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叛乱的开始

隋朝皇帝的禁卫军叫做骁果军,而骁果的主要兵源是关中。在当年没有飞机和高铁的时代,关中人在江都很有点北京人在纽约的感觉,那真是野火呀烧不尽在心间,每夜每天对家的思念。因此自从大业十二年七月跟随皇帝大人下江南以来,骁果军的士兵们一直在等候着御驾返京的消息。然而令思乡日切的大兵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最终等来的却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皇帝大人决定将丹阳郡(今南京)作为帝国的新首都,并且已经下令在当地建造新宫殿了。

据说当兵的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沸腾了,其中郎将窦贤带头率领所部士兵跑路西归,不料中途被杨广发现,皇帝大人一声令下直接派兵送他们归西了。如此一来,就不是粪坑里扔鞭炮的效果了,应该算是扔了核弹。骁果军上下的愤怒直接升华成了怨气,开始笼罩整个江都城。

最先感受到这股怨气的是骁果军的直属领导,虎贲郎将司马德戡。作为夹在皇帝陛下和禁军士兵这对矛盾中间的人,司马德戡的压力其实是最大的。因此面对着每天送上来的士兵开小差的报告,司马德戡的精神终于到达了极限。为了避免人不死却已疯的结局,司马德戡找来了他的好朋友虎贲郎将元礼和直阁将军裴虔通一同想对策,谋出路。 经过三个人的集思广益和热烈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跟随骁果军一起跑路是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我对于这三位仁兄的最后决议起初是很不以为然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这哥仨合计来合计去,得出的结论居然又是逃跑,这水平估计也只能赛过猪。让人忍不住想吼上一句:你们还敢不敢有点新意?然而,这一句到底没有吼出来,因为就在下一页我见到了参与大逃亡计划的名单,很长。而且人员构成那是相当复杂,不但有内史舍人元敏、直长许弘仁、薛世良这样的皇帝近臣还有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这样中下级军官,此外还包括了若干关键性人物,如符玺郎李覆、牛方裕(主管公章,负责搞假证件),城门郎唐奉义(负责开门),医正张恺(负责看病)等等等等。

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这是一伙有组织、有计划,分工明确且互相配合的返乡大军。他们既克服了前辈们零星分散、缺乏凝聚力的缺点,又增添了目的性统一、谋划周密的优点,如无意外,这一年的三月十五日将成就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胜利大逃亡,而司马德戡先生也将凭借其出色的大串联能力,成为令千年后传销人员顶礼膜拜的下线发展大师。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因为在还乡团的成员中,有一个人叫做赵行枢,他在临行前想到了自己有一个好友,于是出于真诚的友情,他想拉上这位朋友一起走。而与此同时,在还乡团的成员中,又有一个人叫做杨士览,他在临行前想到了自己有一个舅舅,于是出于伟大的亲情,他想拉上这位舅舅一起走。由于赵行枢的这位朋友就是杨士览的舅舅,于是出于共同的目的,他们拉上了对方一起将还乡团的计划向此人和盘托出。

听完了二人的叙述,这位舅舅兼朋友的回答是两个字:白痴!

怎么就白痴了呢?二人表示不解。

“有了如此阵容与规模,你们居然想到的只有逃跑,不是白痴是什么。”

发言者,宇文智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