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看张居正治国觉得很简单,后来亲自来,发现这事真的很难

万历皇帝 朱翊钧

万历皇帝朱翊钧9岁登基(1572年),当时明朝内忧外患,朝廷的纲纪松松垮垮,国家虽然没有到崩溃的边缘,但已经很危险。万历皇帝的父亲明穆宗朱载垕驾崩时,内阁首辅是高拱,高拱办事能力还可以,但是个臭脾气,尤其看不起太监,特别是看不起万历皇帝的大伴--太监冯保。面对这种情况,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以万历皇帝的名义,果断赶走高拱,由张居正接替首辅,冯保负责司礼监。张居正和冯保早就眉来眼去,两人的关系很好,有默契。这样一来,张居正负责“票拟”,冯保负责“批红”,李太后和万历皇帝坐镇,权力铁三角形成,足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张居正抓住这种难得的机遇,大力推行改革,他的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两条:一是考成法。相当于现代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官员上班打卡,下班也打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年底考核,完不成任务的滚蛋,迟到早退不上班的也滚蛋。这个办法提高了政府效能。二是一条鞭法。在全国清查土地,不得隐瞒,将田地画成鱼鳞册,把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归结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个办法严厉打击了偷税漏税的行为,增加了国库收入。

万历皇帝、张居正、冯保 剧照

张居正为了推行改革新政,可谓是雷厉风行,遇山开路,遇河架桥,遇上挡道的一律清除。为此处罚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官员。但面对蒸蒸日上的国势,李太后和年少的万历皇帝是很满意的,对张居正的恩宠无以复加,隔三差五赏赐给张居正一幅字、几瓶酒、蟒袍、金子、银子、丝绸、布匹,等等。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去世,按照规定,张居正需要回湖北荆州老家守孝27个月。对于这件事,张居正一开始是表明了态度的,要回去,一再向万历皇帝请假要回家守孝。不管张居正内心怎么想,至少在明面上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但是万历皇帝说国家正需要张居正,坚决不批假。

如果国家遭遇紧急情况或者处在危机时刻,皇帝可以不批准官员的此类请假,百官也无话可说。但此时国家太平,所以朝廷不少官员开始攻击张居正,甚至包括张居正的学生刘台,他们说张居正贪恋权位,不肯回家守孝,禽兽不如。张居正觉得很冤枉,自己又没说不走,相反是坚决要走,只是万历皇帝不同意准假,而那些官员不敢攻击万历皇帝,所以拿张居正出气。万历皇帝对这些攻击张居正的人全部予以处罚,打屁股、发配等。后来,万历皇帝给了张居正几个月的假期,以便张居正回家安葬父亲,安葬结束就回来办事。

李太后、张居正 剧照

后来,两宫太后(万历皇帝的嫡母陈太后和生母李太后)建议将张居正的老母亲接到北京居住,以便张居正能一边辅政,一边也能伺候母亲,尽孝心。两宫太后还亲自接见张居正的母亲。这是莫大的荣耀。

张居正只要有个感冒发烧,万历皇帝必然安排太监前去慰问。有一次,张居正可能病的比较重,向万历皇帝请假修养,万历皇帝说可以在家办公,文件可以送到张居正家里“票拟”。万历皇帝的这个恩宠有点违反祖制了。

张居正对属下是比较严厉的,他曾经告诉万历皇帝,不严厉不行,任何人有功就要赏赐,有过就要罚,不然纲纪无法维系。张居正对万历皇帝十分恭敬,言必称万历皇帝天纵英明,是难得一见的英明之君。但是,张居正对万历皇帝母子的生活开支也有严格要求,要求皇室带头节俭。

经过张居正十年的治理,明朝的面貌的确焕然一新,张居正去世前,户部做了统计,朝廷不但解决了历年拖欠的各类开支,包括拖欠的军费,而且积累了一大笔财富,光是国库的存粮,几年都吃不完;太仆寺的存银多达四百万两,万历皇帝的内帑(私房钱)更是达到七百万两库存。正如万历皇帝自己所说:卿亲受先帝遗嘱,辅朕十年,四海升平,外夷宾服,实赖卿匡弼之功。

张居正 雕像

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张居正去世,去世不久,张居正就被文官的口水淹没。年少的万历皇帝没有稳住阵脚,竟然同意剥夺张居正的一切荣誉,打倒张居正,抄了他的家,抄出了10万两银子。万历皇帝可能觉得治国理政没有什么难的,皇权在手,生杀予夺,还会管不好国家吗?张居正一个臣子能办到的事情,替天巡狩的天子会办不到?

从张居正去世到万历十四年(1586年),万历皇帝一头扎进了具体的政务当中,累的头晕目眩,国库却开始出现亏空。此后,官员不骂死老虎张居正,而是骂万历皇帝了,骂他游手好闲、贪杯好色、贪财好货、不务正业,等等。一气之下,万历皇帝从此不再正常举行朝会。万历皇帝不想那么早立太子,但是大臣们怕万历皇帝废长立幼,坚持要求抓紧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皇帝不同意,君臣也就相互僵持着。

到万历十九年(1591年),心灰意冷的万历皇帝干脆躲在紫禁城内不出门,也很少见大臣;许多报上来的奏疏也不批;遇上军国大事,万历皇帝也很少召见大臣商议,多是文来文往;官员想走就走,来不来上班也不管。这种状况持续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

李太后、冯保 剧照

万历皇帝幼年登基,依靠张居正办成了大事,张居正辅政的十年,万历皇帝不需要为工作花什么心思,只需要帮助张居正树立权威,只需要批准张居正的票拟,就一切妥当了。其实,当时大臣也都知道,万历皇帝只是个符号,是个管盖章的,实际大权在张居正手上,要骂就骂张居正。也就是说,张居正当时不但替万历皇帝做了具体的政务工作,而且还替万历皇帝挡住了文官的口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要是能明白这个道理,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张居正打倒。

看别人做事总觉得很容易,看别人剃猪毛也觉得很容易,一旦自己真动起手来,往往发现事非经历不知难,死了张屠夫,真要吃带毛的猪。况且,君和相本来就是夜犬晨鸡,各有其职,做好平衡,才能万事大吉。

张居正是明朝在1380年废除宰相后权势最大的文官,其实际权力甚至超过明朝初年任何一位宰相。因为张居正的提出的“票拟”意见,十年来,万历皇帝没有不同意的。所以张居正曾经自豪地说:我不是宰相,是摄政。话糙理不糙,实际就是这样。

经过万历皇帝30年的怠政,明朝的元气几乎被消耗殆尽,万历皇帝去世24年后,明朝就灭亡了,所以《明史》说,明朝实际上亡于万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