和,实际上是最好的打算,无奈朝臣大多不同意议和,崇祯召见卢象升时,皇太极已经兵临城下,卢象升除了主战也别无选择。

卢象升曾率三千精锐夜袭清军,使得清军死伤惨重,但是高起潜却不服从卢象升的命令,没有率领后军跟进,而是偷偷调走了后续部队,使得卢象升不得不率军撤退。



杨嗣昌

但是此事仅仅是个开始,卢象升的主战思维却得罪了主和的杨嗣昌、高起潜等人。得到崇祯对部队慰问的银两、战马之后,卢象升下定决心击败清军,他上书请求分编部队,却只得到了宣府、大同、山西的不到两万士兵的指挥权,为了擎制卢象升,杨嗣昌还命令高起潜调走了最为精锐的关宁军。由于卢象升和杨嗣昌的战术产生了冲突,杨嗣昌又借口云、晋有敌情,又调走了总兵王朴的部队,随后又调走卢象升一手带出来的天雄军,只留下五千老弱病残给卢象升。



卢象升死战

卢象升没有别的办法,此时如果退却,他的下场恐怕和当年的袁崇焕一样,与其如此,不如拼死报国。于是,这位战功卓越的一代名将率领自己仅有的五千士兵出战,并且在最后关头拒绝突围,身中三箭,力战而死。卢象升死后,三郡百姓为其哀哭,杨嗣昌却一直从中作梗,过了八十天才让人去收敛卢象升的尸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