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结束后,战胜方如何处理士兵的尸体?​隋炀帝​遭到羞辱

在战场上,敌我双方互相厮杀,为了取得胜利不惜牺牲生命,一定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即使取得胜利的一方,也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么在战争结束之后,死亡士兵的尸体会如何处理呢?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用来形容在战场上的残酷,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阵亡士兵是无法选择自己的身后事,这种打扫战场的事情一般都是胜利的一方来做的。当然战胜的一方,肯定会很仔细的安葬好自己同伴的尸体,甚至是带回家乡,交于亲人,然而古代战争结束后,战胜方如何处理战败士兵的尸体?这当然就要看战胜者的心情和人品了,如果遇到的是一个心存仁厚的将军,也许还会挖一个大坑,掩埋这些尸体,当时如果遇到的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将军,也许就会弃尸荒野,最终成为野兽的食物。

不过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古人们还想出了一种独特处理尸体的方法,还给它取了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这便是“筑京观”。可能很多朋友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其实所谓的筑京观,就是说战胜的一方会将战败一方的士兵尸体全部放在大路的两边,然后用混土将这些尸体夯实起来,最终堆成一个像金字塔一样的形状,用来鼓舞士兵士气,并且来吓退敌军的进攻。据史料记载,当年隋炀帝以倾国之力,出动数百万大军远征高句丽,企图灭亡高句丽,从而扩大领土,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高句丽军民却誓死抵抗,最终依靠地形优势,打败了隋朝大军。而其中死在了高句丽的隋朝士兵不计其数,为了震慑隋朝大军,并且提高高句丽士兵的士气,高句丽主将居然用战死的隋军将士的尸体堆起了“筑京观”。

坦白来说,这件事让隋炀帝十分恼火,隋炀帝遭到羞辱,并且接连征讨高句丽,搞得民不聊生,国力大减,最终被李渊窃取了政权,隋朝也就二世而亡了。不过据相当多的资料揭露,这种方法以后慢慢被抛弃不用了,当然除了不仁义的因素以外,最关键的原因,便是如果这样处理尸体,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如果防备不严密的话,很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瘟疫,那样损失就太惨重了。于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出现,历代的统治者就决定用火葬来代替筑京观,这样既可以节约耕地,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并且也可以降低传染病发生的概率。

笔者认为,隋炀帝在继位之初,继承的是一个民殷国富的隋朝,而且他本身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欲图开阔疆土,成就不可一世的帝业。于是便多次出征高句丽,最高次居然出动百万士兵,而且还不幸战败,使得隋朝国力大减,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才导致了农民起义,最终给了李渊可乘之机。但即使这样,隋炀帝一生修建京杭大运河,并且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还是相当了不起的,也并非是千古暴君。只不过后来继位的唐太宗,为了诠释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才会不遗余力的抹黑前朝的隋炀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