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陶情——定窑之美





定窑为宋代著名瓷窑,属宋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乃我国白瓷最负盛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定窑原为民窑,五代到北宋早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苏轼曾多次咏赞定州瓷:“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元代刘祁《归潜志》中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曲阳县志》载:“县境三面皆山……灵山一带惟出煤矿,龙泉镇则宜瓷器,亦有瓷石”。定窑遗址所在地涧磁村即属古代“龙泉镇”辖区。



定窑胎体中的黏土主要为“涧磁土”,是一种耐火的沉积高岭土类黏土,高铝质,伴生于煤矿周边,含碳素较高,呈黑色,可塑性好,料质精细,不含杂质,烧成之后却呈现洁白而细腻的效果。



定窑的釉俗称“活釉”,含钙量高,釉面灵动,有自洁特性,茶渍油渍不易浸染,瓷化程度好,胎骨致密,釉面润泽,维氏硬度高,耐酸碱腐蚀。

定窑釉色或雪白胜似冰雪,或微微牙黄好比莹玉,或飞刀刻花或精心模印,都是工匠将材质与工艺结合臻于完美的巧妙创造。









除白色定窑瓷器外,更有黑色者,尤为难得。明代《格古要论》记载:“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俱出定州。




黑定釉面色黑如漆,有如醇黑巧克力般极其细腻。含铁量高,可软化水质,使茶汤更加醇厚、柔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