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刘备,真的只会一哭二逃摔孩子么?草根的崛起没那么简单

拜经典小说《三国演义》影响,在很多人心中,刘备都是一个仁慈的有些懦弱的主公,他既没有曹操的铁血手腕,也没有孙权的杀伐果断,但却笑到了最后,并成为与曹操和孙权鼎力的三巨头之一。

单看结果,船夫真的很难相信我们的刘皇叔是靠人品撑到最后的,虽然说他的口碑确实不错,但历来好人死的快,没道理在刘备这里失效。所以更为可能的是,小说中只会一哭二跑摔孩子的刘备,并不是真实的刘备。下面船夫就带大家来剖析下刘备从草根崛起的那段岁月。

同样是毕业,刘备却在卖草鞋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从刘备卖草鞋开始的,此时刘备已经二十多岁了。其实在此之前刘备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求学经历,那就是在其15岁时曾外出游学,拜卢植为师,和后来的一方诸侯公孙瓒是同学。《三国志》中记载: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但在汉朝时期传统的私塾尚未成型,所谓的拜卢植为师,更有点类似于如今的野鸡学校,上不得什么台面,当时真正的官办学校是太学,也就是后来的国子监(学)的前身,一本只有太学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被推荐做官。所以大家会发现,毕业于太学的曹操和袁绍,一毕业就被推荐做了京官。而刘备一毕业却只能去卖草鞋,就连他的老同学公孙瓒都比刘备开窍快。《后汉书》记载:

瓒以母贱,遂为郡小吏。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

从中我们得知,公孙瓒早早的就凭借自己帅气的外表,娶了当地郡守的女儿,从此攀上了权贵的高枝,飞黄腾达,这个套路如今在中国很多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大佬身上,依然可以看到。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你也会发现,与官二代曹操、袁绍等人相比,刘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而刘备的动人之处,是起于草根却不甘平反的毅力和决心,面对社会阶级固化已经很严重东汉,一就怀着一颗创业奋斗的决心。

同样是平乱,刘备却只当了县尉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我们感觉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貌似立了非常大的功劳,罗贯中甚至大笔一挥,编出了个刘关张三英救董卓的戏码,借以抬到当时还是白身的刘备身价。但事实上董卓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将领,多次取得与北方游牧民的战争胜利,后来之所以会在镇压黄巾军中惨败,是因为赶上了几十万黄巾军主力精锐,而朝廷又逼着正面交战,焉有不败的道理?

事实真相是刘备的确组织了几百人的队伍,但却没取得多大战果,更不要说救了什么大人物了。当时比刘备小的关羽张飞,尚未成长起来,更多扮演的是年轻迷弟的角色。指挥打仗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刘备默默做的,这也符合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描写(压根就没提关羽和张飞):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当时的刘备凭借镇压黄巾军的些许功劳,当上了县尉,总算是告别了白身,成为国家公务员体系的一员。但刘备与同时期的英豪距离非但没有缩小,还进一步扩大了。镇压黄巾军后,外戚何进凭借着挂名功劳,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同时曹操和袁绍则分别升职位西园八校尉之一(见注释1),掌握者帝都长安的重要军事力量。《后汉书》中记载:

后辟大将军何进掾,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中平五年,初置西园八校尉,以绍为佐军校尉。

换做现在,就好比对手都已经是省部级高官,而自己则还是县里的科员,这样鸿沟般的差距,绝大部分人估计都要望而兴叹了。当刘备仍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寻找机会。虽说紧接着刘备就因为鞭打上官丢了饭碗,但此时的刘备终于开了窍,意识到没有人脉,再怎么努力的奋斗,也终将付之东流!于是刘备收拾行装,去投奔昔日同窗,如今已经是一方诸侯的公孙瓒。

同样是起义,刘备笑到了最后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昔日同窗的再次相见,尤其是对方已经飞黄腾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因面子上的自惭形秽,而避免相见。但我们的主人公刘备没有这样,而是主动去求打脸求帮助。这点不要面子只要实惠的性格,到是很有他的祖先当初汉高祖刘邦的影子。但这恰恰是草根想要逆袭必须经历的一课,用之前在社会很流行的一句话表达就是:每一位爷都是从装孙子开始的。

话说此时刘备的昔日同窗公孙瓒,虽然已经位居一方诸侯,虽然虽然身居高位,但为人十分有意思。他曾不止一次的表示不喜欢有能力的人,因为这些人往往不会对提拔自己的人感恩,反倒会认为提拔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逻辑看似有些奇葩,但却不得不承认有几分道理,所以满怀雄心壮志的刘备,在给公孙瓒当手下的时候,一直都规规矩矩,装傻卖萌。就这样,刘备凭借装孙子的本事取得了公孙瓒的信任。

这也是为何在《三国演义》中这段历史被一笔带过,因为对于主角刘备,真的是乏善可陈,与之相对应的是,刘备官渡之前弃袁绍,而投靠荆州刘表后的7年,就是刘备上厕所时感叹自己胖了那段时间。《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释2)记载:

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bì)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罗贯中针对这段岁月同样没怎么写,但在船夫看来这两段安逸的蛰伏装孙子,恰恰是考验一个人毅力的真正难关,能够坚定信念,继续积蓄力量去奋斗的人少之又少!看看周围人就会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适,会让绝大多数人消磨了斗志,而选择安逸。

当船夫再次回顾刘玄德从草根逆袭为汉昭烈帝的经历时,这份执着和坚持真的是很令人敬佩,也是每一位想要逆袭的草根所必备的精神。借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一句话作为总结:

先主之弘毅(注释3)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注释1:西园八校尉,是汉灵帝为限制外戚兵权过大而设置的新军,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在京城洛阳西园招募壮丁设立的一支军事组织。

注释2:这段话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的内容。并非《三国志》正文。

注释3:弘毅,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定。弘毅放在了最前面,可见陈寿也认为刘备的这份毅力最为关键。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后汉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